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猪高热病流行的举措
-----
去年以来各地发生的以体温升高为特征的猪高热病,传播速度快,所到之处,造成大批猪只死亡,使许多养殖户蒙受重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生猪和
猪肉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为有效地防控“猪高热病”的暴发流行,现综合各地经验,推介以“四加强”为重点的良策。 加强疫情监控 首先,要根据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制定基本的健康监控措施。要及时检测猪场高热病的抗体水平,确定其病毒的循环传播水平和时间,采取措施实施有效控制。其次,要跟踪猪场各方面生产性能指标的变化,对可疑临床病例做剖检诊断及实验室检测,及时做出诊断。对猪群实行病毒血清学检验,尤其是对后备种猪的检测,观察分析其抗体水平,当猪场抗体水平处于不稳定阶段或抗体水平处于临界值之下时,应进行紧急疫苗注射或补注疫苗。此外,应加强猪场的日常管理,减少和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和致病条件。建立合理的猪群流动制度及相关管理,设立病猪隔离舍,淘汰病猪,避免感染猪只与健康猪群之间的接触传播;加强后备种猪管理,对新引进的后备种猪实行“闭群管理”,隔离并使后备种猪适应新环境;不要将
流产母猪的胎盘喂给其他猪吃,子猪在出生24小时内实施寄养,并及时清除病弱子猪,对分娩舍及保育舍执行严格的“全进全出”管理。 加强免疫接种 重点是选择好的疫苗,搞好免疫接种,确保免疫效果。无论母猪、子猪和育肥猪均要接种蓝耳病疫苗,并定期进行抗体监测,抗体水平不合格的要及时补免。每种疫苗和药物对机体都有副作用,一定要根据场内的具体情况,在专业兽医的指导下选择疫苗种类,不能
盲目注射疫苗,导致不必要的损失。从所周知,长期使用抗生素,细菌就会产生耐药性。同样,长期大量使用疫苗,也会产生抗苗性。疫苗和药物的使用只是一种暂时控制疾病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在使用疫苗时,一定要讲究策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猪(群)制宜。为增强免疫接种效果,防止疫苗免疫失败,在疫苗预防注射前后10天,可使用“促免1号”,也可使用其他免疫增强剂,如多糖类、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等。 加强日常保健 母猪产后即肌肉注射20%的长效土霉素10毫升/头~20毫升/头,预防母猪乳房炎、子宫炎和
无乳综合病;子猪分别在3日龄、7日龄、21日龄注射20%的长效土霉素0.5毫升/头;新购子猪应立即用20%的长效土霉素2毫升/头~3毫升/头肌注,并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待猪群稳定后即可进行伪
狂犬病、猪瘟、
口蹄疫补防工作。此外,据部分养殖户的经验,每吨饲料添加大壮素10千克可提高猪抗病力,可大幅减少疾病发生;在母猪饲料中添加抗应激保健产品,如牲命1号能减轻母猪生产繁殖应激,提高抗应激能力;在子猪断奶饲料中添加护子康1号等,可减轻子猪断奶应激,防止抵抗力下降和发生疾病。 加强综合防控 ①规范引种,坚持自繁自养。如需补栏,要从防疫较好的规模场引进,严禁从交易市场引进。猪购进后要隔离7天~10天,无异常后方可混群。②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全封闭饲养,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减少应激因素;提高饲料品质,加强营养,尽可能选用优质配合饲料,控制霉菌毒素;严禁饲喂霉变饲料和泔水,提高猪群的综合抗病能力;及时清理粪污,进行深埋发酵或无害化处理。③调适猪舍环境,冬季猪舍做到温度、湿度、空气清新度适当,务求保暖与通风统一;夏季避免高温高湿,加强通风降温。④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定期进行猪舍和养猪场内的环境消毒,猪舍一般每周消毒一次,舍外环境每两周消毒一次,饲养用具使用后要彻底清洗并保证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另外还要加强外来人员及车辆的消毒,控制人员进出生产区。⑤及时做好相关疾病预防接种。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严格按程序接种,如预防猪瘟要用单联苗,每头猪4头份(规模猪场最好使用脾淋组织苗);
气喘病苗7日龄~10日龄肺部注射1头份。⑥对没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和僵猪,应坚决果断地予以淘汰,防止疫病传播。⑦正确处理病死猪,并将病死猪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严禁食用或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