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防风作用琐谈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关键词:防风 作用 发汗止汗 止泻通便 止血通经

防风,古代名“屏风”(见《名医别录》),喻御风如屏障也。其味辛甘,性微温而润,为“风药中之润剂”。临床随证配伍,具有不同的作用,兹琐志之。

能发汗,又能止汗

“用防风必兼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见《本草求真》),“若属外感证,用麻桂嫌热、嫌猛;用银翘嫌寒时,荆防用之最宜”(见《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可见荆芥与防风相配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辅相成。张元素治四时外感,表实无汗用防风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汤);刘河间治三焦实热用防风配荆芥、硝、黄等(防风通圣散)。前者乃解表兼除湿热之剂,后者乃表里双解之剂。

防风配黄芪白术,即玉屏风散。方中黄芪实卫,得防风则使邪去而外无所扰,得白术以培中固里,使脾健内有所据。所谓“发在芪防收在术”,内外兼顾,诚固表止汗之良方也。笔者用本方加麻黄根龙骨牡蛎小麦乌梅,治自汗盗汗,均获佳效。

能止泻,又能通便

防风配柴胡、羌独活等,能散风胜湿,升清止泻。即《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泻”是也。吴鞠通取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升清阳以止泻。孙一奎治泻取苍术防风汤,亦以防风能升脾阳而止泻。临床常见有因脾胃之虚,怠惰嗜卧,肢体酸疼,大便溏泄,小溲频数者,用升阳益胃汤(《脾胃论》),每奏捷效。若因外伤风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泄泻者,用痛泻要方(《医方集解》引刘草窗方),取防风能舒脾泻肝胜湿,为引经之要药。

防风配枳实(壳)能通便。方如《太平圣惠方》搜风顺气丸用防风升脾之清气,配枳壳大黄以宽肠顺气,治中风而引起的风秘、气秘,使清阳升而浊阴降。王好古用防风合苍术、甘草为末(神术散),加生葱白煎服,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而无汗者。笔者临床取本方加枳壳(实)、麦芽治心下虚痞,以行气除满,消食去滞。

能止血,又能通经

“防风,去芦头,炙赤、为末,治崩中”(《经验后方》)。正因防风能升脾之清阳,炒黑,则入血分增强止血之效。槐角丸(《和剂局方》)方中用防风配槐角、地榆、枳壳等,治诸脱肛及肠风下血。笔者临床治痔血等用槐花散(《本事方》:槐花、侧柏叶、荆芥、枳壳)加防风、升麻、大黄各等分,同炒黑、存性,共碾极细末,每日早晚空腹取5~6g,米饮汤调服。不仅能入血分而止血,又能引邪外出于气分,一举两得。但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以及气虚、阴虚者非宜。

防风既有止血效用,又能治脘腹胀满以及因抑郁而致的经闭等症,笔者随证配伍厚朴砂仁陈皮九香虫、制香附等,治妇女抑郁隐曲之疾。现举一隅以佐证之。

钟×,女,34岁。婚后8年未孕,平素性格内向,且经行不畅。近期停经已3月余,伴头晕、乏力、乳胀、呕恶等早孕征。现诊:胁腹胀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而涩。经B超检查:未见妊娠。辨证为气郁血瘀经闭。药用:防风、陈皮、柴胡、制香附、九香虫、川朴、枳实、川芎、川牛膝当归各10g,白芍15g,砂仁4g。3剂后,头晕与乳胀感大见减轻,惟呕恶仍然。遂按原方加姜半夏15g,生赭石粉30g。3剂,呕恶止,逾月经行。遂改用:防风、川朴、当归、川芎、川牛膝各10g,白芍、熟地各15g,制香附、乌药、陈皮各12g。嘱在每月经汛前服5剂,经至停服。守方服3个月经周期,经行流畅,亦无头晕与乳胁腹胀之苦。年余后,喜抱男婴。
盐城市中医院(江苏,224000) 李古松
相关文章
 血虚寒凝证
 阴阳大意臆测
 盛夏来临话蝉衣
 二百味花草膏(《医说》卷四引《癸志》)
 求助:有关<<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的问题
 坚牙散(《魏氏家藏方》卷九)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