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ongenital methemoglobinemia
|
拚音 |
YICHUANXINGGAOTIEXUEHONGDANBAIXUEZHE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遗传性疾病,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中缺乏还原型二磷酸吡啶核苷酸(NADH)依赖的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使高铁血红蛋白不能还原为血红蛋白,在血液中积聚。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高铁血红蛋白无带氧能力,含量超过15—20g/L时出现紫绀。正常情况下高铁血红蛋内浓度不超过血红蛋山总量的1%。纯合子型高铁血红蛋白浓度为5%—60%。患儿生后或生后不久出现紫绀,并持续终身,服用氧化剂后紫绀明显加重。少数患者可伴智力障碍。杂合子型中酶的活力为正常人的一半,足以使血中高铁血红蛋白维持在1%以下。平时无发绀,在服用氧化剂后可急性发绀或缺氧发作,以口唇、口腔粘膜、舌、耳及指(趾)未端明显,不随运动而加重。随血红蛋白含量的多少,可为灰监、黑或蓝褐色不等。超过35%时可出现头痛、头昏。精神委靡等缺氧症状。严重者可见嗜睡、呼吸困难、循环衰竭等。高铁血红蛋白>20%—50%的患者可有轻度红细胞增多。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本病可藉下列化验证实:①静脉血呈巧克力样棕色,在空气中振荡后不变鲜红色,加入硫化胺或1%氰化钾后转为鲜红色。②分光镜检查血红蛋白溶液,光谱吸收的高峰为634nm,加氰化物后吸收带消失。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本病需与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HbM病、伴青紫的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及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静脉注射或口服亚甲蓝能使紫绀减轻或暂时消失。但不宜长期使用。维生素C可长期服用,但疗效差。平时忌用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如退热药、磺胺药、伯氨喹等,并忌食含硝酸盐的食物。避免接触漆、鞋油、染料、香水、油墨、蜡笔、苯胺及硝基苯等。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