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症状与病因,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防治技术
-----
病原及
流行病学特点 目前已发现鸡住白细胞虫3种:沙氏住白细胞原虫,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安氏住白细胞原虫。中国常见为前两种,引起严重问题的主要是卡氏住白细胞原虫。主要通过昆虫(库)蠓、(斑)蚋传播,该病流行广,发病季节长,流行季节为5~10月,以7~9三个月最易发,危害严重。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6~12d,多发生于3~6周龄小鸡,发病严重,死亡串高达5%~80%;青年鸡感染串较雏鸡高,但死亡率不高,一般在10%~30%之间;成年鸡的感染率最高,但死亡串很低,一般在5%~1%之间。不同晶系的鸡对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的抵抗力存在天然的差异,白羽鸡比其它羽色鸡只易感,死亡情况也较严重;本地鸡对该病抵抗力较强,死亡串也较低。人工注射(病鸡带虫组织)感染时,病程最短者为8d,最长者为24d。 免疫应答目前对卡氏住白细胞原虫感染的免疫反应主要集中在体液免疫的研究中,对细胞免疫的研究较少。注射子孢子后,第14d即可检出特异的抗体,第60d左右达最高峰,并以较高水平保持1年之久;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该病反复发生的情况还是多见,患病后获得的免疫保护能力不可靠。 2 临床症状 2.1 育雏育成鸡群中公鸡较母鸡先发生该病。由于公鸡冠部、肉髯先发育,而且发育速度较快,比母鸡更易、更早遭受蠓蚋袭击,所以公鸡更早表现出鸡冠卷白、精神萎顿、消瘦死亡。这一特征对于公母混养的鸡群(如种鸡群)具有重要价值。 2.2 病鸡主要表现精神沉郁、卧地不动、减食或废食、羽毛松乱,继而拉黄绿色水便;部分病鸡临死前口流鲜血,因而常见水槽和料槽边有病鸡咯出的鲜血;偶有呼吸罗音。 2.3 鸡群中容易发生啄尾脂腺的现象,严重时,尾脂腺周围羽毛掉光,尾脂腺甚至被啄出血;该症状多见于70日龄以前。 2.4 由于流行病学的相似性,鸡痘和住白细胞原虫病关联性比较大,经常互相伴发,因此发生鸡痘时也易并发住白细胞原虫病。 2.5 发病时,病程不急。往往在一段时间内由精神变差、减食,然后才出现死鸡,潜伏期和发病初期,如果转群或免疫其它疾病,将引起鸡群疫病暴发,死亡迅速增加。 3 剖检痛变 主要表现为贫血,全身皮下、肌肉和内脏组织广泛性出血。(1)皮下、胸腿肌呈斑点状出血。(2)肾脏出血,有些鸡肾脏表现有白色小结节和血凝块,严重时,整个肾窝充满血液。(3)腺胃粘膜潮红、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类似靳城疫,极易误诊),肠遭粘膜、肠系膜有点状或斑状出血。(4)肝脾肿大,质脆,肝脏表面有
芝麻大小的凹陷性出血点,脾脏有粟粒样白色结节和出血点,肺淤血或出血。(5)胰脏有出血点和粟粒样白色结节;胸腺点状出血、肿大。(6)胸腔、腹腔积有黄白色混浊液或红色血水。(7)
卵巢破裂并有出血泡(临产鸡),输卵管粘膜有点状或斑状出血。(8)心肌苍白、有白色结节。(9)有时法氏囊肿大、充血、出血.肌肉有血点,易与法氏囊病相混淆,应注意与法氏囊病作鉴别诊断。 所有出血症状中,以肾、肺、肝和肌肉出血较为常见,而且在体况较好的病死鸡中剖检症状最典型。 4 实验宣确诊 采取出血病灶或病
鸡血液涂片,经姬姆萨氏染色,在显傲镜下可见到清晰的单核白细胞内的配子体(蓝紫色的住白细胞原虫配于体,配于体呈长圆形,宿主细胞膨大,核被挤向一侧)、裂殖子。 5 预防 一般在5~10月的育雏、育成鸡群应严加提防,预防措施应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综合考虑,不要单一;药物预防要长期坚持,不要有太长的间隔。 5.1 搞好鸡舍内外环境卫生,重点杀灭死水坑塘内的蚊、蠓、蚋卵及幼虫,鸡舍内尽量做到空气流通、光线充足。 5.2 在育雏育成鸡舍内点蚊香或点灭蚊药片,可有效杀灭或减少中间宿主昆虫,在育雏期间还能有效预防鸡痘免疫前或免疫空白期发生鸡痘,十分经济。 5.3 饲料中加药预防是十分有效的预防办法,但是由于该病流行时间较长,加药时间也很长.药物的选择就得考究,要考虑到效果和成本。磺胺类中的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DM)、磺胺六甲氧嘧啶(泰灭净SMM)、磺胺五甲氧嘧啶等效果较好,但成本很高,作长期预防不大适用。克球粉、痢特灵等效果欠佳,而且不能长期添加(现在痢特灵已被列为禁用兽药名)。磺胺二甲噎啶(SM2)+磺胺甲氧嗜啶(TMP)、
磺胺嘧啶(SD)+磺胺甲氧嘧啶(TMP)是十分价摩的复方磺胺,预防效果也较好,毒副作用也很低,可考虑长期添加,添加量为:150~200g/t。添加复方磺胺后,对其他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6 治疗 治疗时,择药准确,剂量用足,时间用够,针对该病严重广泛性出血的特点,考虑止血+抗虫的模式来治疗,在使用抗虫药物的同时,另可添加:维生素k3、
维生素C等;对于一些
脱水的鸡只,由于其电解质代谢紊乱,应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
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