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综合辅导
临床资料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
猪病症状描述:细菌性杆菌传染病
病毒病 更新:2017/2/24 字体:
细菌性杆菌传染病
-----
病原本病病原为坏死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菌体具有多形性,小者呈球杆状,大者呈长丝状。无荚膜、鞭毛、芽孢及运动性。 常用的消毒药如3%-5%来苏儿、1%高锰酸钾、5%氢氧化钠、10%福尔马林等均可杀灭本菌。 流行特点 坏死杆菌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和家禽,病原菌在多种动物消化道内共生,经受伤或叮咬的皮肤感染。本病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多发于多雨、潮湿及炎热季节。卫生条件不好、营养不良等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 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可以分为坏死性皮炎、坏死性口炎、坏死性鼻炎和坏死性肠炎。 1.坏死性皮炎 在仔猪和架子猪常见,多发生于颈部、体侧和臀部皮肤,耳根、尾、乳房等部位皮肤也可发生坏死,可出现溃疡。 2.坏死性口炎 又称“白喉”,多发于仔猪。病猪食欲不振,口臭,气喘,流涎,鼻孔流出黄色脓性分泌物。体温升高,发生腹泻,逐渐消瘦。口腔黏膜红肿,在齿龈、舌、上颌等处,可见灰白色或灰褐色粗糙、污秽的假膜,其下为溃疡面。坏死进一步发展到咽喉者,表现出进食、呼吸困难,呕吐,颌下水肿。 3.坏死性鼻炎 在仔猪和架子猪多发。鼻黏膜出现溃疡,并逐渐形成黄白色坏死假膜。病猪表现出呼吸困难,咳嗽,流脓性鼻涕和腹泻。 4.坏死性肠炎 常与猪瘟、副伤寒等病并发或继发,表现为病猪消瘦,严重腹泻。 剖检病变 在病变部位出现坏死灶,此外,可见病灶转移至其他脏器,以肺脏的转移最多见。切开病灶可见到中心有黄褐色坏死,切面干燥。 诊断要点 本病应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以便确诊。 防治措施 1.治疗 由于本病的病灶主要在局部,因此,应以局部治疗为主,并配合全身治疗。坏死性皮炎应先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用10%高锰酸钾水或3%过氧化氢冲洗,然后用抗生素软膏、5%碘酐、磺胺进行涂布。清除坏死性口炎的假膜;用1%高锰酸钾冲洗,再涂布甘油氯霉素;每日2次直至痊愈。 2.预防 应重在改善饲养卫生条件,避免猪群发生外伤,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置。原文时间:2010-01-27
-----

做好消毒,抗生素保健
-----

消毒做好
-----

坏死杆菌病
相关文章
 2013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生指导手册
 2014年执业兽医资格证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2016年执业兽医考试合格分数线
 2016年全国执业兽医考试成绩查询入口官网
 执业兽医考试题库软件介绍
 2016年执业兽医考试题库最新版下载(全科/水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校课程
考试题库
在线客服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