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综合辅导
临床资料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
养猪疾病治疗:夏季谨防猪附红细胞体病
病毒病 更新:2017/2/24 字体:
夏季谨防猪附红细胞体病
-----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的红细胞或血浆中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临床上以急性、热性、黄疸性贫血和皮肤潮红为主要特征。因此又称黄疸性贫血或“红皮病”。目前正值本病高发时期,应予加强防制。  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  本病除感染 生猪 外(野猪不感染),还可感染人类、牛、羊以及鼠、等多种动物。任何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发生,但以 仔猪 和母猪多见,其中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保育阶段和生长育肥前期的小、中猪尤其容易感染发病。  病猪和隐性感染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免疫功能健全的健康猪,附红体与机体之间保持平衡状态,在应激因素存在时,如环境条件恶劣、营养不良、气候骤变、持续高温天气或感染其它疾病、机体健康水平下降时,血液中的附红体便会趁虚大量 繁殖 ,急剧增加,打破病原与机体抗病力的平衡而出现致病作用,导致本病的发生与流行。断奶仔猪特别是被阉割几周后的小猪最容易被感染,耐过的猪只可长期带菌而成为传染源。  本病的传播途径广泛,但主要是通过血源传播,如猪只之间互相舔伤口、咬斗、咬尾、被污染的注射针头、手术器械以及吸血昆虫的叮咬等,交配输精也可传播。隐性感染母猪能通过子宫、胎盘垂直传播给后代。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于夏、秋和雨水充沛的季节和吸血昆虫活跃的湿热季节以及乍暖还寒、气候多变的冬末初春时节。气候恶劣、应激频繁、饲养管理不善等不良应激,常是本病发生与流行的直接诱因。  本病在猪群中感染率很高,而且多呈隐性经过,感染率可达90%。笔者在对广东肇庆市某大型养猪企业作血样抽检中发现,血清阳性率竟达100%。目前正值炎夏季节,蚊虱等吸血昆虫十分活跃,加上持续高温影响,将会对本病的发生流行推波助澜,随时都有暴发流行的可能,同时,本病是“ 高热病 ”重要的继发疾病之一,对本病防制工作更应引起足够关注。  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临床  黄疸性贫血、皮肤苍白、粘膜黄染、体表发红或发绀,为本病的主要症状。  仔猪——5日龄小猪感染后表现为皮肤苍白和黄疸;4周龄后的小猪则以贫血为主,有时发生黄疸。病猪体温升高到42℃左右,畏寒拥挤迭堆,全身颤抖,步态不稳,反应迟钝,减食或废食,气喘咳嗽,幼龄猪有时发生下痢或继发并发黄白痢,弱小病猪2-3天内死亡。随着病程发展,病猪体表发黄或出血发红,以耳部、胸腹下、会阴部以及四肢内侧发红(或发绀)尤为明显。可视粘膜黄染、苍白,后期耳朵边缘因干性坏死而向上卷曲,耐过的猪只往往形成僵猪而变为带菌者,成为新的传染源。   育肥猪 ——呈典型的溶血性黄疸,贫血症状少见,耳部出现发绀,随后全身潮红或紫红(红皮),毛孔处有针头大小的微细红斑(有人叫“毛孔出血”)。静脉注射或采血时,术部持久不止血。体温升高至40℃以上,呼吸困难,咳嗽,饲养管理不善或并发其它疾病等应激因素存在时病情常会加剧,或暴发流行,或导致死亡。  母猪——分急性、慢性两种。急性时,表现持续高温(40-42℃),厌食,妊娠后期和产后母猪常出现乳房、外阴水肿,有的发生流产或死胎增多。慢性感染母猪呈现全身衰竭,贫血,粘膜苍白、黄疸,出现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等 繁殖 障碍,若并发或混合感染其它疾病或饲养管理不善时,常引起死亡。  猪附红细胞体病病理变化  全身皮肤、粘膜、脂肪和脏器显著黄染,常呈泛黄性黄疸,肌肉色泽变淡,血液稀薄如水,凝固不良,全身淋巴肿大、黄染,肝肿大呈土黄色或棕黄色,脾肿质脆,肾肿大,苍白或土黄色,腹腔或心包积液,肺瘀血水肿,心外膜和心冠脂肪有少量如针尖大的出血点,心肌苍白或黄染。
-----

用盐酸多西环素
-----

用土霉素
相关文章
 2016年执业兽医考试题库最新版下载(全科/水
 2016年全国兽医考试查分时间及分数线公布
 2014年执业兽医资格证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2015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有关事项公告
 2014年3月5日各地批发市场牛肉价格
 2013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生指导手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校课程
考试题库
在线客服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