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古今医统大全教程:15 中寒门
来源:15 中寒门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中寒门

病机叙论

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脏之道也。

逆之即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又曰∶阳虚生外寒者,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上焦不通。

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阴盛生内寒者,因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泄。不泄则温气去,寒独留,留则血凝,血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又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

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热则痛立止。

寒气上及小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积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

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出,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得复反则生矣。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

《原病式》曰∶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下利清白,吐利腥秽,食已不饥,坚痞,腹满急痛, 瘕癫疝,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

病机叙论

中寒候,世俗所谓阴证伤寒,悉以房中受寒伤冷而归患家,患家本无房事,坚不肯认。

阴证中寒之剂,固拒不肯服,惟任他证处之,则乐从之。呜呼!每每误死者,不可胜纪。

殊不知中寒之候,先由五脏不足,元气太虚,寒邪冒中,直入阴经而为中寒之候,即为阴证是也。拘于房室,岂不误哉!

病机叙论

《玉机微义》云∶中寒则仓卒受病,邪气直入于三阴,急痛拘挛,战栗强直,昏迷厥冷,口噤失音,此中寒也。以温中散寒为主。伤寒之人,因其旧有郁热,风寒外来,肌腠自密,郁而为热,寒邪客于经络,先头痛,身热,恶寒,此伤寒也,当以仲景例治之。

病机叙论

中寒候因寒邪乘其肤腠疏豁,直入肾经,不循经络,无热可发,故卒暴厥冷,口噤,腹痛,唇青,昏危如中风之状。若治稍缓则必死矣。

脉候

《脉经》曰∶迟紧为寒,迟涩沉细为寒。脉坚弦或沉细皆中寒也。中寒脉散者死。尺脉迟滞,寒在下焦。

治法

寒中三阴,一时暴卒,昏不知人,口噤失音,四肢强直,挛急疼痛,亦似中风。若以风药治之,即死,急以附子理中汤。若厥逆,唇青,囊缩,无脉者,用葱熨法,仍灸气海、关元二三十壮。脉渐出,手足渐温,乃可生也。

治法

寒中太阴则中脘疼痛,治宜理中汤;寒中少阴则脐腹疼痛,治宜五积散加茱萸;寒中厥阴则少腹疼痛,治宜四逆东加茱萸,倍加附子。

治法

温肾御寒如干、附子、川乌天雄辈,佐之以养正灵砂丹。然寒伤荣血,徒知温肾,不知温血,恐未必有十全之功,是则官桂当归为温血之上药也。

治法

韩氏着三阴经方,立温中例,虽不言中寒而深得中寒之旨,所以有急用姜、附温中救里之法,大有见焉。

药方

附子理中汤 治五脏中寒,口噤强直,失音不语,手足厥冷。

熟附子 人参 干姜(炮) 白术甘草(各一钱)
上咀,水盏半煎八分,口噤者灌之。

韩氏温中汤凡病患两手脉沉迟或紧,皆是胃中寒也。若寸脉短少,及力少于关尺者,此阴盛阳虚也。或胸膈满闷,腹中胀满,身体拘急,手足厥冷,急温之。

丁皮 丁香(各五分) 浓朴 干姜 陈皮 白术(各一钱)
上水盏半,葱白荆芥穗同煎。

(《良方》)姜桂散温中散寒。

干姜 良姜(各钱半) 辣桂 木香 半夏曲 甘草(各一钱)
上水二盏,姜五片、枣二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沉附汤 治虚寒无阳,胃弱干呕。

熟附子 干姜(炮,各一钱) 沉香(五分) 白术 甘草(各钱半)
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服。

附于散 治中寒阴证,唇青面黑www.med126.com/yishi/,身背强直,四肢厥冷,诸虚沉寒。

熟附子(三钱) 官桂 当归 白术 干姜(炮) 半夏曲(各一钱)
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发明》)参姜汤 治气血两虚而中寒者。

人参(钱半) 干姜(一钱) 当归(五分) 薄荷(二分) 炙甘草(二分)
上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热服。

茱萸四逆汤 治厥阴中寒,小腹痛甚。

吴茱萸(泡) 附子(炮) 干姜(各二钱) 炙甘草(钱半)
上水盏半煎七分,热服。

术附汤 治中寒,中气,四肢逆冷,口噤,牙关紧急,痰盛脉弱。

白术(一钱) 附子(炮,二钱) 甘草(二钱)上作二服,每服姜三片,煎七分,化苏合香丸,并连进三服有功。或气短,头晕,手足厥逆未退者,可进养正丹三十粒至百粒,效。

养正丹(方见头晕门。)

人参养胃汤 治外感内伤,诸寒虚证。

人参 苍术 浓朴(姜制) 半夏(泡,各三钱) 陈皮 茯苓 藿香 草果(各三分)炙甘草(三分)
上水二盏,姜七片、乌梅一个,煎七分,不拘时服。

生料五积散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肚腹疼痛。外感风寒及寒湿客于经络,腰脚酸髓,并皆治之。

白芷(七分) 陈皮(一钱) 浓朴(制,八分) 桔梗(五分) 枳壳(八分) 川芎(炙) 甘草 茯苓(各五分) 苍术 当归 麻黄(各一钱) 肉桂(三分) 芍药 干姜(炮。各八分) 半夏(炮,一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葱白三茎,煎一盏,不拘时服。

治中汤 治脾胃虚寒呕逆,霍乱痞满。(方见脾胃门。)

沉香桂附丸 治中寒,心腹疼痛,霍乱转筋等证。

沉香 附子(炮) 干姜(炮) 良姜(炒) 桂(去粗皮) 茴香(炒) 川乌(炮) 吴茱萸(汤泡炒)上各一两为细末,用好醋煮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饮送下,空心食前日进二服,忌生冷硬物。

药方

一方∶黑豆二台,炒熟,以酒烹入,滚数沸,去豆取酒,服二碗即愈。

一方∶胡椒擂,用滚酒泡服,外用葱盐熨法。

一方∶用活雄鸡一只,以刀破腹,乘热合脐上效。

药方

食盐一斤炒干,大热用布二层盛裹熨脐,冷即易热者,上阳回即已。一法用吴茱萸一升,酒略炒,煮湿以绢袋盛之,蒸极热,熨心腹及手足心。候气通医学检验网畅则止,屡效。一法治中寒不省人事,气虚阳脱,腹痛唇青。以葱一握,束缚如饼,切去根叶,惟存二寸白许。先以火烙一遍,令通热勿灼,着病患脐上下,以熨斗熨之,令葱热气透入腹内。更作三四饼,一饼坏,不堪熨,又易之。候患人手足温,有汗乃止。更作葱汤一盛服良。

药方

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五分,厥阴脉微,灸二十壮。) 石门(一穴,在脐下二寸。) 关元(一穴,在脐下三寸,治脏结不可攻者及阴汗不止,腹胀,肠鸣,面黑,手指青者,宜灸百余壮。)

卷之十五 恶寒候

病机

经曰∶阳虚生外寒。盖阳气不能外卫,所以恶寒。宜用参 之类,甚者加附子。

病久而恶寒者,亦宜解郁。丹溪云∶恶寒非寒,明是热证,亦有久服热药而得者。河间谓火极似水,热甚而反觉自冷,实非寒也。有用解热剂而少愈者,盖辛能散,郁火暂开耳。

丹溪医案治一壮年恶寒,自用附子药多,用吐痰法及养血清热而愈。

又治一饮酒人恶寒颤栗,湿热内郁,以黄 二两,干葛一两煎,饮之,大汗而愈。

相关文章
 牛黄丹(《医学入门》卷八)
 生命科学小议
 荆防四物汤(《张皆春眼科证治》)
 附子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黄连膏(《准绳·类方》卷七。)
 养生余录(上)\ 惊恐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