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
流行性腮腺炎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般描述: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及疼痛为特
征,尤以腮腺肿大最常见。此外尚可伴有脑膜炎、睾丸炎、胰腺炎和其他腺体受累。中医称
此病为痄腮,为温热疫毒侵袭,壅遏少阳经脉所致。以发热,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的
疫病类疾病。
症状描述:  
前驱期:可先有发热、头痛、厌食、咽充血等不同症状。
腮肿期:前驱期症状出现后数小时至2日内出现,或腮腺肿大为首发症状。咀嚼时疼痛加剧
神经系统并发症:脑膜脑炎。
生殖器官并发症:表现为腮肿减退时又出现体温升高,局部疼痛,单侧或双侧睾丸肿胀,少
数累及双侧者可有睾丸萎缩
胰腺炎:常与腮腺炎并发,表现为体温骤升,恶心,呕吐、上腹痛、腹胀,体检上腹有压痛
及肌紧张。
发病原因:  
温热疫毒首犯肌表,旋即侵袭少阳胆经,且疫毒循经上玫,壅遏蕴结于耳后腮中,致腮部气
血壅结不散而肿痛。若毒邪炽盛,疫毒播散,不仅高热而两腮漫肿连及凳下,亦可毒陷心肝
,引起神昏抽搐,还可传入厥阴肝经,下注阴器而致睾丸肿痛;或疫毒虽去,其所致之津凝
痰阻,每易与血相搏,形成痰瘀互结之病理,常引起腮部或睾丸肿硬难消。
诊断要点:  
全年均可发生,但好发于冬春季。以儿童与青少年为多。发病前2-3周内,有与痄腮病人
接触史。
始起发热,恶寒,头痛,或伴纳差、呕吐,1-2日后发热增甚,常一侧腮腺逐渐肿大,皮
色不红,边缘不清,触之疼痛,或对侧腮腺继之肿胀,张口不利,咀嚼疼痛,或毒邪下窜肝
经而致睾丸肿痛,或毒陷心包,引动肝风而致神昏、抽搐。
腮腺肿胀持续4-6日开始消退,整个病程1-2周。
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显著增高。病程3-7天。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
血清淀粉酶:轻至中度增高。
血清脂肪酶:合并胰腺炎时升高。
特异性抗体测定:恢复期血清中抗体较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
病毒分离:腮腺炎急性期病人的唾液、尿液、脑脊液中可分离出病毒。
脑脊液检查:合并脑膜脑炎者,脑脊液压力稍高,细胞数稍高且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正常
或稍高,糖正常。
疾病辨析:  
急性淋巴结炎
化脓性腮腺炎
症状性腮腺肿大。
腮腺管阻塞。
米可利(Mikulicz)综合征。中医鉴别:托腮:常发于一侧,腮部红肿热痛明显
,挤压腮腺口时,可有脓液溢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颊车痈:生于耳下颊车穴处,局部红肿热痛显著,肿势局限,皮肤界线分明,并可溃脓,白
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
治疗方法:  
温毒袭表证
证候:发热恶寒,头痛,咽干涎少,腮部一侧或两侧漫肿疼痛,皮色不红,压之有弹性感,
咀嚼不便,舌红,苔薄白而干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解毒消肿。
主方: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
用法:
加减:恶寒明显者,加防风白芷;发热不恶寒,去荆芥、豆豉,加柴胡葛根
热毒蕴结证
证候:壮热不退,烦躁,头痛,腮部漫肿而疼痛较甚,张口不便,咀嚼困难,疲乏纳差,或
伴咽喉肿痛,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方:普济消毒饮
用法:
加减:壮热、便秘,加大黄;咽喉肿痛,加土牛膝射干
湿热毒蕴证
证候:身热烦躁,汗出而热不退,头痛而重,恶心呕吐,口渴不欲食,两腮肿痛,连及颌下
拒按,咀嚼困难,咽红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
主方:甘露消毒丹
用法:
加减:身热、烦躁,加板蓝根蒲公英野菊花,去茵陈木通;恶心呕吐,重用藿香、石
菖蒲,加薏苡仁、制半夏,去木通、茵陈、贝母
邪毒窜睾
证候:腮腺肿痛,发热,少腹胀痛,睾丸肿胀疼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泻有火,活血散结。
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用法:
加减:呕吐甚加竹茹陈皮;腹痛重加白芍甘草
毒陷心肝证
证候:壮热,头痛,腮肿,烦躁不安,颈项强硬,神疲嗜睡,或神昏不语,四肢抽搐,唇焦
,舌红绛,苔黄干,脉弦数。
治法:解毒开窍、清肝熄风。
主方:清营汤
用法:
加减:神昏、谵语,加服安宫牛黄丸;高热、抽搐,加山羊角、钩藤,可加服紫雪丹;头痛
、项强,加大黄、牛膝、僵蚕
瘟毒下注证
证候:发热,腮肿或已不肿,少腹疼痛,睾丸肿胀而红,烦躁,口苦咽干,小便短黄,舌红
,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解毒。
主方:龙胆泻肝汤
用法:
加减:睾丸红肿疼痛,加夏枯草川楝子、蒲公英;少腹疼痛,加延胡索、赤芍
痰瘀互结证
证候:热退痛减,腮部或睾丸肿硬不消,舌苔腻,脉弦涩。
治法:祛痰化瘀散结。
主方:消瘰丸活络效灵丹
用法:
加减:腮部硬肿日久不消,加夏枯草、天葵子;睾丸硬肿久而不消,加橘核;荔核。
其他疗法:  
隔离治疗。
敷贴疗法:
★ 鲜仙人掌去刺,或鲜芭蕉根捣烂,外敷腮部。
青黛20g,以麻油调敷腮部,或用京墨磨汁,涂搽腮部。
如意金黄散,以水调匀后,外敷腮部。
单方验方:
★ 夏枯草、板蓝根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
紫花地丁、蒲公英各20g,水煎代茶饮。
酸浆草30g,煎汤服。
★ 板蓝根冲剂1-2袋,每日3次,小儿酌减。
★ 复方穿心莲片6片,每日3次,小儿酌减。
针炙疗法:
★ 针刺合谷、颊车、翳风、下关、曲池等穴,用泻法。睾丸肿痛加针血海、三阴交。
★ 灯火炙角孙穴。
并发睾丸红肿疼痛者,可将阴囊丁字带托起,并可外敷元明粉
评   介:  
治愈:体温正常,腮肿完全消失,无并发症。
好转:腮肿及诸症减轻。
未愈:腮肿未见,或出现变症。
相关文章
 木香散(《圣惠》卷七十一)
 武汉相亲会挑战谁的道德底线?zt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防晒剂(中药)
 葛根汤(《疫痧草》。)
 木香金铃子散(《保命集》卷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