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的结核病
-----
一、病原由禽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是一种细长、笔直或微弯,两端钝圆,不产生芽胞或荚膜,也不能运动的细菌,最大的特征具有抗酸染色性。革兰氏阳性菌。本菌对干燥和湿冷的抵抗力强,对热抵抗力差,60℃30分钟即死亡。对常用
消毒药约经4小时方可杀死,而在70%酒精或10%漂
白粉中很快死亡。该菌与人、牛结核菌有异。二、流行特点潜伏期长达2~12个月。所有品种的鸟类均可被本菌感染。禽结核病可在鸭、鹅、火鸡、天鹅、孔
雀、
鸽子、捕获的鸟和野鸟中发生,但不多见,家禽中以鸡最为敏感。从病禽肠道排出的粪便,被污染的环境都是主要的传染源,当病变在气管粘膜时,呼吸道也是一个潜在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或损伤的皮肤、粘膜,也可以通过种蛋来传播。三、主要症状本病早期看不到明显症状,仅有贫血,消瘦,产蛋下降,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禽表现羽毛发暗,蓬松,鸡冠、肉垂、耳垂苍白贫血,肌肉萎缩,尤以胸肌明显。患关节炎和骨髓结核的病禽呈现一侧跛行,跳跃式步态行走。有时一只翅膀下开,
腹泻、消瘦,最后衰竭死亡。也有因肝、
脾破裂而突然死亡。患脑膜结核时有
呕吐、兴奋,抑制等神经症状。肝脏受损时表现
黄疸。产蛋下降或停产。肠道有结核性溃疡,可见严重下痢。患有
肺结核时表现
咳嗽,呼吸快且粗厉。
皮肤结核是头部皮肤有结核结节。四、剖检特征脾、肝肿大,灰黄色,有结节,大小不一,结节内为干
酪样物。肠道结节由粟粒到
豌豆大小,切面为干酪样坏死物,或见肠系膜成典型的“
珍珠病”。严重时,肺、肾、
心包、食道、气囊、嗉囊、卵巢、腹膜壁等器官有结核结节,界限明显,坚韧如软骨,呈单个或多发弥散性存在,切开结节可见内容物呈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结节周围有一层纤维素性包囊,一般不钙化。有的病例骨骼和骨髓也受到侵害。五、实验室诊断1.涂片、镜检取结核病灶病料,直接作抹片,用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染色,镜检见到单个、呈对、呈堆、成团的红色杆菌,可初诊为禽结核病。2.分离培养取病料经酸或碱处理,离心沉淀,取沉淀做成乳剂,用固体培养基,满足5~10%CO2条件经2周以上培养,可见细菌生长。3.动物接种病料经处理稀释后,给鸡或
兔注射0.1毫升稀释液,在30~60天死亡,剖检见肝、脾肿大和病变,即可诊断本病。结核菌素试验:将禽保定好,肉髯表面用酒精消毒,针小心地刺入侧面皮内,然后注入0.1毫升结核菌素,在48小时后进行检查,以对侧不注射的肉髯作对照,被注射的肉髯组织有软性肿胀和发红,则表明是阳性,反应大的可显著肿大,肉髯增厚1~5倍。阳性的禽间隔1个月再做试验可排除假阳性反应。平板凝集试验和酶免疫吸附试验,结鸡结核病的诊断有效,但对野鸟和野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六、防制要点禽结核病治疗周期长,且容易复发,也很难根除,一般没有治疗价值。预防和控制本病应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经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的鸡应扑杀烧毁,对场地和环境用5%石炭酸液或10%漂白粉进行多次消毒;引进健康无传染病的鸡群,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消毒,重复检疫2~3次,确认无传染病时,才能继续饲养;动物要分开隔离饲养,鸡和其他动物要单独圈舍;防止鼠类或鸟类进入鸡舍带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