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国方剂数据库 > 正文
栝楼根2两,茯苓3两,薯蓣3两,附子1枚(炮),瞿麦1两。
来源:《金匮》卷中。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别名
处方来源
《金匮》卷中。
药物组成
栝楼根2两,茯苓3两,薯蓣3两,附子1枚(炮),瞿麦1两。
加减
功效
化气,利水,润燥。
主治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3丸,饮送下,日3次;不知,增至7-8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用药禁忌
临床应用
慢性肾小球肾炎《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1:59):刘某某,女,40岁,重庆建设银行职工,1964年12月20日初诊:水肿,小便不利一年许,口渴增剧,水肿加重两月左右。现证:全身水肿,口渴引饮,腰冷腿软,精神萎靡不振,纳差,每餐约1两米饭,小便不利,短少而淡黄,尿无热感,大便2-3天1次,不结燥,面色浮白,唇淡,无苔乏津,脉沉细。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服中西药,治疗一年左右疗效不显,近两月来,病情加剧,其人苦干渴饮,水肿愈增,小便淡黄短少,于是前来重庆市第二中医院就诊。此系肾阳不足,气化紊乱,形成上燥下寒之渴肿、小便不利证。拟以润燥生津,温阳利水主治,方用栝楼瞿麦丸改用汤剂,加鹿胶以填补精血。方药:栝楼根30g、淮山药30g、茯苓15g、瞿麦15g、制附片15g(另包,先煎2小时)、鹿胶12g(另包,蒸化兑服)。上方服2剂,口渴大减,饮水量减少一半,水肿亦大减,小便量增多而畅利,饮食增加,其余舌脉同上,效不更方,将原方再进2剂。口渴更减,小便畅利,水肿基本消失,饮食接近正常,大便正常,腰冷消失。现觉腰痠腿软,精神仍疲倦,夜尿3-4次,舌质淡,无苔微润脉沉细。于原方中将栝楼根改用15g,其余药物和剂量不变,嘱进2剂。服药后渴饮,水肿消失,饮食正常,精神比原来大有好转,时而仍感疲乏,尿色淡黄无热感,夜尿2-3次,腰痠腿软,面色接近正常,唇淡红,舌质淡,无苔津润,脉沉细。②癃闭《山东中医杂志》:(1983;2:8):患者余某,年72岁,患小便点滴不通,曾用八正、五苓及西药利尿、导尿诸法均不效。患者拒用手术,经友人介绍余诊,诊见:口渴甚苦而不欲饮,以水果自憩之,小便点滴不通,少腹胀急难忍,手足微凉,舌质淡胖有齿痕,苔黄腻偏干,脉沉细而数。诊为高年癃闭,投瓜蒌瞿麦丸加车前牛膝天花粉12g、瞿麦10g。茯苓12g、山药12g、牛膝12g、车前子12g(包)、熟附子10g。药服1剂,小便渐通,胀急略减,再3剂病去若失。
药理作用
各家论述
①《金匮要略心典》:此下焦阳弱气冷,而水气不行之证,故以附子益阳气,茯苓、瞿表行水气。观方后云“腹中温为知”可以推矣。其人苦渴,则是水寒偏结于下,而燥火独聚于上,故更以薯蓣、栝楼根除热生津液也。夫上浮之焰,非滋不息;下积之阴,非暖不消;而寒润辛温,并行不悖,此方为良法矣。欲求变通者,须于此三复焉。②《金鉴》:小便不利,水蓄于膀胱也。其人苦渴,水不化生津液也。以薯蓣、花粉之润燥生津,而苦渴自止;以茯苓、瞿麦之渗泄利水,而小便自利;更加炮附宣通阳气。上蒸津液,下行水气,亦肾气丸之变制也。然其人必脉沉无热,始合法也。
备注
瓜蒌瞿麦丸(《济阳纲目》卷九十二)。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瞿麦丸”。
相关文章
 师傅,你在哪里啊!
 第九节 血脂代谢异常
 请问有哪位同志知道大连哪儿有好的治疗肝病
 腰脊强痛
 求邹澍(本草疏证)
 [求助]关于柯雪帆教授的一个疑问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