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及其防治
-----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各日龄猪均可感染,临床上以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仔猪的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本病1987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呈地方性流行。20世纪后先后在美洲、大洋洲、太平洋岛屿和亚洲等国家和地区蔓延。本病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给养猪业带来了很大冲击。 1 病原体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为单股RNA病毒。该病毒可分为两个血清型:以LV株为代表的欧洲型和以VR-2332为代表的美洲型,这两个型之间的抗原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60%左右。但其形态结构、复制特点、细胞嗜性、流行传播方式及引发疾病特征等生物学特性完全相同。病毒呈球形,二十面体对称,表面相对平滑,立方形核衣壳,核衣壳外绕脂质体双层膜,直径45nm~65nm之间,包含20nm~35nm核芯。其毒株基本上都能在猪原代肺巨噬细胞(PAM)和CL2621、MARC-145等传代细胞系上生长,并产生蚀斑现象,其特征为感染细胞初期折光性增强,出现团缩、集聚,随时间延长细胞固缩,最后溶解脱落。猪的呼吸道上皮及脾巨噬细胞内均有病毒的抗原存在,从死胎弱胎的血液、
腹水、肺、脾等处可以分离到病毒。 2
流行病学 2.1 病死率 患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40日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高达100%,育肥猪病死率约为50%;在一些地区的猪场,发病率接近100%,病死率在30%~50%,甚至部分猪场的病死率可达80%以上。 2.2 易感动物 猪是家畜中唯一易感的动物,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本病主要侵害繁殖母猪、仔猪和公猪,育肥猪发病温和。 2.3 传染源 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主要传染源,病毒在耐过的猪体内可持续存在2个月~3个月,在康复猪体内可持续存在6个月之久,并向体外排毒。成年猪排泄病毒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4d。感染猪的口鼻分泌物、粪便、尿均含有病毒。 2.4 传播途径 本病传播迅速,且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周~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通过感染猪的运输、粪便、灰尘及污染器具等途径运输也可导致本病传播。 3 临床症状 3.1 母猪 食欲不振、呼吸困难、
发热、
嗜睡等症状,继而发生
流产(多发生妊娠后期)及早期死产、木乃伊胎(发病高峰期可达30%)。死产胎儿常出现自溶、
水肿、皮肤呈棕褐色。少数病猪于双耳、外阴、尾部、腹下及口鼻等部发生短暂性的皮肤发绀,故又称“蓝耳病”。本病耐过后可重新配种。 3.2 公猪 食欲不振,发热,嗜睡,精神沉郁;常显呼吸道症状;性欲降低,精液质量下降,精子数减少,活力低。 3.3 仔猪 以2日~28日龄仔猪感染后症状明显,死亡率高达80%~100%。
早产仔猪出生后数小时或几天内很快死亡。大多数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以上,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共济失调,有的仔猪耳紫和躯体末端皮肤发绀。耐过仔猪生长发育缓慢。 3.4 育肥猪 症状比较温和,仅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呼吸困难、
咳嗽、
肺炎等。如果不发生继发感染,生长育肥猪可以康复。 4 病理变化 本病多出现典型的
败血症和不同程度的肺炎病变。常见的主要肺炎病变表现为肺肿大,呈弥散性间质性肺炎,并伴有细胞浸润和卡他性肺炎。全身淋巴结充血肿大,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颌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肿胀明显、切面湿润外翻,个别病猪纵膈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也有明显肿大,有的
土黄色,有的呈暗红色。肝脏肿大,颜色变淡,有的病
猪肝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肾肿大,质地变脆,表面密布点状出血,切面皮质,髓质以及肾盂严重出血。脾脏肿大,颜色变深,呈紫褐色,个别边缘有锯齿状出血点,质脆。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胃内充满陈旧血液,胃黏膜潮红、充血,甚至脱落。膀胱、喉头、扁
桃体充血。 5 诊断 根据不同阶段的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初步建立诊断,荷兰专家Gromriik(1991)提出的诊断PRRS指标具有参考价值。临诊指标:(1)母猪流产或早产率超过8%:(2)死产胎儿占产仔数的20%以上:(3)仔猪出生后1周内死亡率超过25%。若某猪场在14d内出现上述临诊指标中的2个,即可诊断为PRRSV感染;同时,结合PRRS抗体试剂盒阳性反应得到验证。但应注意与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病猪的鉴别诊断。 6 防治措施 6.1 免疫预防 及时做好计划免疫,在免疫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正规厂生产的疫苗,要规范免疫操作,并做好各项消毒工作。当周围地区发生动物疫情时,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要求进行紧急免疫。 6.2 治疗 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减少损失,应及早诊断,确定治疗方案,为控制继发感染可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如泰乐菌素、
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磺胺类药、抗病毒药物(如病毒灵)等。根据情况可补充电解质、
葡萄糖和
维生素C等,以增强猪体抵抗力。另外,高抗体的
初乳和抗血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6.3 实施全进全出制度
-----
做好疫苗接种和消毒,饲料中短期添加药物
-----
做好免疫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