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国方剂数据库 > 正文
桂枝3两(去皮),甘草2两(炙),生姜3两(切),芍药3两,大枣12枚(擘),厚朴2两(炙,去皮),杏仁(去皮尖)50枚。
来源:《伤寒论》。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别名
桂枝厚朴杏仁汤、桂枝加朴杏汤
处方来源
伤寒论》。
药物组成
桂枝3两(去皮),甘草2两(炙),生3两(切),芍药3两,大枣12枚(擘),厚朴2两(炙,去皮),杏仁(去皮尖)50枚。
加减
功效
解肌祛风,降气定喘。
主治
太阳病表未解,下之微喘。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以水7升,微火煮取3升,去滓,温服1升。覆取微似汗。
用药禁忌
临床应用
①误治致喘《伤寒九十论》:戊申正月,有一武弁在仪真,为张遇所虏,日夕置于舟艎板下,不胜跧伏,后数日得脱,因饱食,解衣扪虱以自快,次日遂作伤寒。医者以因饱食伤而下之,一医以解衣中邪而汗之,杂治数日,渐觉昏困,上喘息高。医者怆惶,罔知所指。予诊之曰:太阳病下之,表未解,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此仲景法也。一投而喘定,再投而濈濈汗出。至晚,身凉而脉已和矣。②外感引动宿喘《伤寒医案选》:刘某某,男,42岁。素有痰喘之疾,发作较频。春日伤风,时发热自汗出,微恶风,头痛;且引动咳喘,发作甚于前,胸闷而胀,气喘倚息,痰白稠量多,咳喘之时则汗出更甚,不思食,百苦白腻,脉浮缓,关滑有力。此风邪伤表,引动痰喘复发,外风挟痰浊壅滞胸脘,肺胃气逆不降所致。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处方:桂枝6g,白芍6g,生姜2片,炙甘草4.5g,厚朴9g,杏仁9g,麻黄1.5g,贝母9g,苏子9g,炒枳壳9g。连用3剂后,表证去,自汗止,痰喘亦平。
药理作用
各家论述
①《内台方议》:下后微喘者,则为里气上逆,邪气在表,故属此汤主之。与桂枝汤以解表邪,加厚朴、杏仁为佐,以下逆气也。②《伤寒论翼》:夫喘为麻黄症,方中治喘者,功在杏仁。桂枝本不治喘,此因妄下后,表虽不解,腠理已疏,则不当用麻黄而宜桂枝矣。所以宜桂枝者,以其中有芍药也,既有芍药之敛,若但加杏仁,则喘虽微,恐不能胜任,必加厚朴之辛温,佐桂以解肌,佐杏仁以降气。故凡喘家不当用麻黄汤,而作桂枝汤者,加厚朴、杏仁佳法矣。③《伤寒论方解》:本方是桂枝汤加厚朴、杏仁2味所组成。厚朴除有驱除痰涎作用外,还能疏利气壅;杏仁有定喘镇咳作用。桂枝汤中加上这2味,是为痰多而喘嗽者设。
备注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医学纲目》卷三十二)、桂枝加朴杏汤(《医学入门》卷四)。
相关文章
 龙骨散(《圣惠》卷九十三)
 中里巴人:一杯香茶--健康的敌人是三浊、
 四大伤寒以方药亲身实践为主题的专著
 阿胶
 求助:6岁小儿两眼视力相差较大,一眼弱视。
 子喑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