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百足藤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神仙对坐草、石上蜈蚣、飞天蜈蚣、百足草、铁斑鸠、巴岩、姜藤、天蜈蚣、土石蜈蚣、雄鸡尾、细蜈蚣草、蜈蚣草、石蜈蚣、下山蜈蚣
汉语拼音 bai zu teng
英文名 Creeping Pothos
药材基原 南星科植物百足藤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百足藤,附生藤本,长1-20m。分枝较功,营养枝具棱,常曲折,节间长0.5-1.5cm,节上气生根长1-2cm,贴附于树上;花枝圆柱形,具纵条纹,节间长1-1.5cm,一般没有气生根,多披散或下垂。叶柄长楔形,先端微凹,长达13-15cm,宽1-1.5cm,幼枝上叶柄长2-3cm,宽4mm;叶片披针形,向上渐狭,长3-4cm,宽5-7mm,与叶柄皆具平行纵脉,细脉网结,但极不明显,幼枝上叶片较小,长1-2cm,宽3-4mm。总花序柄腑生和顶生,长约2-3cm;苞片3-5,披针形,长1-5cm,覆瓦状排列或较远离;花序柄细长,长11-13cm,基部有一长1-2cm的线形小苞片;佛焰苞绿色,线状披针形,锐尖,具长尖头;肉穗花序黄绿色,雄蕊黄色,雌蕊淡绿,细圆柱形,长5-6cm,果时伸长可达10cm,具醒;花密,花被片6,黄绿色雄蕊和柱头稍超出花被,花药黄色。浆时成熟时焰色,卵形,长约1cm。花期3-4月,果期5-7月。
资源分布 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900m以下的林内石上或树干上附生。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中药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味辛;性温
归经 肝经
功效 散瘀接骨,消肿止痛
功效分类 祛风湿药
主治 劳伤;跌打肿痛;骨折;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酒炒敷。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株:有祛湿凉血、止痛接骨的功能,用于劳伤、跌打、骨折。
考证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Herba Pofhos repensa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Pothos repens (Lour.) Druce [Flagellaria repens Lour]
科属分类 天南星科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