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鱼病防治
-----
珠江水产研究所 罗理 王伟利 鱼类属变温动物,它的生长发育与水体环境、天气变化等有密切关系,其中水体温度是鱼类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珠三角地区春季天气多为低温阴雨,当水温在15℃以下时鱼类不喜欢活动与摄食,而水温急剧升降则会导致鱼类病害和死亡。根据今年入春以来每天水温记录显示,室内水泥养鱼池的昼夜温差最高达10℃左右,水体温度在10℃-22℃,如果是室外池塘或室外水泥池则水体温差会更大。春季低温阴雨频繁,天气时冷时热导致气温和水温变化较大,对鱼类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当气温逐渐回升,各类鱼塘都开始春放鱼种苗养殖,鱼塘各种生物繁殖加快,投饲增加,各种生物代谢排泄物不断增多,危害鱼类的病菌寄生虫等逐渐活跃,加上气候反复容易出现底质恶化以及鱼的各种应激反应。一般每年的三月下旬开始珠三角地区鱼病发生逐渐增多。为此,应做好春季鱼病的预防治疗工作,以减少夏秋季期间鱼病的发生。一、鱼塘管理 春季鱼塘管理主要注意的是池塘底质的管理和水质的管理。经过一定时期的养殖生产,池底淤积了一定厚度的污泥。污泥过多会恶化水质,容易在夏季高温季节时造成鱼类缺氧浮头甚至死亡。此外,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产生大量的有机酸、氨、硫化氢等,影响池塘碳氮循环,抑制鱼类生长甚至危及鱼类生存,特别是大量有害的细菌、寄生虫等病源容易保留在污泥之中,一旦池塘养殖密度过高或水温升高就容易爆发病害。因此,冬春季鱼池空闲时可挖去池内过多的污泥,仅留10厘米左右即可。清淤之后一定要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清除过多淤泥再消毒, 一般每亩1米水深放生
石灰75千克-100千克,全塘均匀泼洒。而越冬鱼塘在放种前几天也要水质消毒,每亩水深1米用漂
白粉1千克进行水质消毒杀菌,然后才放鱼种苗落塘养殖。二、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时应该小心操作,起网及放养鱼种苗时因鱼类密集受惊跳动难免会擦伤鱼体表鳞片和鳃盖等部位,容易感染细菌和寄生虫。鱼种苗落塘前可用4%的盐水进行鱼体表消毒10-20分钟或用漂白粉10-20克/m3消毒5-30分钟后才慢慢放落鱼塘养殖,减少日后养殖发病死亡率。三、春季鱼病发生特点及危害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但水温相对夏季较低, 各种生物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孢子、孢囊处于发育早期, 对药物较为敏感容易治疗。另外, 在春季鱼种、成鱼经过越冬期, 体质较弱, 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因此, 积极做好春季鱼病预防工作, 可以减少夏季高温期鱼病的发生。春季鱼病的特点: 一是由于分塘、放养等操作造成鱼类机械性损伤导致的细菌、真菌感染。这类鱼病主要有水霉病、竖鳞病和烂鳃病, 另外赤皮病、
疖疮病、打印病也偶会发生。二是春季鱼种经过越冬体质较弱,某些寄生虫病会借机爆发,。其途径一种是侵入鱼鳃,引起鳃丝腐烂, 如隐
鞭虫病、口
丝虫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等, 这类鱼病中也有寄生鱼体的情况;另一种是侵入鱼体体表和体内,少量寄生时会引起鱼体消瘦, 大量寄生时则会造成死亡。所以搞好春季鱼病的防治, 既有利于鱼类健康生长, 又可减少夏季鱼病的发生和养殖过程中的日常用药,降低鱼类耐药性,提高养殖生产效益。四、春季常见鱼病细菌性鱼病 主要有细菌性烂鳃病及肠炎病等。烂鳃病流行季节在4~10月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水中病原菌的数量越多、鱼的密度越大、鱼的抵抗力越小、水质越差,则越易导致细菌性烂鳃病的流行。鳃受损(如被寄生虫寄生、机械损伤或有害物伤害等)时特别容易感染,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而肠炎病是因水质环境恶化, 溶氧低, 投喂变质饲料以及投饵不定时、不定量等引起鱼体抵抗力下降而得病, 当池塘水温在18℃以上时该病即可流行。预防措施:(1)彻底清塘。(2)选择优质健壮鱼种。鱼种下塘前用每立方米水体加10克漂白粉或5克漂粉精或5克二氯异氰尿酸钠或15~20克
高锰酸钾药浴15~30分钟;或用2%~4%
食盐水溶液药浴5~20分钟。(3)合理放养密度及搭配比例,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投喂优质饲料,增强鱼体抵抗力。(4)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1~2次,使池水的pH保持在8左右(用药量视水的pH而定,一般为每立方米水体中放生石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