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正本清源:我对干老“病名看法”的看法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我对干老“病名看法”的看法

——就中医病名看法向干祖望教授进言

读干老“我对病名有关问题的看法”一文(简作“病名看法”.见1997.9.8<中国中医药报>)我深表折服。该文提出一个在病名(诊断)问题上表面看来“鸡毛蒜皮”、可中可西,实则关系民族自强自信、关系华夏文化兴哀、关系中医发展取向、且与每一个中医药从业人员学术生涯息息相关的重大原则问题。
尊敬的杏林名宿干祖望先生基于对中医学术与事业“绵绵瓜瓞、世泽长存而立于不败之地” 的良好夙愿,积几十年深思熟虑,对中医史上历历数十载相持不下的“病名之争”给予高度重视并作了周密论证。该文充分显示出作者以小见大、独立不阿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与品格。
观其年届九旬,文如童心,无遮无饰;又且专业功底坚牢,学验俱丰,复加德高望重、海内尊崇;故一言九鼎,举足轻重。若废弃“少数服从多数”的简单表决方式 (此于判定学术是非诚不足取),我看反方断难还击.即不才弟子欲师门质疑,亦感难于启齿。尤有悔不当初者,我在此前由北京华夏出版的《中医存亡论》中汇集众多专家心血精心建造的“中医战略大厦”,首先就受到该文的敲击测试。在干老的重炮猛轰之下恐土崩瓦解。为有助该问题的深入研讨,以达“病名统一”认识之宏伟目标,兹提供有关史实,对“病名看法”略作补议以臻两全。拜请干老明察。有逆耳忠言盼请笑纳,有冒失不敬还望海涵;特有“附议”恭维怂恿之处,尤祈三思而后定持否。
(一)历史的“教训”
中医病名之争这场公案单从官方“统一病名”算起,已非30年而长达65个年头。“官司”是由陈立夫、施今墨主持的中央国医馆起诉。1933年6月,该馆拟定《统一病名建议书》,由施老签发,实际代表施氏和叶古红、陆渊雷等一派观点。书称“国医原来之病名向来不合科学” ,“能异于西医即不能合于科学”。进而提出“依傍西医之病名”主张。此论一出,即遭夏应堂、恽铁樵、秦伯未等猛烈砰击。夏等指出:“该建议书之主旨,不仅削足适履,因噎废食,且将国医书籍全部推翻。用心之毒,甚于秦火。”“国医之病名亡,而国医实际亦亡。”“国医历数千年,不亡于外人,而亡于国内;不亡于其他团体,而独亡于吾侪所日夕盼望以整理国医发扬国医之国医馆。”
    赵洪钧谓:其时中医界赞成者极少,责难者很多。故当年11月《建议书》被迫收回;同时撤免叶、陆等职务。统一病名(于西医)、蚕食中医之不轨图谋遂告吹。
据此,依小生愚见,在中医病名西化问题上,诸多诤友的“规劝”是友善的、实事求是的。不是他们在“教训”您,而是历史在“教训”陈立夫、施今墨、叶古红、陆渊雷等,同时在教训我们大家——当然也包括您在内。
(二)关于”鸡毛蒜皮”
    众所周知,半个多世纪以来,“病名之争”自始至终是中医界西化与反西化激烈争夺的“桥头堡”。施氏“为用近代科学手段研究中医开路”,便首先拿中医病名试刀。您对此40年坚持不懈,年届九旬仍不遗余力,表明这在您心目中居于何等重要地位,决不亚于施今墨。但您却指斥中医卫士“在鸡毛蒜皮的问题上复古”。这固然具有“大事化小”,瓦解反方斗志妙用,但难以自圆其说。难免有人反唇相讥:既属“鸡毛蒜皮”,您老30年屡战屡北、40年无人附议、60年反败无望,何以仍喋喋不休、纠缠不放?!
(三)关于“站定脚跟”
    在病名问题上您“弃中就西”究属何为?您说:“中医要科学化、现代化而还保留…….等(中医)名称,您还能科学化、现代化得起来吗?”您的确道出一条真理:中医欲科学化、现代化必须首先化掉中医病名。但小生追问一句:单化掉中医病名,是否就算成功了呢?您在自己的实践中化掉了中医病名,但骨子里仍然老一套。除了中医敬重您为老前辈,有谁会承认您“科学化、现代化”了呢?
  这话表明您不但“站定脚跟在用西医病名的队伍里”,而且违心地“站定脚跟”在“中医科学化、现代化”的队伍里。您不会不知道, “中医科学化”向来是以“中医不科学”为前提的。这么说您是承认中医原本不科学啦?承认您算不得科技人员啦?承认您60年白干啦?我可实在为您抱屈。任应秋先生反省自己“混迹”于中医科学化的“混混洪流”时还仅仅否定自己的前半生。您这不是把自己的一生全否定掉了吗?您是否应该重新考虑一下改变立场,把伸出去的那支“脚跟”抽回到中医队伍里来呢?有谁希望您“脚踏两只船”,把自己绑定在两架马车上呢?可要当心身后被“车裂”而“五马分撕”啊!
(四)关于病名优劣,
干老谓:“中西两种病名,毫无疑问西医胜上一筹”。此言竟出之于干老之口,我目瞪口呆!依小生愚见,此间“疑问”既有且大。您研用大半辈子中医病名诊断,竟得出如此结论,着实令人震惊!此处不敢挑剔西医病名片面、静止、孤立的形而上学弊端,仅就真理的相对性而言,在中国远未脱贫的特定历史条件和服务对象面前,中医病名更简明、更经济、更实惠,更近情着理,更易于为贫困百姓接受。至少现阶段中医病名略胜一筹。须知要认真而非敷衍地作出西医病名诊断,不但要求医生付出足够精力,而且要求患者付出昂贵代价。君不见眼下稍重一点的病进医院,立刻就是一系列仪器检诊,花几百上千元病还没沾边的情况屡见不鲜。大款满不在乎,工薪族如何担待得起?更甭提下岗待业、愁于温饱、贫病交加的工农兄弟。举例说,伤寒病一少阳证凭“老中医”(不取西名西法)一望便知。是否也得遵从局颁标谁来个”发热查因”,作个三大(实为五大)常规,拍x片,来个肝胆B超或彩超、纤维胃镜,甚至搞个CT扫描,核磁共振?这一系列检诊不可谓不“科学化,现代化”。我知您最重医德。您开得出手吗?别说捧泥巴饭碗的工农大众,象您我这样的“钢铁”饭碗,怕也经不住敲打啊!临床真就有那么一位银行行长患眩晕呕吐。全院西医会诊束手,院内仪器检遍。疑为脑Ca,拟送省城作CT扫描,花费不计。因症状严重不敢上路,行前老婆私下给服小柴胡汤2帖解决问题。另有一位灾民,因受寒患呕泻伴剧烈头痛,一系列检诊化去仅有的四百元,无钱服药,结果一命呜呼。孰优孰劣,于此可见一斑。
(五) 关于”中医西化”
西名不是可以随意“拿来”的。它虽和中医诊断风马牛不相及,但和西医诊断难以分割。为要取用西医病名必须熟练掌握西医诊断及诊法,为此必须作出鉴别诊断,进而熟谙西医解剖以及西医病理、生理、生化、医化、生物物理、西医诊断学及鉴别诊断学(含所有化检指标与图像)…….;为此还必须熟练掌握英语,以了解西医最新进展和最新诊断标准。一句话,需要全面、系统学习西医学。换言之,一旦迷上西医病名,您就会身不由已被带入西医王国,一连串连锁反应即会发生。那么用中药去消尿蛋白,去降单纯升高之转氨酶,去退烧、降血压、降血脂、止血…….等等您之所谓“开中药的医生”(我看他们比不开中药的”中医”还强。他们是中医西化的受害者而不是”真正扼杀中医的杀手”)就会层出不穷。
小生孤陋寡闻,只听说开有“西学中班”,未闻“中学西班”。您是否象方药中那样系统学过西医我尚不了解。但有目共睹:不少中医学院学生在同时学了西医(远远谈不上系统完整)就不爱中医了,毕业后不干中医了,分到中医院工作也厌开中医诊断甚至不用中药了。非但如此,还举中医旗帜挑中医瑕疵以示“开明”,甚至不惜改换门庭。照此下去,任其泛滥,中医岂有不亡之理?
您德高望重,无人敢在您面前呲牙咧嘴。我们可不然。身为中医,开出西医诊断,白纸黑字写在病历本上,虽为应付检查竭尽全力,自知仍难以过关,终日里诚惶诚恐。但求西医权威高抬贵手,真可怜之至。“小鬼”渴盼解放!
您一再倡导“坚持中医体系”谨守中医病机,且身体力行,自谓近20年从未用过一味西药,从未吊过盐水,传统医案书写依旧,理法方药运用自如,骨子里确实没有“西医化”。唯独改用西医病名,(中名仍难舍难分)却是一反常态,一改故辙。您自己旧医功底深厚,绝难西化。但您的病名西化主张将把根底不稳的新一代引向何方,您想过吗?
(六)关于“私产”和“特产”
西医病名千真万确是西医特产。只有西医才能产出西医病名。迄今为止任何其它科学门类都产不出西医病名。中医尤然。当然可敬的西方人并未将其秘为私产,否则您取用西名是必须掏钱的,就像使用红十字要付款一样。特产和私产是两码事。不管西名如何美,中名如何丑,它们都是人类共有的财富。就像《干祖望医话》是您的特产,任何他人不能据为已有,否则将被视为学术剽窃侵权。但这并不排除它同时又是中医界和全民族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七)关于“学术交流”
“病名看法”提到风湿、洞泄等中医病名“老百姓听不懂”,又提到“现在学术交流已不满足于国内而遍及全球”,中医病名似成了老百姓和洋人了解中医的人为障碍。“中医病名,它们茫然不知,而西医病名了如指掌,你何若不给他一个熟悉的而给他一个陌生的?”
    智者千虑,难免一失;不失则已,失则奇失——您一时何以如此糊涂?熟悉的西医病名能帮助外行了解中医甚么东西?能用来进行中西医之间的学术交流吗?能正确反映中医的辨证论治过程吗?
您我均属小小百姓。您18岁、我31岁之前对中医病名都听不懂。现在您懂透而腻了;我稍能听懂,颇觉古朴而新鲜。全是因为您我认真研习之故,老师认真教、教材编委取而不舍,外加临床认证之故。试想中医编委因您我初学听不懂,编教材时弃中就西、以西代中,您我这辈子还能懂吗?欲求人们由不懂而懂,不能采取丢弃、回避的办法,而正要靠象您这样的中医行家解释、宣传、普及;同时有赖于人们抛开先入为主的那些熟悉的西名,虚心学习。洋人概莫能外。否则他们将永远听不懂,并将永远无法了解中医学。试问连极其简明的中医病名都听不懂,怎么能理解高深莫测的中医学呢?人们之所以对西医病名“了如指掌”(假如此说成立),那也是依靠西医大师们宣传普及的结果啊!中医就不能做到吗?
    现实中,老百姓对中医病名及专有行话术语已非完全听不懂。如阴虚、阳虚、阴盛阳衰、扶正祛邪……等等。这要归功于中医宣传家和新闻媒体。洋人了解中医,更不需要也不可能依靠您我给他一个熟悉而非陌生的“西医病名”所能凑效。
(8)关于“中医形象”
您文中描述了中医形象的一个“凝固的模型”。尽管带有丑化之嫌,我看比起“牛鬼蛇神”,总还算个“人”吧,故完全不必介意。“洋装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依小生愚见,中医外表(着装)无论是古朴也好,还是洋扮也好,都无关紧要。要紧的是中医内在素质,绝对不可象外表化妆美容一样,也来个“东施效颦”。在小生眼里,即使您脱下白大褂(假如还有西装革履花花领带),重新穿上长衫、戴上瓜皮帽,坚持‘用毛笔由右而左的直写(您给拙著《中医存亡论》所提《七律》藏头诗即是如此。真令小生钦佩羡慕之至),我仍坚持认为您比我们这些“身穿白大衣,手持听诊器,开口唱黄腔,动手大输液”的所谓“高级中医师”有个性、有特色、水平高、形象美。
(九)关于“诊疗标准”
西方大哲人有云:“一个人两次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此言世态恒动而少静,不可谓不通俗形象在理。中国老百姓更有智者云:“天变一时,人变无了日”,“昨日之是,今日已非”,“过此村便无此店”。更勿提《周易》之宏论了。世界无时不在运动变化。人及其健康与疾病亦然。人无标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作为人类万古不易之“标准”,古今中外皆然。人类患病更不遵标准——无论是否“专家级”、“国家级”或“国际级”。中医学浩瀚如海,但从来找不到“标准”。真正的中医似乎从来不认(套)标准,绝不受其约束。在中医眼里,只有“典型”,或曰“参照物”“神似物”。“尽信书不如无书”,即使上了书的东西也是“活”的。生搬硬套古人病名是最愚蠢的。医圣张机就不遵也不定标准。何以知之?少阳症“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一语,即公然教导后学不要死扳硬套而要灵活处置。“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更是活法无边。张本人亦不遵经言而为标准。否则曷能写出《伤寒论》来?金元四大家更不待言,只认实践,不泥古训。清代叶薛吴王表面看来与张圣冰炭难容、分庭抗礼,实乃张圣最佳继承人。若其死套张圣所论为“标准”,则温热论及其病名何由产生,中医学还谈何发展完善?
中医病名与中医学的“非群体性”一以贯之,均由一个个具体医家给一个个具体病人一个个具体病态(病势、病因)所起名字,因人因时因地因病制宜,因民情风俗及医家语言修养而异。该人之该病痊愈,该病态消失,该病名亦应随之消失。这就是说,中医病名也是“活”的,其有生亦有死。它伴随具体病人的具体病态的具体诊疗过程而产生、发展(变异)和消失。写在书上留传下来,是为了描述、总结和传授当时医家对其时其人其病的具体而非可泛化的诊疗经验,起典型示范和引路作用,仅供后人参考借鉴,而非给后学限定框框、划地为牢。此一时彼一时也。其后临床即再也找不到与此完全相同(或曰完全符合此标准)的病人和病态。故而我们只能说:今天看的这位病人,和前贤所治(记、论)太“神似”了;或对学生(学徒)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少阳症。而决不能诡称此病完全符合张机所治“标准”,或曰张三所患是“标准的”少阳症。决不可阿谀逢迎说“完全符合局颁标准x款x条”,更不能卑躯屈膝地胡诌“可套西医x权威或机构所定x国际标准之标准,分毫不差”。
此处好有一比。老爸给我赐名“何德生”。我不知足,又自号“何足道哉”,以寓谦逊之意,每有人赞美。但河南老乡偏又有位“高雅”。其名更其别致。然不论这些名号如何令人赏心悦目。均不宜定为“标准”,更不宜套此标准。虽非专利(私产)亦不宜重取,否则名将不名。这里要求“名实相符”,不可何冠高戴。何足道、德生虽二名而限指一人。若将“何足道”之名硬扣在原名“高雅”的先生头上,可就名实相悖,呼之不应了。
中医虽无标准,但几千年来却约定俗成,形成了一个最高命名原则,即无限切合眼前具体病人的具体病因、态、势。这一准则既不讲究“规范”,更不强求统一(古今中外曷能统一?)。故使得中医病名领域百花竞放,满园春色,生机盎然;使得中医个人尽可“八仙漂海,各显神通”。
西医格外强调标准与规范。凡事必定标准。虽然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标准,但西方豪杰仍可人为编制出成套、成堆的标准。只要将其和临床实际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所有标准没有一个是可以作为“标准”的标准。对此,高明西医及稍有头脑者比我们更清楚。故标准的编造者必须不断修改,且美其名曰:“日新月异”。
我们看到,这些人为标准铸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高级“机械师”。这些大师们成年累月乃至终生被桎梏在成套成堆的“标准”与“规范”中,穷于应付日新月异的知识换代和标准更新,精疲力竭,死气沉沉。连说话和放矢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活得实在太累。曷若经由必然王国而步入自由王国的中医郎中潇洒自如、逍遥自在,自具鲜明个性和勃勃生机。
由此可见,有无“标准”,是东西方文化、中西医学术在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论上的原则分歧和重大差别之一。
世纪之交,中医处于生死关头,百废待兴。当务之急当务不务,两可之议当废不废,中医病名本无标准偏要效仿西医硬给栽个“标准和规范”,还美其名曰:“提高”“现代化”“与世界接轨”。这和用西名来“统一”中医病名如出一撤,是中医另一形式和规范的“西医化”。此举将阉割中医学的活的灵魂,扼杀中医界的创造精神,窒息中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活力。如同夏应堂当年抱怨中央国医馆一样,我们也不无理由鹦鹉学舌说:“中医历数千年,不困于外人,而困于国内,不困于其他团体,而独困于吾侪寄予厚望以振兴宏扬中医的管理当局”。对于召开这类“标准审定会”,中医界无疑应持保留态度。若不想受其约束或以之捆缚他人并诱使中医发展误入歧途,便实在没有必要参加。纵然受到“盛情邀请”,也不可受宠若惊、趋之若骛。而应效仿邓铁涛教授高招,热中求凉,来个“天气太热,预防为主,故向大会请假”,“无病呻吟”,婉言谢绝。既然参会,就得不辱使命,身不由己,好歹杜撰出一个“标准”来交差。出于寻求标准的先入之见,复历数中医古今所有病名(实为“家珍”啊),竟无一可作“标准”者。故只好转眼向洋,姑且“西冠东戴”。若稍有“附议”者,您遵从当局指示精心编导的一曲现代《拉郎配》闹剧即将粉墨登台。到时愈演愈乖,看您如何收场?
呜呼,善哉!且喜我中医弱小“村自为战,人自为战”,前胸后背,坚不可摧。65年固守堡垒,中医病名始得幸存,中医体系方能保全。凭心而论,作为“忠实”的中医卫道之士,您会不由衷高兴?难道您忍看中医被砍头削尾、支离破碎?甚或挥剑自戕?!
尊敬的干老啊,您可曾想到:“30年屡战屡北”“40年无人附议”,固然是因为中医界“复古守旧”,同时还因为您(不限于您)首先败倒在西医病名面前!一念之差,铸成终生大错。风雨坎坷60载,岂容执迷不悟,一错再错!洗刷奇耻大辱,更待何时?!
兹为中医千秋基业不致毁于一旦,特进此逆耳忠言。
知我罪我,愿在足下!
                                 不才弟子 何足道 敬上

-----------好久不闻 先生动向,前辈好!

末学在校时拜读过《中医存亡论》,钦佩不已!先生是纯粹的中医!
-----------作为普通民众.本来一直认为中医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标准化操作. 今读先生高论, 茅塞顿开!
-----------干老好象是老糊涂了.是不是在洋人洋思想面前受贿了?
相关文章
 第七节 肠梗阻的急救
 甘草片为什么这么难买
 肩膀痛
 羚羊角散(《圣惠》卷十八。)
 湿热郁滞
 给小孩补铁,锌,钙,及维生素的问题---有BB的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