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般描述: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般指肛门腺感染。、化脓蔓延到肛管直肠周围形成的脓肿。本病多见于
20-40岁青壮年。多数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有高热。
症状描述:  
肛门直肠周围凡有不消的肿块,临床症状为红、肿、热、痛继之化脓者,为肛门直肠周围脓
肿。骨盆直肠窝脓肿:恶寒发热无力,局部症状有会阴部沉重下坠感,有里急后重感,排便
时加重,下腹部压痛。大便困难是其特征。直肠后脓肿:排便不适恶寒发热,肛门会阴部下
坠及钝性疼痛。粘膜下脓肿:有直肠部沉重或饱满感,脓肿发展扩大时,有钝性酸痛或跳痛
,大便时症状加重,出现里急后重,大小便困难,全身症状有高烧、无力等。坐骨直肠窝脓
肿:全身中毒症状,常有高烧、寒战、伴头痛、乏力、小便困难,局部症状初起不明显,继
而臀部一侧出现钝痛,脓肿形成后为跳痛,便时加重,坐卧不宁,行走困难。肛周皮下脓肿
和肛门脓肿:肛门部不适或沉重感,肛缘有一突起包块,出现剧痛,如果脓肿位于前侧可出
现排尿困难。
诊断要点:  
局部红肿疼痛,有波动,一般无全身症状者,多位于肛提肌以下间隙,属低位肝周脓肿,包
括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肛周皮下脓肿,括约肌间隙脓肿。
出现寒战、高热、乏力,脉数等全身症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局部穿刺可抽出
脓液者,多位于肛提肌以上间隙,属高位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
疾病辨析:  
气性坏疽
肛旁肿及毛囊炎
粉瘤与囊肿。
化脓性汗腺炎
骨结核在肝旁形成脓肿。
骶前畸胎瘤。
治疗方法:  
火毒蕴结
证候: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肛门红肿,触痛明显
,质硬,表面灼热。色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养血生津,润肠通便。
主方:润肠丸
用法:
加减:津亏者加元参麦冬以养阴生津润肠;血虚甚者加首乌、赤芍以养血补血;气血两亏
者,配十全大补丸以气血双补;若便后出血,色清淡者加黄芪节炭、阿胶珠以益气养血
止血。
热度炽盛
证候: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
困难。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液。舌红、苔黄、脉弦滑。
治法:养血生津,润肠通便。
主方:润肠丸。
用法:
加减:津亏者加元参、麦冬以养阴生津润肠;血虚甚者加首乌、赤芍以养血补血;气血两亏
者,配十全大补丸以气血双补;若便后出血,色清淡者加黄芪、藕节炭、阿胶珠以益气养血
止血。
阴虚毒恋
证候: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舌红
,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血生津,润肠通便。
主方:润肠丸。
用法:
加减:津亏者加元参、麦冬以养阴生津润肠;血虚甚者加首乌、赤芍以养血补血;气血两亏
者,配十全大补丸以气血双补;若便后出血,色清淡者加黄芪、藕节炭、阿胶珠以益气养血
止血。
相关文章
 大圣黑神丸(《圣济总录》卷七)
 神效膏(《圣惠》卷二十一。)
 黄耆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热灼肾阴
 壮骨关节丸
 立效散(《保婴撮要》卷十八)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