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推拿按摩:黄万香按摩学术思想初探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已故成都市著名按摩医师黄万香(1890—1964)已去世二十六年了。她给后辈留下了深刻的教益。按照她的学术思想和按摩手法治病,疗效高,适应病种广。如内科的高血压、冠心病、偏瘫、哮喘、顽固性头痛、急慢性胃肠炎、神经官能症;妇科的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儿科的厌食、久泄、疝气、身体畸形;外科的疽、丹毒等等。在减少绉纹、斑、减肥等方面也露出了可喜的苗头。
    黄万香医师是金堂县河心乡人。二十年代随峨眉山詹龙清真人学按摩。詹真人要求学生极严,同学的师兄弟均不能卒业而去,而黄老医师刻苦好学,三年后学成。她除把道家按摩的一招一式牢牢掌握外,并练就了按摩查病的绝招,堪称一代奇人。黄老医师四十年代只身到成都楞伽庵街开业,广泛地为劳动人民治病,致使誉满蓉城。一九五八年在党的领导下,和张怀素、李友兰医师一起创办了成都针灸按摩专科医院。生前授徒三百多人,遍布全国。
    笔者于六十年代初期即开始学习按摩,深深感到,黄派按摩在中国按摩界中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应该发扬光大,为振兴中医作出贡献。因此不揣浅陋,仅就黄老医师的学术思想中自己体会到的整体按摩、循经按摩和按摩查病三大法则简介如下。
  
    黄老医师治病一般采用全身按摩。即使是局部病变,也循经按摩到很远。她常说:“一脉不和,周身不安。”近年来的学术发展也证实了这—点。如中医通过寸关尺三部脉能体察全身病变;张颖清通过第二掌骨侧能诊断和治疗全身病;背俞穴、腹募穴都能分别反映和治疗全身病;耳针、面针、鼻针、头皮针、手针、足针都能通过局部来治疗全身的病变。生物全息学说认为:人体的每一个以节肢为单位的局部都是整体的缩影。人体—个部分发生了病变,在全身的各个部分都可能出现与病变部位相对应的反应点。刺激这些反应点,可以治疗病变部位的疾病。如腹泻可在天枢、脾俞、下巨虚、耳、手、足出现反应点,刺激这些反应点,可共同治疗腹泻。那么,整体按摩就能全面刺激病理反应点,多渠道影响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按摩方法是不能和整体按摩相比的。
    整体按摩也不是那些泛泛的全身按摩所能比的。它是在按摩查病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按摩。这些重点就是上文所说的病理反应点。具体表现为压(或提)痛点、舒适点、又痛又舒适点、麻木点、胀点等。这些点或成点状、或成线状、或成块状。可以分别出现在皮肤、腠理、肌肉、经脉、筋骨。除一部分病人能自己觉察外,主要是通过医生手上的触感体会出来。有些理论上有效的穴位,在触诊中没有反应,则不予选用。对于初学者,则仅以找压痛点为主。黄老医师简单地归结为一句话:“痛点即重点。”所以虽是全身按摩,要点却是在通过触感寻找全身的多个病理反应点上。把局部的病理反应点与整体的病变联系起来,故称整体按摩。
  
    古人云:“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可见经络学说中经脉比穴位占有更重要的地位。黄老医师在按摩中虽不谈经脉,手却基本上是循经而动,但不重视经穴。为了便于按摩经脉,黄派手法多是指尖用力。黄老医师晚年,指尖变得比常人粗大得多。黄派循经按摩的特点是重经不重穴和沿经脉寸寸理通;取穴以阿是穴为主,即以痛为俞。对于经脉应掌握“脉行分肉之间”的大原则,即经脉运行于肌肉与肌肉或肌肉与骨骼的间隙中。有志于研究循经按摩者,尚当仔细研究《灵枢•经脉篇》,以掌握经脉的确切循行路线。不可仅凭针灸挂图去理解经脉的循行路线。循经按摩有两大优点:
  1、得气感强。在经脉上按摩,酸、胀、冷、热、麻等不同的得气感明显强于不是经脉的地方。《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吹云。”无论针灸、按摩,得气感越强,疗效越佳。因此,循经按摩和那些仅仅是放松肌肉的按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便于寻找反应点。黄老医师按摩的重点是在以压痛点为主的病理反应点上。可是这些病理反应点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全身去找。通过经络与经络,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就能为寻找病理反应点作出指南。如胃病就容易在中脘、梁门、梁丘、足三里、内关、脾俞、胃俞找到病理反应点。但一些病理反应点虽在经络路线上,并不一定在定点的穴位,上,甚至反应在周围的经筋上。
  
    黄老医师在世时,不光能用按摩治病,还能用按摩查病。在按摩的过程中,常常不用病人说,就能指出病人是失眠、或是什么地方痛等等。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查病。但按摩医师利用切诊中的触诊查病有着更便利的条件。按摩查病以手的触感为基础。触感是按摩的神气,手法只是按摩的外形。按摩医师贵在以神御形,即以触感获得的资料来确定相应的治疗手法。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按摩查病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查病因:体内出现了寒、热、虚、实、痰、瘀等病变,皮肤、肌肉、经脉、脏腑就会在手下出现不同的异样感觉。如寒性收凝,病理反应点多呈紧缩感;热性弛张,病理反应点多呈绷胀;虚证肌肤松软,或指下空豁感;实证肌肤肿硬;痰证皮下如垫棉花或有结块;瘀证肌肤滞涩等等。找到了病因以后,才能分别施以散寒、清热、补虚、泻实的手法。若脏腑寒热虚实各不同,即可凭触感分别施治。
  2、查病位:应当首先分清是经脉自病,还是与经脉相联的脏腑病。经脉有病,多表现为经脉自身及其相关的皮肤、腠理、肌肉或是筋骨的板结、肿块、酸软、疼痛或运动障碍等。脏腑病除脏腑见证外,脏腑所在部位及与脏腑相关的穴位或特殊反应点上多出现异常。通过查到的反应点,先看反应点所在的经脉和穴位,再结合四诊,一般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如足三里肿硬,施以一定压力,病人必出现明显压痛,再查膝盖有肿胀,病人关节必痛,即可诊断为关节炎,这是经脉自病,连及附属的经筋甚至皮部发病;如膝盖无反应,中脘有壅塞,胃有收缩或肿胀之态,病人必胃痛胀等?即可诊断为胃病,这是与经脉相联属的脏腑病,如胃不痛胀,中脘柔和而神厥,气海有压痛,病人多腹泻纳差,则可诊断为脾肾气虚,这是里经之病影响表经不通。
    另外,也可用全息观点来看待病理反应点:如以整支手臂对应全身,则肩对应头,肘对应腰,手掌对应四肢:如以前臂对应全身,则肘对应头,臂内对应腹,臂外对应背,臂下部对应四肢;以手对应全身,则腕对应头,手掌对应腹,手背对应背,指对应四肢。经络系统与全息系统是人体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由于人体的复杂性,有的病理反应点的出现还不能确知反应何病,但对症治疗也能使人体感到轻松,可以消除潜在的病变。
    有志于按摩查病者,还应本着发皇古义,融汇新知的原则兼修现代解剖学。这样在发现反应点后,对判断病位有极大的帮助。如摸到腹腔内脏器有炎性肿大,有了解剖知识,便极易判断出何脏、何腑有病,用于指导循经取穴非常方便。又如坐骨神经痛多循胆经发生,但很多为腰椎肥大压迫神经根所致。知此理后,着重用手法消去腰椎部瘀血、痰湿可使疼痛较快缓解。
  3、指导治疗:查到病理反应点以后,这些反应点的部位即是治疗的重点部位。又要先确定病理反应点的深浅和肿硬程度,这样才能为用力的深浅和大小提供依据。按摩治病一般是由浅入深。病位浅则力着于浅表,病位深则用力至深处。虚证反应点多软,用力较小;实证反应点多硬,用力较大。又须根据病因确定用力的方向。散寒用力多向内,解热用力多向外。如用力不辨重点部位,按摩治病只有凭侥幸取效,如用力不辨深浅,病在皮肤而用力至肌肉,则力过病所;病在筋骨而用力至肌肉,则力未达病所。会劳而无功。如用力不辨大小,则虚证用大力易伤正,实证用小力难祛邪。如用力不辨方向,则难以平调阴阳;寒证清热证更寒,热证散寒证更热。均会降低疗效,甚至加重病情。浅处病变缓解以后,才宜向深一层治疗。还有个用力时间的问题。时间过短,达不到治疗效果;时间过长,又会损伤肌体。其间分寸也需通过触感来掌握。一般来说,病理反应点内的状况有一半的缓解即可结束治疗。
  
    黄派按摩的核心是
。通过按摩的神气一一“触感”找到病变在身体上的病理反应点。既确定病因的寒热虚实,又确定病位的脏腑经络。才能使温清补泻的具体手法对证应用。也通过触感确定手法应用的火候即用力的重点部位及深浅、大小、方向、速度、时间。
既是寻找病理反应点的指南,又能增强刺激病理反应点时对病变部位的作用。因为病理反应点的面积一般较大,若能准确按摩在经脉上,作用就强得多。
便于寻找多个病理反应点来共同作用于病变部位,形成对病变部位的围攻以增强疗效。
    黄万香医师在世时常说,本派按摩“易学难精。”其难就难在按摩查病的触感难练成。但这实在是按摩治病的关键。
    以上是我对黄万香老医师学术思想的一点粗浅体会。挂一漏万及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道们指正,本文承前辈师伯、师叔成都针灸按摩专科医院黄玉如、何素清医师,成都针灸按摩医院李先惠院长,金堂县张诚毅老师审阅,特此致谢。
-----------好貼!

有更多的內容﹝如醫案等﹞公布嗎?
-----------上文有掉字,昨日重发一遍,未获纠正,再发如下:
                                      黄万香按摩学术思想初探
                                               周  述  炎
    已故成都市著名按摩医师黄万香(1890—1964)已去世二十六年了。她给后辈留下了深刻的教益。按照她的学术思想和按摩手法治病,疗效高,适应病种广。如内科的高血压、冠心病、偏瘫、哮喘、顽固性头痛、急慢性胃肠炎、神经官能症;妇科的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儿科的厌食、久泄、疝气、身体畸形;外科的痈疽、丹毒等等。在减少绉纹、雀斑、减肥等方面也露出了可喜的苗头。
    黄万香医师是金堂县河心乡人。二十年代随峨眉山詹龙清真人学按摩。詹真人要求学生极严,同学的师兄弟均不能卒业而去,而黄老医师刻苦好学,三年后学成。她除把道家按摩的一招一式牢牢掌握外,并练就了按摩查病的绝招,堪称一代奇人。黄老医师四十年代只身到成都楞伽庵街开业,广泛地为劳动人民治病,致使誉满蓉城。一九五八年在党的领导下,和张怀素、李友兰医师一起创办了成都针灸按摩专科医院。生前授徒三百多人,遍布全国。
    笔者于六十年代初期即开始学习按摩,深深感到,黄派按摩在中国按摩界中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应该发扬光大,为振兴中医作出贡献。因此不揣浅陋,仅就黄老医师的学术思想中自己体会到的整体按摩、循经按摩和按摩查病三大法则简介如下。
              一.整体按摩
    黄老医师治病一般采用全身按摩。即使是局部病变,也循经按摩到很远。她常说:“一脉不和,周身不安。”近年来的学术发展也证实了这—点。如中医通过寸关尺三部脉能体察全身病变;张颖清通过第二掌骨侧能诊断和治疗全身病;背俞穴、腹募穴都能分别反映和治疗全身病;耳针、面针、鼻针、头皮针、手针、足针都能通过局部来治疗全身的病变。生物全息学说认为:人体的每一个以节肢为单位的局部都是整体的缩影。人体—个部分发生了病变,在全身的各个部分都可能出现与病变部位相对应的反应点。刺激这些反应点,可以治疗病变部位的疾病。如腹泻可在天枢、脾俞、下巨虚、耳、手、足出现反应点,刺激这些反应点,可共同治疗腹泻。那么,整体按摩就能全面刺激病理反应点,多渠道影响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按摩方法是不能和整体按摩相比的。
    整体按摩也不是那些泛泛的全身按摩所能比的。它是在按摩查病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按摩。这些重点就是上文所说的病理反应点。具体表现为压(或提)痛点、舒适点、又痛又舒适点、麻木点、胀点等。这些点或成点状、或成线状、或成块状。可以分别出现在皮肤、腠理、肌肉、经脉、筋骨。除一部分病人能自己觉察外,主要是通过医生手上的触感体会出来。有些理论上有效的穴位,在触诊中没有反应,则不予选用。对于初学者,则仅以找压痛点为主。黄老医师简单地归结为一句话:“痛点即重点。”所以虽是全身按摩,要点却是在通过触感寻找全身的多个病理反应点上。把局部的病理反应点与整体的病变联系起来,故称整体按摩。
              二.循经按摩
    古人云:“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可见经络学说中经脉比穴位占有更重要的地位。黄老医师在按摩中虽不谈经脉,手却基本上是循经而动,但不重视经穴。为了便于按摩经脉,黄派手法多是指尖用力。黄老医师晚年,指尖变得比常人粗大得多。黄派循经按摩的特点是重经不重穴和沿经脉寸寸理通;取穴以阿是穴为主,即以痛为俞。对于经脉应掌握“脉行分肉之间”的大原则,即经脉运行于肌肉与肌肉或肌肉与骨骼的间隙中。有志于研究循经按摩者,尚当仔细研究《灵枢·经脉篇》,以掌握经脉的确切循行路线。不可仅凭针灸挂图去理解经脉的循行路线。循经按摩有两大优点:
  1、得气感强。在经脉上按摩,酸、胀、冷、热、麻等不同的得气感明显强于不是经脉的地方。《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吹云。”无论针灸、按摩,得气感越强,疗效越佳。因此,循经按摩和那些仅仅是放松肌肉的按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便于寻找反应点。黄老医师按摩的重点是在以压痛点为主的病理反应点上。可是这些病理反应点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全身去找。通过经络与经络,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就能为寻找病理反应点作出指南。如胃病就容易在中脘、梁门、梁丘、足三里、内关、脾俞、胃俞找到病理反应点。但一些病理反应点虽在经络路线上,并不一定在定点的穴位,上,甚至反应在周围的经筋上。
                三.按摩查病
    黄老医师在世时,不光能用按摩治病,还能用按摩查病。在按摩的过程中,常常不用病人说,就能指出病人是失眠、或是什么地方痛等等。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查病。但按摩医师利用切诊中的触诊查病有着更便利的条件。按摩查病以手的触感为基础。触感是按摩的神气,手法只是按摩的外形。按摩医师贵在以神御形,即以触感获得的资料来确定相应的治疗手法。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按摩查病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查病因:体内出现了寒、热、虚、实、痰、瘀等病变,皮肤、肌肉、经脉、脏腑就会在手下出现不同的异样感觉。如寒性收凝,病理反应点多呈紧缩感;热性弛张,病理反应点多呈绷胀;虚证肌肤松软,或指下空豁感;实证肌肤肿硬;痰证皮下如垫棉花或有结块;瘀证肌肤滞涩等等。找到了病因以后,才能分别施以散寒、清热、补虚、泻实的手法。若脏腑寒热虚实各不同,即可凭触感分别施治。
  2、查病位:应当首先分清是经脉自病,还是与经脉相联的脏腑病。经脉有病,多表现为经脉自身及其相关的皮肤、腠理、肌肉或是筋骨的板结、肿块、酸软、疼痛或运动障碍等。脏腑病除脏腑见证外,脏腑所在部位及与脏腑相关的穴位或特殊反应点上多出现异常。通过查到的反应点,先看反应点所在的经脉和穴位,再结合四诊,一般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如足三里肿硬,施以一定压力,病人必出现明显压痛,再查膝盖有肿胀,病人关节必痛,即可诊断为关节炎,这是经脉自病,连及附属的经筋甚至皮部发病;如膝盖无反应,中脘有壅塞,胃有收缩或肿胀之态,病人必胃痛胀等?即可诊断为胃病,这是与经脉相联属的脏腑病,如胃不痛胀,中脘柔和而神厥,气海有压痛,病人多腹泻纳差,则可诊断为脾肾气虚,这是里经之病影响表经不通。
    另外,也可用全息观点来看待病理反应点:如以整支手臂对应全身,则肩对应头,肘对应腰,手掌对应四肢:如以前臂对应全身,则肘对应头,臂内对应腹,臂外对应背,臂下部对应四肢;以手对应全身,则腕对应头,手掌对应腹,手背对应背,指对应四肢。经络系统与全息系统是人体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由于人体的复杂性,有的病理反应点的出现还不能确知反应何病,但对症治疗也能使人体感到轻松,可以消除潜在的病变。
    有志于按摩查病者,还应本着发皇古义,融汇新知的原则兼修现代解剖学。这样在发现反应点后,对判断病位有极大的帮助。如摸到腹腔内脏器有炎性肿大,有了解剖知识,便极易判断出何脏、何腑有病,用于指导循经取穴非常方便。又如坐骨神经痛多循胆经发生,但很多为腰椎肥大压迫神经根所致。知此理后,着重用手法消去腰椎部瘀血、痰湿可使疼痛较快缓解。
  3、指导治疗:查到病理反应点以后,这些反应点的部位即是治疗的重点部位。又要先确定病理反应点的深浅和肿硬程度,这样才能为用力的深浅和大小提供依据。按摩治病一般是由浅入深。病位浅则力着于浅表,病位深则用力至深处。虚证反应点多软,用力较小;实证反应点多硬,用力较大。又须根据病因确定用力的方向。散寒用力多向内,解热用力多向外。如用力不辨重点部位,按摩治病只有凭侥幸取效,如用力不辨深浅,病在皮肤而用力至肌肉,则力过病所;病在筋骨而用力至肌肉,则力未达病所。会劳而无功。如用力不辨大小,则虚证用大力易伤正,实证用小力难祛邪。如用力不辨方向,则难以平调阴阳;寒证清热证更寒,热证散寒证更热。均会降低疗效,甚至加重病情。浅处病变缓解以后,才宜向深一层治疗。还有个用力时间的问题。时间过短,达不到治疗效果;时间过长,又会损伤肌体。其间分寸也需通过触感来掌握。一般来说,病理反应点内的状况有一半的缓解即可结束治疗。
                 四.小结
    黄派按摩的核心是按摩查病。通过按摩的神气一一“触感”,找到病变在身体上的病理反应点。既确定病因的寒热虚实,又确定病位的脏腑经络。才能使温清补泻的具体手法对证应用。也通过触感确定手法应用的火候即用力的重点部位及深浅、大小、方向、速度、时间。循经按摩既是寻找病理反应点的指南,又能增强刺激病理反应点时对病变部位的作用。因为病理反应点的面积一般较大,若能准确按摩在经脉上,作用就强得多。整体按摩便于寻找多个病理反应点来共同作用于病变部位,形成对病变部位的围攻以增强疗效。
    黄万香医师在世时常说,本派按摩“易学难精。”其难就难在按摩查病的触感难练成。但这实在是按摩治病的关键。
    以上是我对黄万香老医师学术思想的一点粗浅体会。挂一漏万及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道们指正,本文承前辈师伯、师叔成都针灸按摩专科医院黄玉如、何素清医师,成都针灸按摩医院李先惠院长,金堂县张诚毅老师审阅,特此致谢。
    (注:本文完成于1990年,发表于<按摩与导引>1991年第一期)

[ 本帖最后由 zsy_000 于 2007/12/20 23:28 编辑 www.med126.com/pharm/]
-----------后面几页还有<浅议一旦临证>,<中医哲学与按摩治疗心身疾病>可参考.
相关文章
 关于抽搐的问题
 吉祥安坤丸-藏药能包治百病?
 苏木
 中痰
 呃逆的治疗与用药
 一醉不老丹(《扶寿精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