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跛行的原因及防治
-----
传染性因素 猪传染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是关节肿胀和患肢出现踱行。引起关节肿胀的主要病原菌有猪链球菌、猪
丹毒杆菌、猪
葡萄球菌、猪滑液囊霉形体或猪鼻霉形体,棒状杆菌属、猪嗜血杆菌及副嗜血杆菌等。 上述病原体属传染病范围之内,必须及早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但当引起关节炎症而出现跋行时,则需要进行外科处理。对猪链球菌性关节炎可在母猪分娩前5星期和2星期各注射1次疫苗,可增加
初乳中的抗体,对预防本病具有一定作用;猪丹毒性关节炎在母猪分娩前3星期时,进行丹毒的预防注射,小猪(又称苗猪)在断乳时或离开育成舍之前,应再给小猪(又称苗猪)进行1次预防注射。对猪霉形体病,将泰乐菌素加入饲料中,进行预防和治疗。2非传染性因素 2.1营养缺乏症或营养失调 营养缺乏症或营养失调主要是指由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或钙、磷不足以及锰、铜等矿物质的缺乏引起跛行。严重的
佝偻病、软骨症和
骨质疏松症多发生于刚断乳的小猪(又称苗猪),妊娠后期母猪或生长迅速的育肥猪维生索D缺乏时,除发生与钙、磷比例失调相同的症状外,常出现四肢跛行,严重时出现关节肿大,步态不稳、强直性痉挛、麻痹、
瘫痪。 硒和
维生素E是畜禽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硒和维生素E的不足或缺乏会引起畜禽多种病变,主要表现为骨胳肌变性、坏死、肝脏
营养不良以及心肌纤维变性等变化。引起肌肉营养不良(白肌病)、小猪(又称苗猪)肝脏营养不良、
桑椹心、肌病性跋行等。 饲料中要供给充足的矿物质,尤其是保持钙、磷比例平衡。钙磷比例保持在1:1.2之间,饲料中要供给充足的各种维生素,尤其是注意维生素D要充足,同时饲料中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要有保证。2.2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因素 猪腐蹄病是一种蹄间皮肤和软组织具有腐败、恶臭为特征的疾病,亦叫蹄间腐烂或指(趾)间腐烂。多发生于3-6月龄的小猪(又称苗猪)主要由干圈舍卫生条件不良,
猪蹄长期浸泡在粪尿、泥泞之中,捕获、追赶、相互咬斗、猪群争食、相互咬斗时易使蹄发生外伤,病原菌可由伤口进人组织深部而造成感染,引起腐烂,严重者可以造成
骨折。栏圈潮湿,天气寒冷是本病的促发因素。 防治上,首先改善圈舍卫生,减少应激的影响。同时投以磺胺类或抗生素类药物,肌注镇痛药物或用盐酸
普鲁卡因青霉素进行封闭治疗,患部涂擦扭伤膏药。对优良种猪,如发生骨折、
关节脱位时,要进行固定复位并防止血肿、淋巴外渗和炎性渗出。3遗传因素 由遗传缺陷造成的先天性肢蹄缺陷所致的跛行,如内趾过小、多趾、独趾、八字腿(腿外翻),曲肢、直腿等。 预防措施,一是淘汰有畸形后代的种猪;二是防止近亲交配。外来瘦肉型猪四肢病的遗传性,在选育留种时,要求选留体格健壮、四肢结实的猪。 造成猪跛行的原因有很多,只有在乎时加强饲养管理,及时发现发病猪只,做到对症治疗,综合防控,才能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
副猪,链球菌,关节炎都会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