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手足徐动症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athetosis
拚音 SHOUZUXUDONGZHE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脑部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手足徐动症属于扭转性肌张力障碍。可为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是由纹状体变性所引起的综合征,可见于纹状体大理石样变性、苍白球髓鞘形成障碍、脑炎、出生时窒息、核黄疸肝豆状核变性等。但最常见于围生期和儿童期累及基底节的各种脑部疾病。主要表现为手足缓慢和不规则的扭转运动。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1. 常见于早产或产后窒息的婴儿(多在出生后短期内发病)。可有智力缺陷。
2.以一侧或两侧手和手指的缓慢而不规则的蠕动样扭转动作为特征。手指常过伸或分开,但较少累及下肢。
3.患肢肌张力时高时低变化无常。肌张力当肌痉挛时增高,肌松弛时正常。
4.可因情绪紧张、精神受刺激或作随意动作时症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时消失。
5.排除因各种急性与慢性脑炎、肝豆状核变性、脑壳核部腔隙性梗塞、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或锰中毒等患者(多在疾病过程中发病)引起的手足徐动症症状。
西医诊断依据 因手足呈特殊姿势的不自主运动,故本症的诊断并不困难。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手足徐动症主要侵犯四肢的远端肌,但四肢的近端肌、面肌、咽喉肌及舌肌亦可受累。不自主运动可于生后即出现,但起初往往不明显,直至生后数月患者能作随意运动时才被发觉。表现为手指不断作出缓慢的、弯弯曲曲的蚯蚓爬行样等奇形怪状的强制运动。掌指关节过度伸展、诸指扭转,可呈“佛手”样特殊姿势。下肢受累时,拇趾常自发的背屈,造成假性巴彬斯基征。有的患者可只有单侧肢体受累。面肌受侵时,病人则挤眉弄眼,扮成各种“鬼脸”。咽喉肌和舌肌受侵时,言语不清、吞咽和构音困难。头部可向左右扭来扭去,躯干亦可绕脊柱作螺旋形运动。这些不自主运动于精神紧张或作随意运动时加重,安静时减轻,人睡后完全停止。肌张力当肌痉挛时增高,停止时正常或降低,变动不已,故又称变动性痉挛。感觉正常,少数患者病情可长期停顿而不进展。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2.好转:症状和体征改善。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各种镇静剂如苯巴比妥地西泮(安定)、硝西泮(硝基安定)以及氟哌啶醇均可使不自主运动暂时缓解。抗胆碱能药亦有一定帮助。地阿诺(Deanol),口服每日3次可试用,但疗效不肯定。体疗、理疗等有时也有帮助。智力良好及单侧病变者可用立体定向手术或γ刀破坏丘脑腹外侧核。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一)清热泻火茶
 丹砂散(《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海金沙散(《幼幼集成》卷四。)
 
 搓滚舒筋
 痈疽之别(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