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猪李氏杆菌病的发生是怎样的?
感谢大夫为我快速解答——该如何治疗和防治
-----
本病的病原是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monocytogenes),革兰阳性,不抗酸,无芽孢的球杆菌。菌体两端钝圆,稍有弯曲。有时成弧形,多单在,有时排成“V”形或栅状。大小为( 0.4-0.5)μm x (0.5-2.0)μm。老龄培养物或粗糙型菌落的菌体可形成长丝状,长达50-100μm。本菌无荚膜,菌体周围有1-4根鞭毛,能运动。在20-35℃培养时,形成少数周生鞭毛而运动,但在37℃培养时则几乎无鞭毛形成。细菌呈革兰染色阳性,有些老龄培养物的菌体为革兰染色阴性。在各种培养基上,发育初期的菌落于暗的斜射光线下观察时,见有特征的乳青白色荧光,可利用此点进行鉴别。本菌具有在4℃下能缓慢发育的特性,可利用低温增菌法从病料中分离病菌。本菌没有严格的营养要求,它们在简单的培养基中都可以生长,但在临床标本中分离该菌却需长期的培养和冷增菌法。最佳生长温度是30 - 37℃,范围为4 - 40℃。采用“冷增菌法”可提高检出率,即将病料置于冰箱(4℃)中保存,每隔2 - 3d做一次接种培养,一般在1-2周,最迟在3个月可分离出本菌。当病料污染严重时,可接种血液亚碲酸钾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培养,获得可疑菌落,再做进一步纯培养。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在亚碲酸钾培养基上不易生长,而
葡萄球菌、链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的生长却不受影响,所以可以用于本菌的分离和培养。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通常于72h内开始生长,一般在斜面的基部或培养基的边缘生长,但以在凝集水附近生长较好。将本菌移植于琼脂平板上培养24 - 48h后,形成中等大小的扁平菌落,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半透明状,在透光检查时呈淡蓝色或浅灰色,作反射光线检查时呈乳白色。普通肉汤:经24h后,肉汤呈均匀的轻微混浊,有少量黄色颗粒状沉淀,振摇试管时呈发辫状浮起,不形成菌环及菌膜。肝汤
葡萄糖琼脂:形成圆形、光滑、平坦、黏稠、透明的菌落,在用反射光线观察时,菌落呈乳白色。盱片肉汤。培养24 - 48h后,生长情况较普通肉汤混浊。血液亚碲酸钾培养基:形成黑色菌落,有明显的β型溶血现象。半固体培养基内,于20- 25℃条件下,培养24h可出现倒伞形生长。生化特性:本菌在24h内,可发酵葡萄糖、果糖、蕈糖和
麦芽糖,产酸不产气。在3-10d内,可发酵阿拉伯糖、乳糖、蔗糖等。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侧
金盏花醇、
甘露醇和菊糖。触酶反应阳性,MR和VP反应阳性,可使紫乳在24h设产酸,但不凝固,不产生硫化氢和靛基质。本菌具有菌体抗原(O)及鞭毛抗原(H),O抗原用阿拉伯数字表示,H抗原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不同O抗原及H抗原可组合成16个血清型。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具有13个血清型,分别为l/2a、l/2b、l/2c、3a、3b、3c、4a、4ab、4b、4c、4d、4e、7。本菌与葡萄球菌、肠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及大肠杆菌等有共同抗原。用凝集素吸收试验已将本菌分出巧种O抗原(I—XV)和4种H抗原( A-D)。现已查明本菌有7个血清型和11个亚型。牛羊以I型和4b型较为常见,猪、禽、啮齿类则多为I型。本菌的生存力较强, 在青贮饲料、干草、干燥土壤和粪便中能长期存活。对碱和盐的耐受性较大,在pH 9.6的10%
食盐溶液中能生长,在20%食盐溶液中可经久不死,能抵抗25%的NaCl。菌液在60 - 70℃经5 - 10min可被杀死。在潮湿的泥土中能存活11个月以上,在湿粪中16个月,在干燥的泥土和干粪中2个月以上,在垫草和厩肥中4-6个月以上,在淤泥中达300天,在饲料中6 - 26周。对热和一般
消毒药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可使之灭活,2%石炭酸、70%的酒精5min、2%氢氧化钠、2%福尔马林25min可杀死此菌。对
青霉素有抵抗力,对
链霉素、
四环素和磺胺类药物敏感。对链霉素敏感,但易于形成抗药性。
-----
学习,,
-----
辛苦了,
-----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