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正本清源:经 脉 实 质 之 我 见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经 脉 实 质 之 我 见                        

任何科学都是在继承基础上,发现问题,然后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从而推动科学逐步向前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经脉研究也和其它学术研究一样,也呈波浪式向前发展。由于经脉这一词来源于《内经》,今人有时称其为经脉,有时称其为经络。因此,我们仍以《内经》中的原始论述为依据,称其为经脉,探讨经脉的大体轮廓,然后再参考现代医学的有关论述,用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探讨经脉的实质与经脉的功能。
一、概述
建国以来,国人在“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的思想指导下,先后多次对经脉进行研究、探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开拓性的见解,一度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种观点:1、认为经脉就是神经。2、认为经脉是并列于神经,又具有神经功能的另一种物质,二者不能互相取代。3、认为经脉是机体的神经体液综合调节机能。4、认为经脉是机体的生物电现象。
二、关于经脉的物质基础: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搏,成败之所由也。”指出了物质是基础,一切变化都是在物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物质基础的变化是不存在的。经脉也是一样,既有功能的产生,也必然有产生功能的物质所在。
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观点进行分析,上述四种论点各有所长,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经脉的大体轮廓,使人们看到曙光就在前头。但这四种观点也各有不足:均不能完整地解释经脉的形态、走行与功能。1、神经论者虽能解释经脉能够调节脏腑、传导兴奋、反应病情的功能,但不能解释经脉何以运送血气,营养脏腑的功能;2、并列于神经,又具有有神经功能的另一种物质,至今在人体中没有找到,已自行流产;3、神经体液调节论者认为,经脉是神经体液综合调节机能。但是体液调节由人体内分泌器官和内分泌细胞进行,如果将机体的内分泌器官和内分泌细胞看成是经脉的组成部分,显然不妥;4、生物电现象见于一切活的生物细胞,如果把经脉看成是一切生物细胞,未免得有些不伦不类。
那么,经脉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或者说相当于什么样物质呢?在科学文化不发达的古代,古人能够用肉眼看到经脉,能够研究出经脉的功能。为什么在科学文化十分发达的今天,我们用现代化的仪器反而看不到经脉的实质,研究不出经脉的功能呢?
我们认为,在《内经》时代的古文献中,一个字就相当于现代文学中的一个词,就是说经脉是由“经”和“脉”二个词组成。所谓经,就是现代医学中的神经系;所谓脉就是现代医学中的脉管系。
从中西医结合观点分析,神经系由中枢和周围二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包括脑、脊髓两部分,属于奇恒之腑;脉管系由血管和淋巴管二部分组成,血管习惯上称为血脉或脉中,淋巴管习惯上称为脉外或卫气。因此经不包括脑和脊髓,脉也不包括心脏。
传统中医认为,经脉的功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调节作用——即“调虚实”(见《灵枢·经脉》);2、是运输和营养作用,即“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 (见〈灵枢·本脏〉)。3、是防卫作用,即“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素问·痹论〉)。”从中西医结合观点分析,这里的“调虚实”就是神经的功能;“行血气而营阴阳”就是血管的作用;而“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则是淋巴系的功能。而血管和淋巴管又合称脉管。因此我们说,经脉是由神经系和脉管系二部分共同组成。
相关文章
 听说一源是郑州的,敢问在何处就诊
 民间中医发展宏观构想、实施计划、倡议书
 八风
 中医,一座文化的老宅
 腰胁痛
 练 真气运行法 怪状求教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