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转贴 仲景临证传知录 福建张喜奎教授著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拜读福建张喜奎教授新作《仲景临证传知录》,觉其文字清新,流畅优美,诠解伤寒,博极医源,寓教于乐,令人拍案。愚以为主要有如下特点:

    1.构思巧妙,叙事生动

    作者文思敏捷,构筑精巧,将繁复之伤寒学理,寄寓于生动的故事之间。其以南阳馆藏仲景资料为线索,结合自己有关考证,虚构相关人物与故事情节,主以六经病脉证治为架构,采以业师及作者本人典型病例为素材,依据书中故事情节变化,再将其诊治过程,穿插于小说的各章回之中,并以师徒问答形式,说明辨证思路,分析用药特点,阐明配伍规律。让人得其要领。喜奎君祖籍南阳故里,深知南阳方言。故在小说章回演义之时,杂有不少方言趣味,重要的是对仲景书中方言的诠释,一改过去理论家望文生义、随文顺释的种种不到。如其说“白饮”,今多作“白米饮,即米汤”解。经过考证,喜奎书中认为是家乡南阳的一种饮食,又叫白汤、饮汤。盖南阳人喜食捞面条,进食前将面条加入白开水煮熟后捞出,配菜食用,而煮面条之汤,即为白汤,又称白饮,可以养胃气,滋胃阴。愚在医院工作期间,也接触过从河南来的不少病友,询问河南方言如“白饮”说法等事,回答也正如喜奎所言,然学术界还有人不予认同,吾意凡事当以事实为准,理应尊重当地的方言说法。

    2.六经病证,贯穿始终

    六经病证,是《伤寒论》的灵魂,而六经病证的辨治方法,则是掌握灵魂的关键所在,知书、达理、思辨、明治,是学好《伤寒论》的成功要诀。《仲景临证传知录》以宋版条文顺序,分章二十二回,依六经次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构成主体。凡伤寒原文,均以大号黑体字标出,以与今日通行教材相衔接、印证。全书集录主要方证六十二首,围绕方证,编写故事,叙述病案,刻画人物。

    无论是患者自觉症状诉说,还是患者体征、医生诊治过程,皆描述清晰,生动活泼。最难能可贵者,是遵循六经病证的发生发展规律,依疾病的浅深发展的不同层次,来合理辨证并选用不同的方药。如“第一回 众人苦患不同病 仲师妙用桂枝汤”,先示人以纲领,再明确其证治,凭脉辨证,处方用药,暗合法度。例案“赵三娘,三十余岁,家住博望。六年前因新产之后,婴儿夜啼,无法安寐,白日忙于纺织,亦难睡眠,渐致阵发性发热、汗出,初时每日一二次,现每天夜半子时、平旦辰时、正午午时,定时而发,作时先有周身烘热,继之汗出湿衣浸被,无论冬夏,日日如是。”“六年来,在当地虽迭经更医,先是汤药,后用针灸,再后针药并用,”“竟无寸效”。请仲景治,处方桂枝汤,并嘱要在疾病发作之前半个时辰服药。第二天午后即病解身爽。仲景弟子不解,疑是“气虚之证”,谓当“予参、芪之类”。而师父为何用桂枝汤获效呢?仲景答曰:赵三娘之病,时时发热,汗出,历久不愈,检查又无其他脏腑病变,这是卫气不和而致,故用桂枝汤。但服药方法应予变通,因其病发作有定时,故应在发作时提前半个时辰服药,待药物吸收,药力内蓄,适逢疾病发作,药力自能起作用,疗效才好。这种提前用药的方法,不仅对本证适用,其他定时发作性的疾病服药,都当仿效之。此即《伤寒论》54条所说:“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诸如此案,书中比比皆是。或一方一案,或一方数案,方证相印,案方相合,证案相通,活泼玲珑,不一为拘,太阳如此,六经如此,前后一贯,实具匠心。
-----------3.学术探讨,发人未发

    《仲景临证传知录》是通过故事描写,展现了仲景时代的历史背景、民风、民俗、民情、地理、环境、医学、饮食、礼仪、文化等多方面知识,娓娓读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作为小说读可也,作为历史读可也,作为传记读亦可也,但此乃一般见识。其真正目的,在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寓学术性于通俗性之中”。是利用小说的形式来探讨伤寒学术,让学者在轻松愉悦阅读小说的同时,可领略伤寒学术的博大精深与奥妙所在。书中许多的学术探讨,乃喜奎君多年来研究伤寒的结晶,有独到的见解,其中不少有发人所未发者。如释《伤寒论》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言脉缓者,当是浮缓,虽古缓,但非指脉率,而是指脉体宽松;如释太阳腑证来路,言“太阳之病,本为表证,若失治误治,表证不解,循经入里,变化多端,然就所谓腑证而言,要有两端;一则邪入气分,影响膀胱,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每见小便不利,口渴欲饮等,治当通阳化气利水,方用五苓散”。“若表邪不解,入里化热,深入血分,瘀热互结,是谓太阳蓄血’。本证热与血结,但有轻重缓急之不同,治法大同而小异。可酌情选用核承气汤、抵当汤之类。其将太阳经腑关系从发病学角度阐释得明白入微,使人对太阳腑证中五苓散证、桃核承气汤证类之发病原由认识清楚。特别是对抵当汤之“抵当”的注释,称是南阳方言,即水蛭的别称。抵当汤和麻黄汤、桂枝汤等命名方法一样,是以主药命名的,抵当汤即水蛭汤。当属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之论。

    再如《第九回 见财起意思作仇 触景生情义灭亲》论131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小说中通过仲景与叔和答问的形式,说明“病发于阳”、“病发于阴”,其阴、阳二字,非指男女,亦非阴经阳经,更非胃阴、胃阳,实指体质而言的。阳即指实,即其人素有有形邪实;阴是指虚,即体内无有形之邪。同是误下,因体质不同,而造成的疾病也不同。素有水饮者,下后表邪内陷,与之相结,即病结胸;若素有无形之邪,下后表邪内陷,不能与有形之邪相结,只是无形之气结于中脘,则谓之痞,按之软,但气痞耳。至于大陷胸丸证,其性质仍属水热互结之证。综其所述,确实贴合临床实际,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有释疑、解惑之用。凡此不一一枚举。(李家庚 湖北中医学院)
-----------本书以章礤体小说为载体,通过对一个个生动案例的诊治,指明了仲景的辨证思路,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使读者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不知不觉间已领会了《伤寒论》的精髓,掌握了仲景临证方法及经方运用的法度。
    全书共分二十二回,仍依原书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次序,构成主体。凡是《伤寒论》原文,均以黑体字标出,意与现行教材相衔接,有利于学习复习。书后附“论《伤寒论》“用之法”、“东汉与今之衡量折算表”及方剂索引,便于读者阅读查找。
    本书构思巧妙,文笔流畅,文字浅显易懂,尤其医理通达,说理透彻,可谓“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寓学术性于通俗性之中”。
    本书广泛适用于中医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及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亦可作为学习《伤寒论》的辅助教材使用。"
-----------目录


第一回 众人苦患不同病
 仲师妙用桂枝汤
第二回 刘母误药酿坏证
 师徒明断阐禁忌
第三回 舍药饭神偷得救
 解疑惑张机修书
第四回 臧医秘传神效方
 神偷误盗五苓散
第五回 闹公堂县宰受辱
 晓医理公使免刑
第六回 美人计张二破产
 假做真刘妾染病
第七回 叔和病困耒阳城
 仲景施治山神庙
第八回 垂妙定方起沉疴
 情真意切忝门墙
第九回 见财起意恩作仇
 触景生情义灭亲
第十回 较徒儿私里择婿
 辨诸证暗助夺魁
第十一回 老母乱点鸳鸯
 师妹夜宿张家庄
第十二回 痛定思痛芳心碎
 横夭莫救素志囚
第十三回 柳暗花明现真相
 山穷水复投名师
第十四回 卫沉中计患腑实
 仲景信手疗孟德
第十五回 偶遇佳人强行聘
 路见不平喜结亲
第十六回 施治失手遗悲愤
 堕计成囚传噩耗
第十七回 府衙里重逢旧好
 南阳城再度新生
第十八回 云燕病卧王家店
 张纛夜奔张家庄
第十九回 理公案贾权丢官
 剪顽凶云燕挥刃
第二十回 服医圣临终表悔
 悼昔贤白河染疾
第二十一回 临危证当机立断
 定聘日佳期难确
第二十二回 街上卫沉服杜度
 除夕张宛自李青
附录一 论《伤寒论》学用方法
附录二 东汉与今之衡量
折算表(公制)
方剂索引
-----------本想找到此书上传上来,只是网上没有此书的文本。错传了经方传奇,只好删了,但没办法让大家看到,对不起了,
第一回 众人苦患不同病    仲师妙用桂枝汤

[ 本帖最后由 天天布衣 于 2009/1/17 13:00 编辑 www.med126.com/wsj/]
-----------由于发错文章,删了,空白着也不好,就把网上的中医小说的网址贴 在这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别骂我无聊就行。没想到张教授的小说网上全无啊,功夫做的好。
http://www。mingyi99。com/bbs/viewthread.php?tid=2696经方传奇(转贴并进行中)

[ 本帖最后由 天天布衣 于 2009/1/18 09:30 编辑 ]
-----------http://www。tgzy。net。cn/read.php?tid=2728中药演义

[ 本帖最后由 天天布衣 于 2009/1/18 09:09 编辑 www.med126.com/yishi/]
-----------http://yanle6723.long-luntan。net/forum-f44/topic-t384.htm转帖 长篇中医小说连载 大中医

[ 本帖最后由 天天布衣 于 2009/1/18 09:13 编辑 www.med126.com/yaoshi/]
-----------http://yanle6723.long-luntan。net/forum-f44/topic-t389.htm《越境鬼医》

[ 本帖最后由 天天布衣 于 2009/1/18 09:14 编辑 www.med126.com]
-----------典故———典制和掌故,《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专》:“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医学典故常常困扰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医书常有典故命名者,笔者将常见的典故今收录如下:
  杏林:为医学或医术的誉称。《神仙传·董奉》云:“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提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后世把“杏林”作为医学或医术之誉称。杏苑与杏林同义,以此命名者有清代张启倬《杏林碎锦》,清代宋钧衡《杏苑丛谭》等。
  橘井:以喻良药之典。《神仙传·苏仙公》云,苏仙公得道仙去时,谓其母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翌年果疫疾,远近求治者悉活。后遂以“橘井”为良药之典。以此命名者有明代王章祖的《橘井元珠》。
  青囊:为古代医家的书囊,喻指医书。唐·刘禹锡《闲坐忆乐天经诗问酒熟未》云:“案头开缥帙,肘后检青囊。唯有达生理,应无治老方。”后遂将青囊喻医书。以此命名者有明代邵以正的《青囊杂纂》、清代赵濂的《青囊秘效方》。
  仁术、仁寿:喻指医术。《孟子·梁惠王上》云:“无伤也,是乃仁术。”孟子所谓的“仁”,本于孔子“爱人”之说。后世遂以医术比之仁术。《论语·雍也》:“知者乐,仁者寿。”《汉书·董仲舒传》:“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此故将仁寿比之医术。以此命名者,如明代张洁的《仁术便览》、清代孟葑的《仁寿镜》。
  折肱:喻指良医。《左传·定公三十年》曰:“三折肱知为良医。”《楚辞·九章》曰:“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乃知其信然。”朱熹集注:“人九折臂,更历方药,乃成良医,故吾于今,乃知作忠造怨之语,为诚然也。《左传》曰:三折肱为良医。亦此意也。”后遂以“三折肱”、“九折臂”以喻良医。以此命名者,如明代吴承昊《折肱漫录》。
  上池、窥垣:喻指医术高明。《史记·扁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常谨遇之,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后遂以“上池”、“窥垣”以喻医术高明。以此命名者有明代马时可的《上池杂说》,清代陈养晦的《伤寒五法》附《伤寒论》,康熙六年刊本又名《窥垣秘术》。
  和缓:喻指良医。医和、医缓,为春秋时秦国两个名医,后人常并称之为“和缓”。如晋挚虞《疾愈赋》曰:“讲和缓之余论,寻越人之遗方。”故以和缓喻良医。以此命名者,如清代全子久《和缓医风》。
  理瀹:代指医药。《子华子·北宫意问》云:“子华子居北苓,北宫意公仲承侍,纵言而及于医。子华曰:‘医者理也,理者意也。药者瀹也,瀹者养也。’”以此命名者有,吴师机改《外治医说》为《理瀹骈文》,其自跋云:“《外治医说》刊既成,时贤皆云不甚解。其欲得吾之说者,则取其方而已。予知说之不行也,而要围垦遂弃。爰改名骈方,借《子华子》‘医者理也,药者瀹也’之句,摘理瀹二字以题其篇。”
  悬壶:喻指行医。《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记载:“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见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后随翁去,学仙未竟,“遂能医疗众病,鞭挞百鬼。”唐代陈子昂《感遇》诗:“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后世称行医为“悬壶”。“玉壶”、“一壶”、“壶中”者,皆本义于此。以此命名者有韦宙《玉壶备急方》,清代杨风庭的《一壶天》、清代李晴川的《痘疹壶中天》。
  春脚:喻指医者。五代王仁《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云:“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此以医者喻以有脚之春,可予病者以春阳也。以此命名者,如清代孟文瑞《春脚集》。
  珠尘:为传说中的仙药。晋·王嘉《拾遗记·虞舜》云:“(凭霄)常游丹海之际,时来苍梧之野,衔青砂珠,积成垄阜,名曰珠丘。其珠轻细,风吹如尘起,名曰珠尘……仙人方迴《游南岳七言赞》曰:珠尘圆洁轻且明,有道服者得长生。”此言“珠尘”为轻细如尘的青砂珠,为传说中的仙药,服之可以长生。以此为书名者为清代吴省三的《艺海珠尘》。(张灿岬  余小波)

[ 本帖最后由 天天布衣 于 2009/1/18 09:18 编辑 www.med126.com/Article/]
相关文章
 中药价格疯涨后又跌  囤积客忍痛清仓损失百
 天干地支原来也是阴阳
 蜀漆丸(《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口臭是什么原因?
 张仲景辨太阳病为何用下法
 至圣太一散(《圣济总录》卷五)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