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饲料中脂肪的失宜表现与预防措施 饲料中的脂肪对奶牛的生产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提供给奶牛非生产的能量需要,另一方面65%用于形成乳脂,所以,如果饲料中的脂肪浓度不足,首先满足的是产奶需要,就会造成非生产能量的缺失,其表现为奶牛消瘦,体重减轻,势必影响后续的生产能力。奶牛在产后,产奶量逐渐增加,泌乳所需的营养也逐渐增加,而对采食量的反应应答迟缓,当出现能量负平衡时,为保证泌乳的需要,奶牛必然动用体能的储备,于是就会引起体况下降,严重者可能引起营养缺乏性酮病发生,这是饲料中脂肪缺失的主要表现。奶牛产前饲料中的脂肪适宜添加量为7%(干物质),可使奶牛保持中等膘度。产后随着产奶量的增加而适当增加脂肪添加量,既可保证奶牛产奶的需要,又可满足奶牛的非生产需要。 但并非供给奶
牛脂肪越多越好,过量的脂肪浓度,也会产生能量负平衡。可以造成奶牛产后30 d,第一次配种受胎率降低,这是因为干奶期过于肥胖的奶牛,泌乳早期的采食量降低,使产后体况降低而影响繁殖力。严重肥胖的奶牛,在产后就会动用更多的体脂用于产奶的能量需要,结果在肝脏积累大量的丙酮,形成消耗性酮病,这是导致产后至第一次排卵的时间间隔延长以及繁殖率降低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是提供合成孕激素的前体物胆固醇,增加孕激素的浓度,刺激卵泡发育。 2 饲料中蛋白质的失宜表现与预防措施 蛋白质是奶牛饲料的另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饲料中蛋白质缺乏,适口性下降直接导致体重下降,进而影响发情、受胎、妊娠,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产奶量下降,特别是高产奶牛尤为明显。但并不是说饲料中的蛋白质越多越好,过高的蛋白质饲料,反而会引起繁殖力降低,特别是在产后阶段,当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超过18%,就会增加空怀天数,延长产后第一次排卵时间,降低受胎率。预防措施是根据奶牛的体重、生理阶段和产奶性能等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蛋白质水平饲料,选用菜籽粕等蛋白质含量高,瘤胃降解蛋白低的精料,同时供给适当的可降解碳水化合物,保证其与瘤胃降解蛋白质有适当的平衡。 3 饲料中钙磷比例失宜的表现与预防措施 缺钙的奶牛,常可导致骨质软化和
骨质疏松,产后奶牛子宫复原推迟,黄体小,卵巢囊肿,
胎衣不下,并可引起产后
瘫痪。对高产奶牛来说,首先维持牛奶中的钙磷含量,如果饲料中钙磷含量不能满足产奶量增加的需要,一是产奶量明显下降,二是奶牛体质也会明显下降。钙磷比例失调,往往出现性周期紊乱、乏情或屡配不孕,
流产,
子宫内膜炎,
子宫脱垂,乳房炎及产奶量降低等。预防措施是根据泌乳母牛在泌乳期体内钙磷储存能力增加的特殊生理规律,除在泌乳后期充分供给人用钙磷制剂外,特别注意泌乳后期和干奶期供给高于产奶及胎儿所需要的钙、磷量,以弥补前期的损耗和增加骨组织的储存,钙的摄取量控制在75 g/(头·d)以上,钙磷比例保持在1∶3~1.5∶1的水平。 4 饲料中维生素的缺乏表现与预防措施 4.1
维生素A缺乏 若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母牛发生生殖器官炎症,隐性发情,发情期延长,延迟排卵或不排卵,持久黄体和卵泡囊肿,受胎率降低,胎盘形成受阻,胚胎死亡、流产,胎衣不下和子宫内膜炎。另外,产奶量下降、免疫功能降低。预防措施是发病后增喂
胡萝卜、青
苜蓿,维生素A加倍添加,或者肌肉注射
维生素AD。维生素A建议用量为3 000 IU/kg~4 000 IU/kg(干物质)。 4.2 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最基本的功能是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提高血液钙和磷的水平,促进骨的钙化。维生素D缺乏的奶牛,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不活泼、食欲下降、消化不良、消瘦,当血钙降到一定程度时发生神经过敏,痉挛和
抽搐等症状,预防措施是奶牛临产前添加大剂量维生素D,不但可预防产后瘫痪,保证奶牛机体健康,而且可以提高母牛的受胎率,并可使发情症状明显。 4.3
维生素E缺乏 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它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维生素E对改善繁殖功能有重要作用。据最近几年报道,繁殖失调(最突出的是胎衣不下)发生率与维生素E的摄入量有较大关系。维生素E与微量元素硒具有协同作用,在妊娠母牛预产前60 d~70 d肌肉注射
亚硒酸钠维生素E,可明显改善健康和生产状况,特别是对减少胎衣不下及临床型乳房炎发生率有效。研究表明,围产期给奶牛饲喂维生素E (25 IU/kg~50 IU/kg干物质)是必要的,在青绿饲料短缺的时候,每天提供给母牛1.5 kg~2.5 kg胡萝卜也是补充维生素E的最佳预防措施。 奶牛的日粮最关键的就是“平衡”,不论是那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度”,少于这个“度”不行,多于这个“度”也不行,一定要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科学的配制,即使出现饲料中营养失宜的现象,只要及时进行相应的补救和调整,也可消除奶牛因饲料营养失宜引起的各种疾病的发生。
-----
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