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与猪水疱病的鉴别诊断
-----
1病源体的结构与形态特征 1.1鼻病毒簇的口蹄疫病毒(FMDV),是一种颗粒呈球形的微细核糖酸病毒。分为大小二种:大的直径在20~30纳米(一般为25纳米),这种颗粒具感染性;小的直径在7纳米,是大颗粒的亚单位,不具感染性。病毒的浮密度为1.38~1.42克/毫升,沉降系数为140S~150S。 1.2 猪水疱病病源为肠道病毒簇的水疱病毒(SVDV),是略呈球形的小型病毒。主要成分为
核糖核酸(RNA)。直径25~30纳米,外无套膜。浮密度为1.34~1.35克/毫升,沉降系数为154S。2 病毒的型别 2.1口蹄疫病毒有欧洲型A、O、C;亚洲I型ASiai;南非I型SAT1、南非Ⅱ型SAT2、南非Ⅲ型SAT3七个血清型。 2.1.1血清型可根据核酸同源性大小分为二群,OAC和ASiai为第一群,SAT1、SAT2、SAT3为第二群。群内各同源性达60%~70%,但二群之间同源性仅为25%~40%,血清型间无血清交叉和交叉免疫现象。 2.1.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已发现62个亚型:A型29个,O型10个,C型4个,亚洲I型5个,非洲I型7个,非洲Ⅱ型3个,非洲Ⅲ型有4个。 2.1.3八十年代后对新亚型不再编号,已不再强调亚型的鉴定。 2.1.4各型和亚型的口蹄疫病毒,由于分子结构上的不同差异,其抗原性彼此不同,在外界环境的长期影响之下又会发生新的变异。各型之中以A型的毒力最强,O型次之。 2.2水疱病毒有型的差异。有的毒株毒性较差,仅蹄壳脱落不能行动,死亡率低。有的毒株毒性强,发生
流产,死亡率可高达100%。3病毒的抗原性 3.1 口蹄疫病毒有三种抗原: 3.1.1第一种抗原,有感染力,为25纳米大小的病毒颗粒所具有的抗原,其沉降系数为140S,这种抗原有型的特异性。 3.1.2第二种抗原,是病毒的蛋白质成分,即亚学位,是7纳米的颗粒所具有的抗原,其沉降系数为12S,有型的特异性。 3.1.3第三种抗原,它不是病毒的成分,而是动物感染病毒后其组织内所发生的一种抗原,即与病毒感染有关的抗原(VIA抗原),无型的特异性。 3.2水疱病毒与猪的脑
脊髓炎病毒及猪的其它肠道病毒没有血清学上的亲缘关系。4病毒的组织培养 4.1牛的甲状腺、
牛肾、
猪肾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猪肾的传代细胞,BHK(金田
鼠肾)细胞都对口蹄疫病毒有易感性,并能产生细胞病变。所以,这些细胞都能用于病毒的分离。由于病毒毒株不同,各种细胞的易感性也有差异。牛肾细胞在产生细胞病变后,有时会因未破坏细胞的增殖而得到恢复,外观上不显现细胞病变,不适用于诊断。 牛甲状腺细胞对所有的野外毒株都有较大的易感性,接种24小时后可出现细胞病变。可适用于诊断。 4.2水疱病毒在哺乳猪的肾脏细胞和哺乳金田鼠的肾脏细胞上均可生长并产生细胞致病作用,使细胞变圆脱离,形成蚀斑,大片脱落,在致病细胞内,病毒呈晶格状排列。
-----
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
-----
口蹄疫传播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