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巴氏杆菌病的确诊方法有哪些?
-----
(1)微生物学检验采取疑似巴氏杆菌病鹅的心血、肝、脾、肾等有病变的内脏器官作为被检病料。染色镜检:被检病料做触片或涂片,待自然干燥后用火焰固定,美蓝染色或瑞氏、姬姆萨染色镜检,如见两极染色卵圆形的小杆菌,或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有革兰氏阴性、大小一致、卵圆形的小杆菌,可初步确诊。分离培养:将被检病料接种于
绵羊鲜血琼脂培养基,或马丁氏琼脂培养基,或血清琼脂培养基等平皿,于37℃温箱作用24小时,取其中细小、半透明、圆整、淡灰色、光滑的菌落接种于鲜血斜面培养基,供涂片镜检、生化反应、动物接种、血清学检验用。(2)动物接种将被检鹅的心血或肝脏、脾脏磨细,用灭菌生理盐水做1:5~1: 10稀释,或将24小时斜面纯培养物加入5~10毫升灭菌生理盐水洗下,作为接种材料。青年鹅皮下或肌肉注射0.5—1.O毫升,或静脉注射o.5毫升,或滴鼻0.1~0.2毫升,接种后于24~48小时死亡,剖检见有典型鹅巴氏杆菌病病理变化即可确诊。小白
鼠皮下或腹部注射0.2~o.5毫升,于24~48小时死亡,剖检内脏器官呈
败血症病理变化。(3)抗原型鉴定荚膜物质(K)抗原型鉴定:将被鉴定菌株接种于马丁氏琼脂斜面培养基,于37℃温箱作用24小时,用2~3毫升灭菌生理盐水洗下,并收集于小试管中,置于56℃水浴箱中30分钟,促进荚膜物质由菌体上解脱下来,然后经6 000~8 000转/分,离心30~60分钟,上清液即为所制备的荚膜抗原。取被检菌株荚膜抗原约0.3毫升,加入经福尔马林固定的0.2毫升洗净的绵羊红胞,充分混合后置37℃温箱或水浴箱中作用1~2小时。然后经3 000转/分,离心30分钟,弃上清液,沉淀红细胞,再用约10毫升生理盐水洗一次红细胞,除去游离的未被红细胞吸附的荚膜抗原。离心收集的致敏红细胞,加入20毫升生理盐水,配制成1%的致敏红细胞悬液。各取1%的致敏红细胞悬液0.5毫升,分别加入1: 40稀释的各型抗血清(A、B、D、E、F)0.5毫升于试管内,摇动试管,使之混合均匀,放置于室温中2小时或37℃温箱作用1小时后观察。阳性者红细胞呈凝集现象,阴性者红细胞集中于试
管底部。判定结果的方法与一般红细胞凝集反应相同,通常以++号为标准。菌体(O)抗原型鉴定;将被鉴定的菌株接种于马丁氏琼脂斜面或克氏瓶,37℃温箱作用24小时,每个斜面加入l毫升,每个克氏瓶加入20毫升含8. 5%
氯化钠、0.02摩/升的磷酸缓冲液洗下苗苔,收集于试管中,置100℃水浴箱内1小时,然后经6 000~8 000转/分,离心30分钟,弃上清液,将沉淀物加入等量的缓冲液,并加入福尔马林防腐,作为被检“O”抗原。保存于冰箱内备用。用8.5%氯化钠盐水配制的0.9%琼脂糖或琼脂浇入平板或玻璃板上,使其厚度为3~3.5毫米。凝固后用打孔器打孔,孔径一般为4毫米,孔距为6毫米,中心孔加入被榆抗原,周围孔加入标准血清,于37℃温箱放置24~48小时。阳性者抗腺孔与抗体孔之间出现白色沉淀带。(4)血清学检验血清学诊断的目的,在于应用血清学的凝集方法对鹅群进行普查诊断和免疫效果的检测。用标准A型、B型、D型、E型、F型5型菌株,或当地分离的菌株按上述介绍方法制备成1%的致敏绵羊红细胞作为诊断抗原。试管法:将待检
鹅血清做成不同稀释度,分别加入等量诊断抗原,摇匀后放置于室温中2小时或37℃温箱作用1小时观察。凝集价在1:40以上者为阳性反应。玻片法:取被检血清0.1毫升(约2滴)滴于玻片上,随后加入等量诊断抗原,于15~20℃下摇动玻片,使抗原与被检血清均匀混合,1~3分钟内出现絮状物,液体透明者为阳性。
-----
通过细菌分离培养
-----
实验室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