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等孢球虫病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isosporiasis
拚音 DENGBAOQIUCHONGBI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寄生虫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等孢球虫病是由贝氏等孢球虫(Isospora belli)、人等孢球虫(Isosporahaminis)、纳塔尔等孢球虫(I.natalensis)寄生人体小肠上皮组织所致的疾病。临床上有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热带较温带多见,多为散发,但贝氏等孢球虫感染亦可有局部暴发流行。中国曾报道10余例.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等孢球虫的生活史有两个类型:一个类型不需要中间宿主,无肠外期;另一类型需要或兼性需要中间宿主,有肠外期。寄生于人的3种等孢球虫的生活史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多数认为它们的生活史是直接发育,不需中间宿主,无肠外期。人因吃了发育成熟的卵囊而感染,子孢子在小肠上段由卵囊逸出,侵入小肠上皮细胞,进行裂体增殖。约经几代增殖后,一部分裂殖子侵入肠上皮细胞进行配子生殖,在肠细胞内形成大小配子,经受精作用而形成合子,最终形成卵囊。肠壁细胞破裂,卵囊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正常情况下,卵囊一定要在外界适当环境下才能发育成熟。但亦可在肠腔内发育,自卵囊内释出子孢子再侵入肠壁,如此反覆,形成慢性感染
中医病机
病理 等孢球虫主要寄生在回肠,也可在肠、十二指肠、结肠等。虫体在肠道上皮细胞内反覆增殖,致使细胞肿胀和破裂,造成肠道粘膜病理性损害。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临床可呈急性发作,潜伏期约1周,有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症状,大便呈水样,色淡,常为脂肪泻,具恶臭,内有未消化食物,一般无脓血。发病后4—8d,粪便中开始排出卵囊,持续数天至数月。少数患者呈慢性经过,表现为吸收不良综合征。本病一般呈自限性,损害于短期内修复自愈,严重者可致死亡。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本病以粪便直接涂片查见卵囊确诊。必要时可采用十二指肠引流术或小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治疗可采用乙胺嘧啶磺胺嘧啶联合疗法。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本病防治同溶组织阿米巴病蓝氏贾第鞭毛虫病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帮忙分析这样不正常的大便,是不是大病的预
 中药产业新政“拔苗助长”?
 大家看看这是什么人参?
 薏苡仁
 金枣儿(《济阳纲目》卷一。)
 霹雳散(《育婴秘诀》卷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