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retinal central venous occlusion
拚音 SHIWANGMOZHONGYANGJINGMAIZUSA
别名 中医:暴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视网膜及视神经疾病,眼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比较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也是致盲的眼底病之一。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男女无差异,常为单眼发病,双眼发病较少。本病特征为视网膜静脉纤曲扩张沿受累静脉有出血、水肿和渗出等。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比较复杂,常由多种因素造成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血液粘滞度以及血流动力学均有密切关系。根据视网膜缺血情况或病情轻重,分为缺血型和非缺血型两种。
中医病因 《审视瑶函》指出本病的发生,其病因多与七情,饮食、劳累、热病痰火有关,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其病机根据临床所见,多因肝阳上亢,肝气上逆;或肝郁气滞,血行瘀滞;或痰热内生,上用壅目窍;或肝火亢盛,上攻于目;或阴虚火旺,上扰清窍,致目中脉络阻塞发为本病。若失治误治,后期可致目系萎缩,甚至变生其他眼病。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眼外症较少,应将眼内检查和自觉症状结合起来,结合全身脉证辨证,其证有虚有实,但无论虚证、实证均与脉络瘀滞有关。本病若眼内出血较多,可继发绿风内障。后期致目系萎缩、黄斑囊样变性,视力严重障碍。
1.肝阳上亢
证候:平素头晕头痛,急躁易怒,视力剧降,外眼无异常,眼底检查见视乳头边缘模糊,静脉迂曲怒张,网膜出血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伴网膜水肿及白色渗出。心烦失眠耳鸣耳聋,胁疼,腰膝痠软,舌红脉弦。
辨析:①辨证:以眼症伴有平素头目胀痛,急躁易怒,脉弦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致肝阳上亢,肝气上逆,血随气升,目络受阻,故视力剧降,眼底静脉怒张网膜出血,水肿、渗出;肝阳上亢,肝失疏泄,故头目胀痛、胁疼、急躁易怒;肾阴亏虚,腰府失养,故腰膝酸软;舌红脉弦为肝病之象。
2.肝火上炎
证候:视力剧降,眼底改变同前,伴头痛善怒,面红目赤,耳鸣胁疼,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析:①辨证:以眼症伴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的经脉上连目系,肝火亢盛,循经上攻,热郁血滞,致目中脉络阻塞,故视力剧降,静脉怒张,网膜出血;肝火上攻,故头痛、耳鸣、面红;肝火亢盛,疏泄失职,故胁痛善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火亢盛之证。
3.气滞血瘀
证候:眼症同前,伴精神抑郁,胸胁胀疼,脘闷食少,舌紫暗,苔白,脉涩。
辨析:①辨证:以眼症伴胸胁胀疼,舌紫暗,脉涩为辨证要点:②病机:情志不舒,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致目内气血不得回流,瘀阻眼内,故视力剧降,视乳头充血水肿,网膜静脉怒张迂曲,网膜水肿、渗出;肝失条达,故精神抑郁,胸胁胀疼;肝气犯胃则脘闷食少;舌紫暗,脉涩为气滞血瘀之象。
4.痰热阻络
证候:眼症同前,伴头重晕眩,脘闷食少形体肥胖,口苦,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析:①辨证:以眼症伴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平素过食肥甘厚腻之品,致痰热内蕴,痰热上壅于目,致眼络阻塞,故视力剧降,网膜静脉怒张,水肿渗出,出血;痰热内蕴,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故胸脘闷,食少,头重眩晕:体胖、口苦、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蕴之象。
5.阴虚火旺
证候:眼症同前,伴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颧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析:①辨证:以眼症伴舌暗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热病、久病伤阴,阴虚火旺,虚火上扰,目络阻塞,故视力剧降,网膜静脉怒张,网膜出血、水肿、渗出;阴亏清窍失养,故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诊断标准:
1.高血压病糖尿病史。
2.视力下降,如累及黄斑部视力光感、甚至失明。
3.视网膜中心静脉栓塞时,静脉怒张,紫红色,视网膜水肿、大片出血呈放射状、火焰状或圆状,并有白色棉花团状渗出物,出血进入玻璃体引起混浊。如分支栓塞时,出血仅限支配部位。视乳头水肿,边缘模糊,表面有出血斑。
4.出血及渗出物吸收后可形成结缔组织增生及新生血管,引起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及继发性青光眼
5.荧光造影:周边静脉可见荧光渗漏,静脉灌注迟缓或不全,出血区荧光遮盖,晚期可出现侧支循环。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多见于中老年病人,常单眼发病,视力急剧下降,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变。
体检 眼底病变:视乳头边缘不清,充血,可被出血遮盖或部分遮盖;视网脉动脉细,静脉高度纤曲、扩张、断流,血栓可呈阶段状。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大量出血可为线状、火焰状、圆点状或片状,并以视乳头为中心呈菊花瓣样分布,后极部视网膜为絮状白斑,黄斑区有灰白色硬性渗出呈星芒状排列。
电诊断 ERG检查:a波、b波振幅降低,也出现大a小b型。
影像诊断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造影过程中出现充盈迟缓和血管荧光素渗漏,有时可发现阻塞点。
实验室诊断 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增高,唯血浆纤溶酶原含量较正常低。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视盘血管炎(静阻型):①视力正常或轻度减退;②主要发生于青状年,男多于女;③视乳头稍充血,轻度水肿,周围有不规则点状渗出,生理盲点扩大;④视网膜静脉纤曲扩张、出血、渗出、较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者少。
2.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①有高血压病史,双眼发病;②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A:V一1:2~1:3,动静脉交叉征阳性;③视网膜可有出血、渗出、水肿。
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①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糖尿病症状,血糖高,尿糖阳性;②病变多双侧性,视力减退取决于黄斑区受累程度;③眼底:视网膜有微血管瘤、出血及渗出;④视网膜可有新生血管及机化物。
4·肾病性视网膜病变:①有蛋白尿、高血压及水肿等病史,双眼发病;②视乳头色淡水肿,视网膜动脉明显收缩,动静脉交叉压迹明显;③视网膜普遍水肿及絮状白斑,黄斑区可见硬性渗出,呈星芒状排列。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眼底血液循环改善、视网膜出血基本吸收,视力增进。
2.好转:视网膜出血部分吸收,视力略有好转。
预后 视力预后与黄斑受累程度有关。本病病程较长,最常见又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出血性青光眼,一般发生在发病后3个月,可致失明,有时因持续而剧烈的眼痛而行眼球摘除,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本病预后和治疗上有一定的意义造影发现视网膜无灌注缺血范围越大,预后越差;如黄斑水肿持续不退可行激光治疗。
并发症 并发症有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PVR、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
西医治疗 1.纤溶制剂:①尿激酶:500~10000U加液静滴每日一次,5~10次为一疗程;也可5000~10000U溶于20ml生理盐水或10%葡萄糖慢静推;也可100~500U溶于1m1球后注射,隔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也可离子透入,10天为一疗程。②链激酶:初次50U加100m1生理盐水,静滴30分钟滴完,维持剂量60万U加5%葡萄糖静滴,隔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3)去纤酶:40U溶于生理盐水,每日一次静滴,4~5小时滴完,3次一疗程。
2.抗血小板聚集剂:阿斯匹林0.3g每日1次,口服;潘生丁50mg,每日3次,口服。
3.血液稀释疗法:抽血500ml加75ml杞椽酸钠,在等时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然后将分离的血浆再回输。
4.皮质类固醇类药:氟美松针10mg加10%葡萄糖500ml静滴,也可5mg球后注射,或1.5mg,每日3次,口服。强的松10mg,每日3次,口服。
5.降低血液粘滞度:低分子右旋糖酐5001n1加能量合剂2支静滴每日1次。
6.激光治疗:主要用氩激光光凝新生血管,防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7·扩张血管剂:改善视网膜循环;地巴唑20mg,每日3次,口服;维脑路通片200mg,每日3次,口服;烟酸胺0.1g,每日3次,口服等。
8.其它治疗:维生素C片400mg,每日3次,口服;腺苷辅酶B12片500u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2片20mg,每日3次,口服;安妥碘0.4g,每日1次肌注。
9.并发症的治疗:黄斑囊样水肿可试用高压氧治疗;玻璃体出血长时间不吸收者用玻璃体切割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应用全视网膜光凝。
中医治疗 本病为各种原因引起眼络阻塞所致,眼底改变以出血瘀血为主,故治疗时,无论何种证型,除针对病机治疗外,均应适当佐以止血活血,化瘀通络之法。对眼内有新生血管、机化物形成的,又当佐以软坚散结之法。对眼内反复出血继发绿风内障者,则按绿风内障治疗。辨证选方如下:
1.肝阳上亢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菊花钩藤饮加减。珍珠母15g,钩藤12g,菊花12g,川芎6g,生牡蛎15g,黄芩10g,白蒺10g,白芍9g,夜交藤9g,丹参15g,地龙12g,当归尾12g,茯苓12g,泽泻12g,蒲黄12g。
2.肝火上炎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加减。龙胆草12g,柴胡9g,泽泻12g,车前子12g,木通12g,生地9g,当归尾15g,丹参15g,栀子12g,黄芩12g,甘草6g,赤芍9g,川芎6g,丹皮9g。
3·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当归尾15g,生地9g,仁12g,红花12g,枳壳12g,赤芍9g,柴胡9g,甘草3g,桔梗9g,川芎12g,牛膝9g,陈皮12g,丹参20g,路路通12g,侧柏叶9g。
4.痰热阻络
治法:清热祛痰。
方药:温胆汤(《千金方》加减。半夏12g,陈皮15g,茯苓12g,甘草3g,枳实12g,竹茹9g,厚朴12g,薏仁12g,通草9g,石菖蒲15g,丹参20g,黄连9g,黄芩9g,黄柏9g,茅根12g,蒲黄12g。
5.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减。知母15g,莆柏12g,生地12g,山萸肉12g,山药12g,茯苓15g,泽泻12g,丹皮12g,当归尾12g,丹参15g,毛冬青15g,琥珀9g,郁金9g,川芎6g,白茅根12g。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病因较复杂,多因动脉硬化、血管炎症、血流瘀滞所致。对本病的治疗,首先应针对病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者,应结合内科治疗,如因静脉炎所致者,可应用抗菌素、激素治疗。除病因治疗外,尚须用链激酶、尿激酶、血栓通,以溶解血栓。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作静脉滴注,以改善微循环。在综合治疗中尚可采用维生素C、路丁、碘剂及其它血管扩张剂。中医认为本病最主要的病机为脉道瘀阻,血不归经,治疗以止血活血,祛瘀通络。早期眼底见新鲜出血或反复出血,不用或少用活血化瘀药,加用凉血止血药:如白茅根地榆炭、节、大蓟小蓟、侧柏叶等;中期眼底出血稳定,加止血化瘀药:如蒲黄炭、三七花蕊石茜草、棕榈炭;积血时间长,加活血理气通络药,如郁金、地龙、红花、桃仁苏木;陈旧积血,久不吸收,加破血化瘀药,如三棱、文木;眼内出血形成机化物者,加软坚散结药;如海藻昆布夏枯草等;网膜水肿较重加渗湿利水药,茯苓、车前、泽泻、薏仁、白术、木通等;高血脂者加山楂、泽泻。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中医里的四行(四象)理论和五行理论你是怎么
 蜂蜜治蜂毒
 北京:要给养生专家颁发统一证件
 养心化毒汤(《片玉痘疹》卷下。)
 秋补四大“宝”
 广州公务员公费医疗一年预算超全市农民医保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