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影响商品肉猪生长肥育的因素
-----
1 品种与经济类型的影响 在商品肉猪生长肥育过程中,猪的品种与经济类型对肥育的效果(日增重、饲料利用率、胴体品质)影响较大,由于形成不同品种与经济类型的猪的自然条件与培育条件不同,使其经济特性有一定的差别。例如:长白猪、大约克猪、杜洛克猪等瘦肉型品种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报酬高,适合精料喂养,而且瘦肉型猪的价格较高,销路好,市场竞争潜力大。脂肪型猪和兼用型猪的,生长速度与瘦肉型猪相比生长较慢,饲料报酬低。因此,养殖户可选择瘦肉型优良品种猪,用一贯育肥法育肥效果比较好。 2 经济杂交的影响 在猪的生长中,开展不同品种或品系间的经济杂交,可以产生明显的杂种优势。具体表现在:杂交猪一般生活力提高,生长发育加快,肥育期缩短,日增重、饲料利用率、胴体品质明显提高,商品猪整齐一致,生产成本大大下降。生产中根据技术条件可以采用二元杂交、三元杂交、轮回杂交等杂交方式。在杂交时,要进行配合测定,选择好的杂交组合,力争获得最大的杂交优势。 3 仔猪初生体重与断奶体重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仔猪初生体重的大小与断奶体重的大小关系十分密切,即仔猪初生体重越大,则生活力就越强,生长速度也越快,断奶体重就大。仔猪的断奶体重与肥育期增重关系十分密切,哺乳期体重大的仔猪,肥育期增重快,死亡率也低。在生产中可观察到那些小而瘦弱的仔猪,在肥育期中易患病,甚至中途死亡。为了获得初生重与断奶重大的仔猪,必须重视并加强妊娠母猪、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特别要注意加强哺乳仔猪的培育工作,才能提高仔猪的初生重、断奶体重,为提高肥育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营养水平与饲料品质影响 4.1 营养水平的影响 营养水平不仅影响商品肉猪的增重速度,而且还影响猪的胴体品质,即影响肌肉、脂肪、骨骼的比例。育肥猪的生长发育具有规律性,生长发育的早期,骨骼生长最快;生长中期,肌肉发育最快;后期脂肪沉积加快。为此,肉猪营养物质的供给,应根据各组织在其不同生长阶段的重点不同而有所侧重,前期与中期应满足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的需要,而后期应当供应大量的能量饲料。营养水平采用前高后低式,粗蛋白质含量由前期的16%~18%逐渐过渡到13%~14%,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不超过5%,过高会影响饲料消化率,降低增重效果。 4.2 饲料品质的影响 饲料的品质对肉猪胴体品质影响较大,养猪生产证明,能量饲料以玉米、
小麦、
大麦、麸皮为好,蛋白质饲料以豆粕较好,若用大豆籽粒、花生饼喂猪,因含不饱和脂肪酸过多,容易形成软脂肪,影响胴体品质,后期催肥时应限喂。 5 群体大小与圈养密度的影响 商品肉猪实行群饲,能有效的利用猪舍建筑面积与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肥育成本,而且还可利用猪抢食性,使其多吃饲料,从而提高增重速度。因此在肥育过程中,要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与吃食快慢等情况合理分群,避免大欺小、强欺弱与生长不均的现象,实践证明,每群10头左右为宜,每头猪占地面积以1平方米左右为宜。 6 防疫、去势与驱虫的影响 6.1 防疫 预防免疫注射是预防猪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措施,用疫苗给猪注射,能使猪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一定时间内猪就可以不被传染病侵袭,保证较高的免疫密度和免疫水平。同时对猪舍应经常清洁消毒,杀虫灭鼠,为猪的生长发育创造一个清洁的环境。 6.2 去势 现代饲养的瘦肉型品种猪及其杂种后代,由于小母猪发情晚,肥育的影响较小,肥育时只对公猪进行去势,而不对母猪去势。给小公猪去势后,性机能停止活动,肉猪保持安静,食欲增加,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及日增重,便于饲养管理,肉质细嫩,品质好。对小公猪在生后30日龄去势较好。 6.3 驱虫 仔猪一般在哺乳期易感染体内寄生虫,以蛔虫感染最为普遍,对幼猪危害大,患猪生长缓慢、消瘦、贫血、被毛蓬乱无光泽,甚至形成僵猪。为此在整个肥育期间应驱虫两次,第一次在断奶后的20~30天进行,第二次在催肥前进行,可用
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伊维菌素等药物。驱虫后应及时挑出虫体,清除粪便,粪便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 7 温度与光线的影响 猪在肥育期间需要适宜的气温,过冷过热都会影响肥育效果。猪体越小,所需要的适宜温度越高,随体重的不断增加,肉猪适宜温度也逐渐降低,一般猪肥育的最适温度为20℃~23℃。为此,在商品肉猪肥育过程中,夏季要防止暴晒,注意猪舍与运动场的遮阴与通风;冬季要注意猪舍的保温与防寒工作。在肉猪的肥育期,要保持猪舍安静、光线暗淡,以使猪能够充分休息,利于生长肥育。 8 肉猪适时出栏 肉猪什么时间出栏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过早或过迟屠宰在经济上都不合算。肉猪生长到了一定时期,生长速度变慢,饲料报酬随着体重的增加急剧下降。同时随着饲养期的延长脂肪比例增大,影响肉的品质,在实践中,肉猪体重达100千克左右时屠宰上市,经济效益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