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离不了方子,尽管方子成千上万,但病情是复杂的,虽说我们掌握了一些方子,然而还是不能够达到和满足临床上的需要。这是经常遇到的问题。怎么办?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自己组方子了,但是怎么组?是自己闭门造车,苦思瞑想,还是临时拉郎配,按功效找几味药放在一起。这两种方法可以说效果肯定不好。那么有没有一种即省事又疗效高的办法呢?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动脑,办法就在手中。先看两则医话再说。
已故名医何绍奇《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中的一段:近20年来,又涌现出一批新型的辛凉解表方,与前述金代、明代的辛凉方相近。如羌活板蓝根汤(羌活、板蓝根),羌活黄芩汤(羌活、黄芩),羌蒡蒲薄汤(羌活、牛蒡子、蒲公英、薄荷)等。这些方,无论解表、清热,两方面作用都很强,也不拘于伤寒、温病,剂量也不再是“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如羌活一般用9-15克,板蓝根用15-30克。笔者治外感初起,证见恶寒、身痛,高热不退,口渴、咽痛,无汗或汗出不畅者,尝取败毒散之荆芥、防风,竹叶石膏汤之竹叶、石膏,小柴胡汤之柴胡、黄芩,银翘散之金银花、连翘,差不多1-2剂即可退热,屡经运用,故敢为读者告。自谓此方虽杂凑而成,但亦得金元之余绪,名之为“辛凉解表方”,亦无不可。盖辛者,辛以解表;凉者,凉以泄热也。
已故名医焦树德《运用三合汤、四合汤治疗胃脘痛》一文中的一段:在4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常常使用“三合汤”与“四合汤”治疗久痛不愈,或用它药不效的胃痛顽症,每收良效。
一、三合汤组成:高良姜6~10克,制香附6~10克,百合30克,乌药9~12克,丹参30克,檀香6克(后下),砂仁3克。本方主治长期难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他治胃痛药无效者,舌苔白或薄白,脉象弦,或沉细弦,或细滑略弦,脘喜暖,痛处喜按,但又不能重按,大便或干或溏、虚实寒热症状夹杂并见者,包括各种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粘膜脱垂,胃神经官能症,胃癌等所致的胃痛。本方是以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3个药方组合而成,故名“三合汤”。其中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组成。主治肝郁气滞、胃部寒凝所致的胃脘疼痛;百合汤由百合、乌药组成。主治诸气膹郁所致的胃脘痛;丹参饮为丹参、檀香、砂仁3药组成。是治疗心胸、胃脘疼痛的有效良方。
二、四合汤组成:即在上述三合汤中,再加失笑散(蒲黄6~10克,五灵脂9~12克),4个药方合用,故名四合汤。本方主治同三合汤,但又兼有胃脘刺痛,痛处固定,唇舌色暗或有瘀斑,或夜间痛重,脉象沉而带涩,证属中焦瘀血阻滞者。
“三合汤”与“四合汤”为焦老祖传秘方。焦老云:“痛在心口窝,三合共四合”。三合汤由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3首方剂组,故名“三合汤”,善治虚实夹杂、气滞血瘀寒凝所致之胃痛日久不愈者。因其人患病日久,“久病必虚”,“久病多瘀”,又且“虚”,“瘀”皆能致郁,因而临证每见胃痛日久之人,多为气血同病,虚实相兼,故焦老以三合汤治之,切中肯綮,每多效验。四合汤是于三合汤中复加失笑散以增活血化瘀之效,以治血瘀胃痛者,则更为贴切。
看完这两则医话,聪明的青年学子,一定会明白我的意思了,响鼓不用重槌敲嘛。上述的两个方子是我临床上常用的,而且疗效都很高。通过上述两则医话,我们看到名医在组方时都是很聪明的,这就是把前人有效的方子集中起来,打歼灭战,组成新方,并把它变为自己的有效验方或秘方。对此我们无可指责,关键的是要学习这种方法,这种思路。这个办法是即简单又实用。对于临床经验不多的青年中医来说应该更为实用和易学。
临床上,我在感觉一个方子不能贴合病机时,需要组成新方时,经常用到这个方法,效果还是蛮灵的。比如我治疗丹毒的有效方子就是龙胆泻肝汤加五味消毒饮,治疗崩漏的验方就是,傅青主治老年血崩方,加山东名医张志远,治崩漏的地榆白头翁生贯众方,再加山东名医李凤翔的治崩漏的大量益母草方。几方合在一起组成我自己的秘方。实际上这方法并不新鲜,我们的医圣张仲景就常用,君不见柴胡桂枝汤么,大青龙汤么(实为越婢汤合麻黄汤)?上述两则医话我不是随意选的,有的同志可能看出来了,其中包括了二个方面的意思。组新方时,一个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效方组在一起,不作加减;一个是把几个方子中的主药提出来组在一块,如名中医何绍奇辛凉解表治外感的新方,集中火力,发挥作用。第三方面没有说,就是把一个名方中的主药加大药量也是常见的方法,诸位也不可忽视之。下面说一个我用这个方法治病的例子。
2005年的10月间,在康正诊所治一市教育局退休干部刘某,男,约65岁,找到我要求给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无力,滴沥不尽。根据当时的辨证:肾阳不足兼有气虚无力。出方:生黄芪120g 生甘草30g 熟地45g 山萸肉30g 怀山药30g 茯苓12g 泽泻12g 丹皮10g 肉桂10g 附子10g 三付 水煎服。明眼人一看就知为八味肾气丸合王清任《医林改错》的黄芪甘草汤。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仲景书列五条:
一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一治“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
一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饮一斗小便一斗”;
一治“妇人转胞,胞系了戾不得溺”。
纵观五条 ,原治少腹膀胱之疾居多,实为治前列腺增生之良方也。故选之。
再看黄芪甘草汤原文:治老年人溺尿玉茎痛如刀割,不论年月深久,立效。
黄芪四两(生) 甘草八钱 水煎服。病重一日两付。
该方显然为气虚无力尿闭而设,故选之。两方合用颇合病机。本想这个方子应该迅速起效果,谁知三日后,该患者复诊说,有点效,但不明显。我认为是服药时间短,原方又续服十剂。又过了十来天,该患者再诊,说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变化不大,但总体比没服药时强。我这人一生总喜欢对一些病追求速效,以取得病人信任,尤其是在坐堂行医时。所以,病人说变化不大,我思之良久,考虑需再加大力量,集中火力,争取速效,于是又添加一效方入内。即通关丸。
通关丸,又名滋肾丸、滋肾通关丸,出自《兰室秘藏》,治“不渴而小便闭,热在下焦血分也”。由“黄柏(去皮、酒洗、焙)、知母(酒洗、焙干)各一两,肉桂五分”组成。“为细末,熟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汤下,顿两足令药易下行故也。如小便利,前阴中如刀刺痛,当有恶物下为验”。后世医家多用本方治疗癃闭而口渴者,亦有用以治疗肾虚蒸热、脚膝无力、阳痿阴汗、冲脉上冲而喘者,大都围绕“肾”来发挥本方的用途。其实,通关丸既无补肾之功,亦乏清肾之力。其功不专在肾,而专于膀胱;与其说为治肾之专方,不如称其为理膀胱之专剂。
根据我以往的经验,该方在治疗小便不利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故而三方合用,再次试用,结果一炮打响,该患者服药后,反映效果显著,尿线变粗,尿路变畅,过去的尿频也大有改观。效不更方,又服一月余,基本治愈了前列腺增生。自此以后,我常以此方为主治疗老年性前列腺增生疾患,效果可观,而且也成了我自己的一个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