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家荟萃:武国忠医生的养生缘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武国忠先生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wuguozhongyishi
-----------标题:世上只有芝麻好,可惜凡人生吃了
作者:武国忠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6b155901008zvv.html
发表日期:2008-04-09 17:57:29

============================================================

“世上只有芝麻好,可惜凡人生吃了。”这句话的最后一个字读liao上声,就琅琅上口了。不要小看这句话,这是一位“老神仙”亲口传给我的。老神仙其实是一位的道士,年逾六旬,须发乌黑,精神抖擞,道骨仙风。他在深山里修行了四十多年,淡薄名利,每日粗茶淡饭,自得其乐,在我这样的凡夫俗子眼里,可不是一位老神仙么?
      
道家的养生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从不轻易传给人。老神仙的这句话让我很感兴趣。于是我虚心向他求教,经他点化,豁然开朗,颇得真传。
      
道家养生从养肾开始。肾主水,其色黑,黑芝麻是黑色的,养肾的佳品莫过于黑芝麻。芝麻有黑的,有黄的,还有白的,但只有与肾的本色相应的黑芝麻能有药用价值和养生之功,黄芝麻和白芝麻都不能用,只能用来做一般的食品。我们平时的食疗,只停留在“吃什么”的水平上,这只是一个小学水平,效果不明显。所以我们经常有人抱怨说:“听说吃了芝麻可以补肾,我吃了很多啊,怎么没有效果呢?”其实,要真正学会用芝麻进行食疗,后面的学问还大着呢,而这些,正是那些养生家密而不传的。
      
黑芝麻禀厥阴春生之气而生,为五谷之首,可以补五脏,长肌肉,填脑髓,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因为它是用来补虚羸,填脑髓的,所以,一定要用籽粒饱满的芝麻,不饱满的不能用,它本身都不饱满,哪能指望它有填补之功呢?要把不饱满的芝麻去掉,可用淘洗法:在用水淘洗的时候,不能浮起来的芝麻,都是饱满的,浮起来的芝麻都是变质、生虫或籽粒不饱满的,都不能要。瞧,一般人就做不到这一步了吧。但做到这一步还不算完。
      
选出了籽粒饱满的纯黑芝麻后,还要对它进行特制,服用也很讲究。芝麻的制法和服法有两种:
      
一是晋朝道士葛洪传下来的,见《抱朴子》:
      
芝麻三斗,蒸熟后晒干,用水淘去沫再蒸再晒,如此反复九次。这时芝麻皮肉分开了,去掉芝麻皮后,炒香,打成粉末,用白蜜或枣膏调和,制成弹子大的小丸。每天服用三次,每次用温酒送服一丸。忌食毒鱼狗肉、生菜。服至百日,能除一切痼疾,一年身面光泽不饥,二年白发返黑,三年齿落更生,四年水火不能害,五年行及奔马,久服长生。
      
二是唐朝药王孙思邈传下来的:
      
芝麻三升,蒸三十遍,微微炒香,打成粉末。用白蜜三升调和,再用棒槌捣三百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每天早上服五十丸。四十岁以上的人,久服明目洞视,肠柔如筋。
      
但正如庄子所言,书里记载的都是古人的糟粕,真正的精华反而没有了,何况这两种制法各有利弊。现代养生家通常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是:将三升(约2千克)黑芝麻,用水洗净,放在笼筐上蒸熟,晒干,再蒸一遍,再晒干,重复蒸晒九遍后,芝麻皮自然脱落,去掉,将剩下的芝麻仁炒香,捣300次,再用白蜜或枣糕调和,做成直径约2厘米的丸子,每天早晨用好酒送服一丸。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背后有很多玄机。容我道来:
      
为什么要一遍又一遍的蒸和晒呢?这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九蒸九晒”,是中药炮制中经常见到的,地黄当归附子等药材通常都是要经过九蒸九晒,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药效的。这里面的学问非常大。对于芝麻来说,首先,这是为了使芝麻易于消化。大家知道,芝麻是非常难于消化的,吃多了芝麻,再看大便,就成了黑色,一化验,你会发现很多芝麻还是原样,根本没有消化掉。这就是凡人吃芝麻,通常只把芝麻炒一次就吃了。其实这样的芝麻仍是生芝麻,吃下去很油腻,又难于消化,从肠胃走一遭,人体不得其福,反受其害。经过九蒸,芝麻里的营养成分充分分解,油腻性大为减少,完全变成人体易于吸收的东西;经过九晒,芝麻又获得了太阳的能量,这在养生家看来是天地间的阳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人体大有裨益。
      
为什么要把芝麻仁捣300次呢?其实,经过了九蒸九晒的芝麻仁,已经很疏很脆了,不用说捣300次,捣30次,就已经完全成了细细的粉末了。但是,捣了300次的芝麻仁粉末,不仅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又有一番不同,而且还加进了人的意念。在捣的过程中,人一定要怀着欢喜和祝福的心情,千万不可烦躁,嫌麻烦。
      
至于送服芝麻丸的“好酒”,不是茅台,不是二锅头,没那么高的度数。古人喝的是米酒或黄酒,我们今天用也得用米酒或黄酒送服这个药丸,最好把酒温一温。服药的时候,不能把整颗药丸完全吞下去,这样吸收不了。芝麻丸的味道是很不错的,要像吃某种美味一样,以愉快的心情,细嚼慢咽,体会这丸药对我的身体的滋养,这也是服用芝麻丸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扔一丸在嘴里,嚼巴嚼巴吞下去,然后咕咚一口酒就了事。
      
“您强调人的意念,强调制药和服药时欢喜的心情,真的会影响药效么?”我向老神仙表明我的疑问。
      
老神仙说:“这正是制作和服用养生药丸的关键所在,历来只有师徒口传心授,一般的养生书里都不会仔细讲的。你可以自己体会一下,用手工打出来的药末跟用机器打出来的药末绝对不同,捣了一百次的药末和捣了一万次也绝对不是一回事,还有,我可以心情愉快地给你沏一杯茶,也可以怒气冲冲地给你沏一杯茶,你愿意喝哪一杯呢?我把自己服用了大半辈子的养生方子传授给你,至于你信不信,那就得看你的福分啦。”
-----------标题:举一反三,以皮补皮
作者:武国忠
链接:http://blog.sina。com。cn/wuguozhongyishi
发表日期:2008-04-09 17:59:02

============================================================
      
有位朋友跟我说了一件奇事:
      
他的妻子,虽然才三十岁刚出头,但是身体就明显不如以前了:便秘,脸上黄瘦,皮肤干燥,而且出现了细细的皱纹。后来,他们听说吃糙米粥能调和脾胃,保养皮肤,所以马上买来糙米,吩咐家里的保姆:“以后每天晚上咱们就以糙米粥为主食。你用文火慢慢儿熬,熬得越稠越好。”这位保姆是刚从农村来的,在城里生活不适应,面有菜色,皮肤粗糙,但做事很勤快,每天熬糙米粥尤为尽心,熬出来的粥味道很棒。
      
这样吃了一个多月,他发现,妻子的便秘消失了,脸色好一点了,但皮肤依然是老样子。倒是那位保姆,简直变了一个人:气色好,精神旺,脸粉嫩粉嫩,如花,白里透红。他妻子见了,嫉妒得不得了,同时心里也在纳闷:“我们每天吃的喝的都是一样的,凭什么她改变那么大,变得那么好看,而我改变不大?莫非我真的老了?”
      
后来,她发现,粥熬稠后,会有一层厚厚的皮浮在表面。这位保姆真是忠心耿耿,每次盛粥的时候,总是把这层粥皮盛给自己,把底下的粥盛给主人。他恍然大悟,从此让保姆把粥皮盛给妻子。这样又吃了一段时间,妻子的皮肤红润多了。
  “我是这样想的,不一定对啊,”他说,“如果说错了你别见笑啊。我们平时吃的米,都是稻子碾出来的,稻子从内到外分好几层,最外面那一层是很硬的黄色的壳,壳里面是一层乳白色的皮,这两层碾去后,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米。糙米是仅仅碾掉了黄色外壳,与精米的差别就是多一层皮,其实,正是这一层皮中含有很多好东西。所以吃糙米粥能补充我们身体必须的很多物质,最终让人的健康有内而外,从脾胃到皮肤,都有一个改观,所以皮肤变好了。简单地看,就叫‘以皮补皮’。你说对不对?”
      
我笑了。这个哥们分析得如此生动而地道,哪是来请教我啊,分明是来炫耀嘛。不过他在生活中能有如此有趣的发现,我也为他赶感到高兴。人言“处处留心皆学问”,的确如此!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处处留心皆健康”啊!
      
于是我对他竖起大拇指,说:“你说得太对啦!不过呢……”
      
“怎么?”他脸色得意的笑纹还没来得及散去,又突然警觉起来。看样子要准备捍卫自己的伟大发现了。
      
我悠闲地喝了口茶,故意斯条慢理地说:“以皮补皮的食品还有很多,糙米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
  “哦,我明白,我明白!”他迫不及待地接过话茬,“你看,嗯……我说的不一定对啊。嗯,对,还有麦皮,也可以熬粥。还有,苹果皮儿、梨皮儿、葡萄皮儿,都含有人体需要的某种特殊的好东西,都可以吃的,不需要削掉,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嘛!当然香蕉皮不能吃,太涩了,最近看到一本很火的健康书里说香蕉要连皮吃,我看不一定对。人体是通过味觉判断食物对自己有益与否。你看孕妇,喜欢吃酸的,为什么,因为她身体需要啊。我们觉得某个东西不好吃,也正意味着它对我的身体没用,甚至有害。您觉得呢?”
      
“对啊。还有呢?”
      
他想了想,说:“对了,还有动物的皮。你看,阿胶,是皮熬成的。为什么对女人有用,它滋阴、补血啊,最终不还是补到皮肤上来了?还有,猪皮冻,是猪皮熬出来的。我最爱吃猪皮冻了!呵呵。”他兴奋地笑着,红光满面。
      
我本想接过他的话茬,给他讲讲《伤寒论》里的猪肤汤就是用猪皮做的,再讲讲医学上的一些理论和证明。但忽然觉得这些高深的医学很苍白,而我这位朋友所掌握的,对于他自己来说,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来说,已经足够了。
      
我也非常兴奋,觉得自己似乎好长时间没有如此由打心眼儿里想乐!病央央的病人也好,活蹦乱跳的朋友也好,见了我,总喜欢向我索取健康的建议,很少有人能如此兴高采烈地跟我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健康感悟。说实话,他给我上了一课。平时,我们在工作之外,还会关注和思考多少东西:体育赛事、娱乐八卦、政治小道消息、财经黑幕、广告,甚至网上杂七杂八的东西,但这些无不是过眼烟云,很快就忘了,对我们自己的身心也没有什么益处,只是当时徒增妄想而已。与其关注那些,何不像我那位朋友那样,在健康上多用点心呢?
      
后来,我跟这位朋友一直在交流,有时还会吵地面红耳赤。他说话总以“我说的不一定对啊”开头,而实际上说的都是非常生动、非常有见地的观点,处处妙合中医养生的理论。我总觉得我没从医学上给他什么帮助,倒是从他那里学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是他在生活中发现和思考出来的,甚至对我的临床都有极大的启发。
      
咱们没有必要把医生看成多么高明的人,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关注自己的健康,多学习,多试验,多思考,我们自己就是自己和家人最好的医生。不仅如此,我们还能更加热爱生活,快乐地找回久违了的生活情趣。
-----------标题:最简单的美容方法,只给最有福的人
作者:武国忠
链接:http://blog.sina。com。cn/wuguozhongyishi
发表日期:2008-04-09 18:03:43

============================================================
      
我心中最美的女孩的形象仍穿着草绿色军装,带着红五星军帽,两个乌黑的辫子搭在肩上,白里透红的笑脸,明眸善睐。这是青年时代就映在脑子里的,不可磨灭。这个形象的主人公与我同龄,那时我们才十八九岁,是同学。至今我还在琢磨,她为什么会那么美呢?也许是因为美丽的女孩无论穿什么都会显得美,也许是因为能够在一身军装上略加搭配就能使自己看上去非常得体、俊俏——的确,她心灵手巧。
      
然而,大概二十六七岁的时候吧,我们再见面的时候,她忽然问我:“现在路上遇到的陌生小孩一般都喊你什么呢?喊哥哥还是喊叔叔?”我一听就知道她是什么意思了。可能是有很多小孩喊她阿姨了,再也没听过人喊她姐姐了吧。也该如此了,岁月不饶人,细纹已经爬上了她的下眼角,在笑的时候,尤为明显。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于是我说:“都是喊叔叔啊,偶尔还会有些小孩从背后喊我伯伯!”
      
“没人喊你哥哥么?”她问。
      
“有啊,不过都是些年纪比我还大的人。”
      
她笑了,粲然,释然,但眼角下的细纹也更明显了。微笑使人美丽,但微笑牵动了皮肤,使皮肤褶皱。研究表明,无论哪里的皮肤,褶皱十万次,就留下皱纹了。这真是一个矛盾。怎么解决?
      
古今中外养生保健书籍中,随手一收集便能找到几十个,我这里只介绍最简单、最有普适性,而且由我亲身证明了的。这个方法来源于元朝专门负责宫廷养生的太医忽思慧写的一部影响巨大的养生著作,叫做《饮膳正要》,其中说:
      
凡夜卧,两手摩令热,摩面,不生疮点。一呵十搓,一搓十摩,久而行之,皱少颜多。
      
优秀的养生书就是这样,几句话就能让人受用一辈子。夜晚就寝之前,让我们静下心来,戴眼镜的请摘下眼镜,然后使劲地搓手,搓了十几个来回后,感觉手发烫了,再迅速趁热把手捂到脸上,如图。(插图。)这时,手上的热量传到脸上,脸上的感觉非常舒服,正如第一次把自己的脸上贴到初恋情人的脸上。不过这种感觉只有一瞬间,之后,请不要把手拿开,而是要在脸上轻轻按摩。注意,不是搓脸,相信大家睡觉之前洗脸的时候已经使劲搓过脸了。搓脸的时候,脸与手之间的皮肤有摩擦,而按摩的时候,手是一直紧紧地贴在脸上的,是脸的皮下组织在随着手的活动而活动。按摩了十来下之后,继续搓手,搓热之后,继续捂到脸上,然后轻轻按摩。重复三次久可以了。当然,如果你觉得实在舒服,有心情多做几次,那就更好了。这样坚持下去,脸上是不会起斑、痤疮毛囊炎子之类的东西的,原有的疮点和斑纹也会渐渐消失。再坚持下去,皱纹不容易长出来,而且脸上会红润、光鲜、美丽。
      
为什么会有如此效果?其中就有比较深的医理了。
      
黄帝内经》讲,头为诸阳之会,人体十二条经脉中,六条阳脉都要汇集到头上,总督一身阳气的督脉也要到头部。面部的经脉有:督脉在正中,手阳明大肠经绕口鼻,足阳明胃经绕口鼻至目下,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循行于眼耳间,足太阳膀胱经从头顶下行到内眼角。(插图。)五官的大小和布局,就是这些经络的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面部皮肤的光泽度和健康度,也取决于这些经络气血是否畅通周流。搓热的双手捂在脸上,温濡了了面部的经络,增强了它们的活性。同时,手和脸之间还在进行某种物质交换。我们知道,手掌上有三条阴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太阴肺经,手贴在脸上,就是阴阳沟通,互济互美。搓热的手上会产生美容的物质,受到了温濡的脸上也会迅速产生护手的因子。这样,脸上自然就不生疮点、皱少颜多了,而且,五官的形状和布局会因此而合理化,手掌也不容易老化和角质化了。
      
大道至简,元朝太医传授的美容之法,当初可能只在宫里供那些王公贵族们使用,普通人根本无缘见到。如今,这不是什么秘密了,但总有很多人充耳不闻,看看也就忘了,他们无福消受,仍然只有有福的人才能成为它的受益者。
      
当年,我把这个方法介绍给了我那位为路上小孩喊她阿姨而烦恼的同窗好友。本来我是随便说说的,不指望她能实施,更不指望她能坚持。因为,在我的印象中,真正能坚持某一种保健养生方法的人太少太少了。更何况,我们是凡夫俗子,任凭坚持什么,任凭怎么努力,你能战胜时间么?你能跑得过死亡么?殊不知,她竟坚持下来了,她说她最喜欢双手搓热后捂在脸上那一刹那的温暖。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再见到她时,她已经是国内一家大型慈善机构的负责人了,多年为疾苦众生而奔波,自己的生活却过得非常简朴。她依然那样爱笑,笑得美丽而亲切,好像永远不会老。我故意问她:“现在路上小孩见到你,喊你什么啊?”
      
她又笑了,原来她也仍记得二十多年前问我的那个问题,不过,这次她是兴高采烈地说:“还是喊阿姨!”
-----------标题:养生之道须口传心授
作者:武国忠
链接:http://blog.sina。com。cn/wuguozhongyishi
发表日期:2008-04-09 18:06:46

============================================================
      
有病人问我,他从书上看到某位作者传授的一个养生功法,照着练了一年多,毫无效果。我说:“你练一遍给我看看。”他真的摆开架势,开始比划,动作还真的挺熟练。他还强调说:“书上说,这是一套秘传的功法,威力无穷,历代都不向外传授的。我照着书中的图解练得分毫不差。”
      
我笑了,想起小时候,对武术很感兴趣,也不知从哪里找来一些书,比如《少林拳》啦,《八卦掌》啦,照着上面的图式,一招一招比划,居然有耐心从头比划到尾,而且天天比划,天天练,练的时候还真觉得有那么回事儿,但练到最后,也还是没见有什么武艺。后来听大人们说,练武是要拜师的,没有师父的教导,光看图书,永远也练不成。我虽然很不服气这种说法,但心里已经有所触动了,希望能碰上一位武林高手,拜他为师,得其真传。后来学医,先学习书本理论,后来在临床中接触到很多老医师,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中,我获得了另一番收获,至此才真正领悟到书本理论的精妙之处,真是千变万化,不可言传,领悟到每一句理论的背后都有一片海洋,需要师父的指点才能得心应手地浮沉于其中!
      
为什么老师如此重要?
      
庄子讲:书籍里记载的,都是古人的糟粕,而精华只能存在于人的心里。就武术而言,书中记载的一招一式,都是正确的,但在这些招式中,要如何运用意念,如何调动内力,如何掌握分寸,这就不是书中所能尽情描述的了,需要一个师父,针对每个人的根器,掌握一定的时机,口传心授。经过这么一点拨,那些死的招式就会顿时灵动起来,成为活的生命体。学医也是如此,需要经过老师的点拨,才能在书本理论那点“糟粕”中加进去活的灵魂,让它成为能应变万方的活物。
      
养生,现在人人都挂在嘴边,但在古代,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不是极有修行的人,是不敢奢谈的。养生的功法,则更为深奥,因为它是要改变一个人的身体的,对于人体而言,就是一次改天换地、重整乾坤。这么大的工程,靠随便揉揉哪个穴位,做做几个运动能完成吗?绝对不能!养生的功法,需要动作和意念的配合,才能达到“外练筋骨皮肉,内练精气神”的境界。
      
无论什么功法,动作层面是最容易学的,但这只是一个小学水平;如果你在动作上讲究力度、节奏,这就到了中学水平;大学水平呢?那就到了意念层面了,这个不容易掌握。所以过去有很多养生秘法,非其人不传,老师看到徒弟不是那块料,就不传给他,因为传了他也不能领会,甚至可能练到歪门邪道上去。但很多弟子会死缠烂打,哀求老师,说:“老师,看在多年师徒情分上,您就教教我吧。”老师心里不愿意传授,但嘴上也不好断然拒绝啊,于是就教给他一些动作层面的东西,让他练练算了,反正也练不坏,好歹还会有点效果。于是,这个徒弟获得的就是糟粕了,老师没有传给他精华。这个徒弟再教徒弟,就只能是糟粕中的糟粕,更不行了。只有对于非常得意的弟子,老师才会传授真正的养生功法,这就不仅仅叫功法了,往往叫做“心法”,需要心领神会。弟子经过点拨,经过苦练,自然感悟出精华之所在,自然会有与众不同的效果。但你要叫他们把这个“心法”写成书,只恐怕又成了糟粕,流于表面了。为什么?因为,一方面,精华的东西是难于用文字再现出来的;另一方面,真正的养生心法,非其人不传,他只愿意公开一点表浅的东西。真正的“真传”,真正的精华所在,仍在他心里,秘不示人。
      
所以,养生更是需要老师口传心授的,不然,你从书中得到的永远是一些干巴巴的,没有灵魂的动作,是糟粕,而不是精华。“去其精华,弃其糟粕”,话说得容易,但实际上,我们各种养生图书里学的,往往完全是糟粕,精华在意念中。言不能尽意,“意”为何物,在我看来,有“意念”的意思。语言不能充分描绘意念方面的东西,因为它是死的,给你的信息非常微弱,非常有限。而面对老师的时候,你面对的是一个活人,因此可以获得非常强大而且无穷无尽的信息。这样才能学到精华。
      
有人这样概括养生的学问:“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为什么,因为书写得不好,只记录了糟粕的部分,粗的那部分,对于精微的那部分,苍白的语言难以言传;而老师的言传身教,只要对准时机,用一句话点拨一下就可以了,犹如舔破一层窗户纸。虽说如此,我还是试图把这些历来只能口传心授的养生大法,以文字表现出来,用博客的形式跟大家交流。毕竟,我还可以用富有张力的语言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些精华性的东西;博客也可以多少还原那种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的现场,让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交流的气氛。这就不是简单的记录,不是枯燥的描述,而是生动的表现。
      
因此,我试图尽我的能力,以毕生之所学、所实践,达到“真传”的效果。因为,千千万万的人需要真正的养生之道,不能再让大家一味吸收糟粕,不能让他们在养生的边缘徘徊了。至于诸位看官能领会多少,这就要看个人的根器如何了。
-----------标题:下班后不妨打个盹
作者:武国忠
链接:http://blog.sina。com。cn/wuguozhongyishi
发表日期:2008-04-09 18:08:46

============================================================   

老同学拉起家常,感慨良多:没有房子的时候总想着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在自己工作的公司附近买了房子后,又想着去更好的、年薪更高的公司,到了更好的公司后,发现公司离家太远,开车一般得半个小时才能到,而上下班的时候正是交通拥堵的时候,有时候5点下班,折腾到7点才能到家,真是累。上了一天班,到了下班到时候还精神抖擞,不觉得累,可一回到家,就累得有气无力了,有时候还能听到耳朵里嗡嗡作响。怎么回事?全是在车上累的,在路上累的!可是,再累也不能搬家,因为:房价那么贵,在现在的公司附近再买一套房子,不太现实,万一以后又要换工作,怎么办呢?房子搬不动啊。租房子吧,家里处处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精心布置的,别的地方都没家里好;何况,孩子在家附近上着重点学校呢,得迁就啊……
      
拉家常总伴随着解不开的烦恼……

我年轻的时候最不喜欢听人家拉家常了,总觉得,多大一点事儿啊,值得把心思全扑在上边么?直到现在,对人生、医学和健康都有了更深的体悟,才发现,这些家常,正是人们的烦恼所在,不管这些烦恼是他们自己没事招来的,还是为生活所迫不得已的,都是健康的杀手,是疾病的根源,也是需要我们这些当医生的人关注和思考的。所以,我现在喜欢听人拉家常了,经常,很多人生活中的烦恼到我手里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真是令人兴奋不已的事情。

这次听着这位同学的唠叨,我心里开始暗暗高兴。不是为他的烦恼而高兴,我不是这德行;而是,我觉得,这哥们,今天这通牢骚可能没白发,撞到我手里,我说不定就能把他的问题给解决了。

于是我问:“你为什么非得一下班就往家里赶呢?”

“不加班我不回家又能干吗?”

“这就错了,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路上,还不如用来做点有益的事情。”

“我工作了一天了,该休息了。还能什么事情?”

“睡觉。你在办公室里打个盹,或者躲在车里小睡一会儿,多好。这正是你需要的。”我说。
“我每天有午睡啊,还不够么?没听说过傍晚下班还睡一觉的。”
“但你午睡睡得并不好,是么?”

“对啊。我午睡起来后,眼睛总有点发红,有时候还有些头痛。”他的回答应证了我的判断。

“那就说明你不需要午睡。午睡的时间正值午时,血气流注手少阴心经,此时小憩可以补心气,而你是火性人,心气旺盛,不需要用午睡来补心,一补就过头了。你的肾气比较虚弱,而傍晚下班后的5点到7点之间,正是血气流注足少阴肾经的时候,此时小睡一会儿,正可以补补肾气。所以我建议你把午睡改到傍晚,保准非常舒服。你傍晚下班后睡到晚上7点再回去,7点半也就能到家,晚半个小时,你太太不会怀疑你吧。”

他眼睛一亮,说:“这倒是个好主意!我回去就按你说的办。”我了解这位同学的性格,认准了的事情,说到做到,坚持不懈。这种性格历来被我称作成功人士的性格,适合做任何工作,更适合养生。

过了不久,我们通电话,他告诉我,现在他按我说的,每天下班后睡一觉,晚上七点半回到家,正好赶上吃完饭,什么事情都不耽误,再也没有累的感觉了。现在,他每天晚上感觉非常精神,以前九点多就睡觉,现在到十二点多还不困。“从八点多到十二点多,四个小时啊,黄金时段!”他兴奋地说。

“黄金时段,你都干吗呢?”我问。

“天机不可泄露!”他说。

我无语。其实,睡觉到时间要依人到体质而定,尤其是午睡,更不可拘泥于中午。人有十二条经脉,一天有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血气流注一条经脉,如此日日循环。如下表:

为什么人晚上要睡觉?因为晚上血气流注于胆经、肝经和肺经,人在睡觉的时候,血气静静地滋养这些经脉和脏腑。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我们如果胃不好,不能说得早上7点到九点还得卧床,这是不能养胃的。恰恰相反,早上非得起床吃早餐才是养胃的正道。白天需要靠打个盹来调节的,主要是心和肾。所以,白天如果要小睡一觉,时间最好选在中午和傍晚,一般人只知道午睡而已。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和这位朋友再通电话,聊得仍很痛快,可到了我约他出来喝酒的时候,他就说他没空了。这时他才告诉我,他利用业余时间和过剩的精力,开了一个公司,最近正忙着招人呢!这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真是“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对此我又能说什么呢?只能知趣地笑笑,同时善意地提醒他“注意身体”而已。

小提示: 很多人向我反应,下班之后打个盹,容易“睡过去”,就是睡着了就忘了一切,等醒来的时候,都到晚上十点多了。这一方面可见大家下班后确实是很累很累的,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方法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有时候说不定就会误了大家晚上的事情。为了扬长避短,建议大家下班后打盹,一定要定个闹钟,七点准时把自己叫醒。呵呵~~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爱不重不生娑婆 念不一不生净土  http://www。amtb.tw/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引用

举报返回顶部

知恩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知恩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
60 
积分
11113 
注册时间
2005/12/21 
最后登录
2010/2/1 
在线时间
7250小时 
精华
日志
主题
帖子
4813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111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88886 积分
7#
发表于 2008/4/25 12:30|只看该作者
标题:不要总是“吃生米”
作者:武国忠
链接:http://blog.sina。com。cn/wuguozhongyishi
发表日期:2008-04-09 18:11:16

============================================================   
      
有一年秋天,朋友约我去他老家小住。那里是山区,地处皖西南,长江北岸,属于大别山余脉,山川秀丽,空气清新,灵气十足,人才辈出。
      
其实,刚到那里的时候,我心里挺紧张的。想起此地离九江不远,九江古称“浔阳”,白居易有诗句云:“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加上当地以稻米为主食,稻子生在水里,也含有湿气。看来这里湿气太重是无疑的了。广州香港一带,得脚气的人非常多,不就是因为南方气候本来就多湿,加上人们常吃带湿气的米饭,湿邪内外夹攻,下沉于足部吗?更何况,现在是秋季,山中难免秋雨绵绵,湿气就更重了。《黄帝内经》说:“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我在这里会不会感染湿邪呢……
      
但朋友完全不知道我的顾虑,一路向我介绍家乡的风物。这里地处偏僻,没有受到太多现代化的洗礼,古风犹存。山间秋草萋萋,秋果累累。山里的人,都像我这位朋友那样,清瘦清瘦的,精神健旺,看样子并没有什么湿气啊。这是为什么呢?我开始疑惑了。但我相信我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后会解开其中的谜,说不定还会发现某种祛除湿气的食物或者药材呢。
      
朋友的老母亲在用土砖垒砌而成的灶台旁点燃柴草,为我们做饭。目睹了这里做饭的全过程,我心里的疑团就被解开一大半了。
      
这里做饭方法是:把米和大量的水放在锅里煮,煮开后,滤去米汤,再把这些半生不熟的米倒回锅里,用小火慢慢蒸熟,成为米饭。这样做出来的饭,哪还有什么湿气呢?因为湿气一部分化到米汤里去了,另一部分在文火蒸煮的过程中发散出去了。这样的米饭吃进嘴里,感觉很蓬松,很香,吃多了肚子也不胀,使我饭量比平时增大了一倍。
      
但我没想到的是,吃了朋友家的饭,感觉尿比以前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仔细一琢磨,才想起稻米有利水的功效。稻子生在水里,沾染水的湿气,但它的不被水淹死,是因为它有耐水、利水的本事。我们喜爱养花的朋友都知道,很多盆栽花草,如果浇水过多,植物的根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就会腐烂,发出一股酒精味,但是,水稻的根一直浸泡在水里都没有腐烂。为什么,因为它能耐水、利水。按照上面的方法做成的米饭,祛除了稻米中的湿气,但仍保留了它的利水功能。这样,它不仅没有湿气,反而能帮助排除体内固有的水湿。真是太妙了。
      
后来我问了很多人,才发现,在不久以前,人们做米饭都是遵循煮、滤、蒸这三个步骤的,这是传统的做饭方法,只不过,电饭锅和锅炉问世之后,渐渐被淘汰了。
      
我们现在做饭,往往是用电饭锅,把米和水按适当的比例配好,一股脑放到锅里,加热一直煮到米饭成形,中间不做任何处理。大型食堂用的锅炉则是用高温蒸气把米直接蒸熟,蒸气是大湿大热的,这反倒进一步增大了米饭的湿气。大米中的湿气没有去掉,利水功能又没能充分发挥出来。“脾苦湿”,带有大量湿气的米饭吃到胃里,增大了脾的运化难度,使人很快就能把肚子吃到有撑胀感,而湿气也滞留在人体内了,危害无穷。所以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吃米饭的。这与人的体质关系倒不大,关键还是米饭没做好,其实我们吃的都是生米。“吃生米”,是一句江湖黑话,就是外行的意思。我们根本不理解传统米饭做法所蕴含的养生妙理,简单地以为只要把米蒸成米饭的形状,就算“生米煮成熟饭”了,其实大不然也。大家因此全变成了“吃生米”的!
      
真正做熟了的米,有利尿之功而无湿气为患,是养生的佳品。只有用上面介绍的传统方法做成的米饭,才有这个功效。其实,只要我们稍微勤快一点点,用电饭锅也是可以进行这个“煮、滤、蒸”三步走的操作的。那就是,把米放到电饭锅的时候,尽量多放一些水,等水煮开后,再把多余的水滤出来,然后继续蒸,做出来的米饭就大不一样了。滤在一旁的米汤还可以喝,是滋补的佳品。有人也许要问,稻米的湿气到了米汤里,喝米汤不是又把湿气喝进体内了?不用担心,湿气溶到水里,就不复存在了。
      
当然,把米做成“熟饭”,不再“吃生米”,还有别的方法,最典型、最简便的一种就是熬粥。把米放在火上长期煎煮,可以逼出其中的湿气。所以喝粥可以温里健脾,因为粥里湿气少。此外,如果把米炒黄、甚至炒黑,又有更多的妙用。我们留待下文吧。
-----------标题:熟米的妙用:锅巴粥、粉蒸肉及其他
作者:武国忠
链接http://blog.sina。com。cn/wuguozhongyishi
发表日期:2008-04-09 18:14:22

============================================================   

有位山西朋友说,他老家的面食无比丰富,如果让他母亲每天三顿饭都做出不同花样的面食,她能做到一个月没有重复。我们听了非常羡慕。的确,把小麦磨成面粉后,可塑性特别强,可以烙成各种各样的饼,可以蒸成各种形状的馒头、包子,可以炸成不同花样的油条、麻花,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面条,还可以调成各种口味的面糊糊。面食的花样太多了,相比之下,以大米为主食的南方人就要自惭形秽,因为大米通常只用来做成米饭,不搞什么花样。
      
后来见识多了,才发现,用大米也是能做出各种花样的食物的,米糕、米饼、米线,还有桂林的米粉,不都是用米做成的?但这时,我对食物的这些形式上的花样,已经不感兴趣了,我更注重其养生价值。
      
我想到一道传统菜品:粉蒸肉。这道菜全国都有,谁都不陌生,就是用米粉包裹住五花肉,高温蒸出来的。但要做出高水平的粉蒸肉,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它取决于米粉的好坏。制作上好的米粉,手续非常繁杂,在过去,都是把锅里的剩饭,连着锅巴盛起来晒干,炒黄,再磨碎。稻米经过一煮、一蒸、一晒、一炒,再一磨,那就不一样了。把准备好的肉片放在这种粉里滚一滚使劲一捏,让米粉和肉充分粘合后,高温蒸熟。在蒸的过程中,米粉吸收了水分和肉里面的油,变得非常酥松,同时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味,与肉香融为一体。炒熟的米粉具有消食的作用,把它和肉结合,减少了猪肉的肥腻程度,使我们吃起来只觉其香,不觉其腻。再从另一个角度讲,米粉经炒,颜色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白色变成了黄褐色,而在五色与五脏的关系中,黄色属土,脾属土,脾即主黄色。黄色的米粉正是养脾的好东西,它减轻了脾胃消化肉食的负担。
      
把炒黄了的米继续炒,就炒黑了。炒黑的米,比黄色的米粉具有更加显著的消食功效。民间有一个单方,叫做“开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偏少、消化不良有奇效。就是用一两白米,放在锅内完全炒黑炒焦,再加进去凉水,煮开后,连汤带米服下。开胃汤是漆黑的,用西医的说法就是,米在高温下炒成了炭,炭颗粒悬浮在水里,人喝下去后可以吸附肠胃里的油腻、污浊,助其排出体外,从而清洁肠胃。这是解释得通的,只不过还是比较浅,炒黑的米,除了清洁肠胃外,还能暖胃、健脾、利湿,正是这么多功效同时起作用,这个单方才有如此明显的效果。
      
还得说到我在皖西南山区朋友家吃饭的经历。他家用“煮、滤、蒸”三大步骤做出来的米饭,最后在锅底都会留下一层烧糊发黑的锅巴。等锅里的米饭盛完后,我看到朋友的母亲把米汤倒进锅里,和着这些锅巴一搅和,于是,一锅黄中发黑的锅巴粥就做成了,散发着开胃的香气。吃完饭,再喝一碗锅巴粥,油腻顿消。我再一次为之叫绝:烧糊的米饭,发黄甚至发黑,正好可以健脾开胃,米汤有滋润柔和的功效,两者配在一起,做成粥,饭后喝上一碗,不正可以解油腻、助消化么?这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开胃汤么?这种看似原始的饮食方式真是妙合养生大道啊。我在那位朋友家里住了十几天,离开的时候,我并没有长胖,反倒略微瘦了一些,但是,精神比以前更好了,胃口也比以前更好了。这无疑与这里的环境和饮食有关,尤其是饮食,这时我见过的最自然、最科学、最健康的饮食方式。
      
吃饭有何作用?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吃饭不是为了增加体重,而是为了维持我们的精神和体力,这就需要吃下去的东西能够迅速消化,转化成能量,不要在体内造成堆积。但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们,运动较少,饮食结构和习惯都不合理,结果造成饮食消化不充分、脾胃压力大、能量物质和水湿在体内堆积等情况。于是,人们最大都烦恼就是肥胖,爱美的女士为了瘦身,不惜尝试各种手段,减肥药,疯狂节食,甚至进行局部抽脂。更可怕的是伴随着肥胖的各种疾病,血脂高,动脉硬化等等。但是,我们每天吃饭都时候,如果偶尔发现电饭锅底稍微烧糊了一点,就马上警惕起来,总觉得那些烧糊了的饭里有什么致癌物质,不能吃。这么一来,我们就扔掉了解决我们切身问题的好药!因为焦黑的锅巴,是增强脾胃运化能力,是消除体内脂肪的能手,我们将其逐出门外,太可惜啦。
-----------标题:痛风的“报应”是从哪里来的?
作者:武国忠
链接http://blog.sina。com。cn/wuguozhongyishi
发表日期:2008-04-09 18:15:54

============================================================   

有一次,和几位同行一起吃饭。有位年轻的医生,我们叫他小许,讲起他的一个痛风病人,小腿肿的发亮,呈暗紫色,不能伸直,一伸就疼得钻心。百医无效,后来遇到小许。小许医生信佛,他问这位病人:“你平时最爱吃什么?”病人说:“最爱吃螃。一边喝着冰凉的啤酒,一边吃着刚蒸出来的大螃蟹,太美味啦!”小许说:“瞧,你现在知道你这病是怎么得的吧?这是业障病啊,所以医药治不好。你瞧你这腿的样子,跟那个蒸熟的螃蟹的腿,是不是很像?这是报应啊!”病人略有所悟,但病人的儿子在旁边不高兴了,说:“你这医生怎么能这样?治不好就治不好,怎么还骂人啊?”小许说:“我哪儿骂人啊?”病人也来劲儿了,说:“你说我是遭报应,说我这是蒸熟的螃蟹,这不是骂人吗?你这个医生,年纪轻轻的,治不好病不要骂人好不好?”小许也急了,跟病人和病人的家属争起来,不料这两个人跑出诊室,大声嚷嚷:“许医生骂人了!许医生骂人了!!我现在就去告他!……”差点没把小许气得背过气去。小伙子跟我们讲着讲着又激动了,一肚子委屈。
      
我们听了哈哈大笑。众生的根性,有深有浅,我们怎么能指望别人都像自己这样想问题?而且,在医院就得讲医学的,你去讲别的,哪行呢?怪不得有的病人要生气。“唉,别提了,后来我们领导也是这样说我的。可他这病明明就是报应嘛,你叫我怎么说?”
      
我说:“对,是报应,但千万不要劈头盖脑就说人家得病是吃螃蟹的报应,得拐个弯儿。你得从医学的角度、用医学的术语,告诉病人,这个报应是怎么产生的。医学术语,无非就是阴阳啊、寒啊、热啊、湿啊……”
      
我们可以把虾和蟹放在一起做一个比较:
      
这两种动物都是生活在水里,无疑有着很重的湿气。但虾生活在水面,螃蟹生活在水底,从它们的生活习性上看,就能辨出阴阳寒热来。虾属阳,是热性的,蕴藏湿热,所以吃多了虾会上火,身上生疮或阴虚火旺的人最不宜吃虾,人们常说虾为“发物”,就是冲着它的湿热性质而言的。用传统的烹饪法煮虾,一般都会加点葱,因为葱有发散性质,可以发散寒湿,还能鼓动虾的热性,产生升阳、壮阳的效果。
      
蟹属阴,是寒湿性的,所以蟹的正确吃法是加苏叶一块蒸煮,再用汁蘸着吃。这都是为了去除蟹里面的寒湿性。如果要喝酒,只能喝点白酒或黄酒,这些也都是热性的,可以去寒气和湿气。在海边吃海鲜的时候,有经验的人都会吃点蒜,喝点白酒,因为海里的动物一般都是寒湿性的,用蒜和白酒可以驱寒散湿。
      
所以,我们不要小看烹饪,不要小看饮食,其中大有学问呢!商朝的宰相伊尹,既是厨师,又是医生,调和药物的四气五味,创立了汤液治病的方法。我们在菜肴里加上各种佐料,不仅是为了调味,还是为了调和食物的性质,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不同的菜要加上不同的佐料,这是要根据医理药理而斟酌的,古人对此要求非常严格,可惜这些要求在现代人这里渐渐失传。现在很多人吃蟹或吃海鲜的时候都喜欢和啤酒,甚至冰啤,这怎么得了呢?这不是寒上加寒么?湿气遇寒而凝固,不能发散开去,于是形成寒湿邪气,往身子下部沉积,沉到小腿上去了,沉到脚上去了,不就是痛风了么?吃蟹得痛风,这是报应,但这个报应的形成过程,是可以用医学来解释的。
      
很多痛风病人都是久治不愈,为什么?一方面当然是因为这种寒湿邪气一旦在体内扎了根就不容易排出去,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病人改不掉他的嗜好,而这些嗜好一般都与肉食相关,胡吃乱吃大量吃,不知不觉,病从口入,等到得病的那天仍不知悔改,等到病恶化了不可收拾的时候还是不回头。脾气坏一点的,你把他的嗜好断了他还不高兴,回到家里又开始喝着冰啤吃螃蟹解闷了。众生刚强难化,看来,我们即使是真正想帮助人,也还得有足够的智慧和善巧啊!
-----------请问您一下,白蜜或枣糕  现在具体是什么?????

酒具体用什么酒??????


感谢!!!!!!!!!!!!!!!!!!!!!!!!!!!!!!!!!!!!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