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中药药材教程:补气药
来源:补气药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25.补气药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能 用量
人参 甘、微苦,微温 脾、肺 1.大补元气: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证(独参汤,参附汤,生脉散,两仪膏)
2.补脾益肺:脾气亏虚症(参术膏,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肺气虚弱证(人参蛤蚧散,人参胡汤)
3.生津止渴:气津两伤之口渴证(白虎加人参汤),消渴
4.安神增智:气血双亏神志失养诸症(归脾汤,天王补心丹,令人不忘方) 血虚萎黄(参归汤,八珍汤),阳痿(人参鹿茸丸,参茸卫生丸),同解表,攻里等去邪药同用,扶正去邪(人参败毒散,黄龙汤)
2-3钱
人参叶 苦、微甘,寒   解暑邪,生津液,清虚火:暑热口渴,热病伤津,胃阴不足,虚火牙痛等症.  
西洋参 苦、微甘,寒 心、肺、肾 1.补气养阴:肺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
2.清火生津:津液亏虚证 肠热便血
 
党参 甘,平 脾、肺 1.补中益气:中气不足证(健脾丸,四君子丸),肺气亏虚证
2.生津养血:气津两虚证;血虚或气血双亏证(八珍丸)
3.同解表,攻里药同用,扶正以祛邪(参苏丸)
2-3钱
太子参 甘、微苦,平 脾、肺 补气生津:脾虚胃阴不足证,肺虚咳嗽,气阴不足,津伤口渴,心悸失眠  
黄耆 甘,微温 脾、肺 1.补气升阳:脾气虚弱证(黄耆膏,参耆膏),气不摄血证(归脾汤),中气下陷证(补中益气汤),脾肺气虚证(肺脾益气汤),气血双亏证(当归补血汤),气虚发热
2.益卫固表:体虚多汗证(牡蛎散,玉屏风散,耆附汤)
3.托疮生肌:疽日久不溃或溃后久不生肌收口(透脓散,十全大补汤,保元汤)
4.利水退肿:气虚水肿证(防己黄耆汤,防己茯苓汤)
5.血痹麻木证(黄耆桂枝五物汤,蠲痹汤),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消渴证(玉液汤,滋膵饮)
3钱
白术 苦、甘,温 脾、胃 1.补气健脾:脾胃气虚证(白术膏,参术膏,四君子汤,枳术丸,理中丸,参苓白术散,完带汤)
2.燥湿利水:水肿证(四苓散,五苓散,真武汤);痰饮证(苓桂术甘汤,半夏白术天麻汤)
3.止汗:气虚自汗证(玉屏风散) 4.安胎:胎动不安证(安胎丸)
3钱
山药 甘,平 脾、肺、肾 1.益气养肺:脾胃虚弱证(山芋丸,参苓白术散,清带汤,易黄汤,完带汤),肺虚证(资生汤,薯蓣纳气汤)
2.补脾肺肾:消渴证(玉液汤),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金锁玉关丸, 缩泉丸)
本品养阴而兼涩性,能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单独用,实热邪实者忌用。
3钱
扁豆 甘,微温 脾、胃 健脾化湿:脾虚挟湿证(参苓白术散),暑湿证(香薷散)
生用清热养胃,炒用健脾止泻,扁豆内含毒性蛋白质,生用有毒.
3钱
扁豆花 甘,平   消暑化湿和胃:夏伤暑湿,发热泄泻或下痢,以及赤白带下等症  
甘草 甘,平 脾、胃、肺、心 1.补脾益气:脾胃虚弱证(四君子汤),心虚动悸脉结代证(炙甘草汤),脏躁证(甘麦大枣汤)
2.润肺止咳:诸咳喘证(三拗汤,桑菊饮,麻杏甘石汤)
3.缓急止痛:脘腹或四肢挛急作痛(芍药甘草汤,小建中汤,芍药汤,逍遥散)
4.清热解毒:痈疽疮肿(阳和汤,甘草膏),咽喉肿痛(甘草汤,桔梗汤,甘桔汤www.med126.com),食物,药物及农药中毒缓和药性,调和百药
本品生用性偏凉,炙性偏温,即清热解毒宜用生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宜用炙甘草,若用于润肺止咳或缓和药性,可据情生或炙用,甘草味甘,能助湿壅气,令人中满.
2钱
大枣 甘,温 脾、胃 1.补中益气:中气不足证(大枣粥,参枣丸,益脾饼)
2.养血安神:血虚证,脏躁证(甘麦大枣汤)
3.缓和药性:与峻烈药同用,以缓和药性(葶苈大枣泻肺汤,十枣汤)
本品甘壅助湿滞气,令人中满,本品味甘,能助湿生痰蕴热.
6粒
饴糖 甘,温 脾、胃、肺 1.补脾益气:脾胃虚弱证
2.缓急止痛:虚寒腹痛证(小建中汤,黄耆建中汤,当归建中汤,大建中汤)
3.润肺止咳:肺虚咳喘证 医学三基
4.用于误吞异物
多食动脾风,中满不宜用,呕家勿用,因为它能令人满,益气力,消痰止嗽,并润五脏,和脾,润肺,止渴,消痰,治喉鲠鱼骨,疗误吞钱环.
5钱
蜂蜜 甘,平 脾、肺、大肠 1.补中缓急:中虚腹痛证(大乌头煎)
2.润肺止咳:肺虚咳嗽证(琼玉膏),燥邪犯肺证(杏仁膏)
3.滑肠通便:肠燥津亏证
4.解毒:疮疡,烫伤及目疾
5.用于炮制中药,解乌头毒
本品味甘质滋腻,确助湿滞气,令人中满,故痰湿内蕴所致中满痞胀,呕吐纳呆及痰浊咳喘等症均忌服,
 
相关文章
 第三节 醚
 最便宜的养生法
 刘冠军细脉临床应用举例
 求助!!顽固的气虚和阴阳两虚的治疗方法 求
 怀孕抽筋是因为缺钙吗?
 在玉揪药解中提到一点蒲公英,是不是不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