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教程:水肿
来源:水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水肿叙论

夫肾主元气,天一之水生焉;肺主冲化,地四之金属焉。元气乃水中之火,所以太阳合少阴,主精髓以滋血;冲化乃土中之金,所以太阴合阳明,主肌肉以养气。今肾虚则火亏,致阳水凝滞;肺满则土溢,使阳金沉潜,沉潜则气闭,凝滞则血淖,经络不通,上为喘急,下为肿满。故《经》曰∶肾为少阴,肺为太阴,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至阴以积水也。所以能聚水而生病者,盖肾为胃关,关键不利,枢机不转,水乃不行,渗透经络,皮肤浮肿。诸证不同,广如《经》说。《治法》曰∶平治权衡者,察脉之浮沉也;去莞陈者,疏涤肠胃也;开鬼门,洁净府者,发汗、利小便也。原其所因,则冒风寒暑湿属外,喜怒忧思属内,饮食劳逸背于常经属不内外,皆致此疾。治之,当究其所因及诸禁忌而为治也。 四

水肿证治脉例

古方十种证候∶以短气不得卧,为心水;两胁疼痛,为肝水;大便鸭溏,为肺水;四肢苦重,为脾水;腰痛足冷,为肾水;口苦咽干,为胆水;乍虚乍实,为大肠水;腹急肢瘦,为膀胱水;小便秘涩,为胃水;小腹急满,为小肠水。各随其经络,分其内外,审其脉证,而甄别之。然此十水谓之正水,外有风水、皮水、石水、黄汗。以义考之,风合归肝,皮合归肺,黄汗归脾,石合归肾,虽名理不逾,奈证候少异,古方备列,不可不辨。但风水脉浮,必恶风;皮水亦浮,按不没指,不恶风;石水脉沉,腹满不喘;黄汗,脉沉迟,发热多涎,久而不愈,必致脓。正水,寸口脉浮而迟,浮则热,迟则潜,热潜相搏,名曰沉;趺阳脉浮而数,浮则热,数则止,止热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火;沉则络脉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正水。此《金匮》节文。所以用寸口趺阳二脉者,盖水气不在一经也。大抵浮脉带数,即是虚寒潜止于其间,久必沉伏,沉伏则阳虚阴实,为水必矣。要知水脉必沉。论曰∶脉出者死。与病不相应也。诸唇黑则伤肝,缺盆平则伤心,脐出则伤脾,足平则伤肾,背平则伤肺。凡此五伤,必不可疗也。《治法》曰∶腰以上肿,宜发汗;腰以下肿,宜利小便。学人当知之。

复元丹

治水肿。夫心肾真火,能生脾肺真土,今真火气亏,不能滋养真土,故土不制水,水液妄行,三焦不泻,气脉闭塞,枢机不通,喘息奔急,水气盈溢,渗透经络,皮肤溢满,足胫尤甚,两目下肿,股间冷,口苦舌干,心腹坚胀,不得正偃,偃则咳嗽,小便不通,梦中虚惊,不能安卧。

附子(炮,二两) 南木香(煨) 茴香(炒) 川椒(炒去汗) 独活 浓朴(去皮锉,制炒) 白术(略炒) 陈橘皮 吴茱萸(炒) 桂心(各一两) 泽泻(一两半) 肉豆蔻(煨) 槟榔(各半两)
上一十三味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紫苏汤下,不以时。

此药世传屡验,未尝示人,其间君臣佐使,与造物同妙,服者自知。要当屏去诸药,一日三服,先次旋利如倾,次乃肿消喘止。盖药能助真火,以养真土,运动枢机,安平必矣。法当禁欲,并绝咸半年,乃不再作。

当归

治如前。

当归(洗) 木香(煨) 赤茯苓 桂心 槟榔 赤芍药 牡丹陈皮 木通 白术(各 锉,焙干,等分)
上为末。脚膝头面肿,大小便不快,每服二钱,水一盏,紫苏二叶,淡木瓜一片如指大,同煎八分,温服,日三。如已愈,常服,早晚二,觉气下或小便快是效。脏寒,去槟榔;脐已凸,添大腹皮、木猪苓各一两。忌乌鸡肉、咸酸、海味物。

正阳丹

治水肿。

宣木瓜干(四两,湿者一个锉,童子小便、法酒各一升,煮烂绞汁) 人参(一两) 大豆(煮 去皮,干,十两) 附子(炮,半两) 银朱(二钱)
上为末,入银朱研匀,以木瓜膏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

消肿丸

治水肿喘满,小便不利。

滑石 木通 白术 黑牵牛(炒) 通脱木 茯苓 茯神(去木) 半夏(汤去滑) 陈皮(各 一分) 木香(半分) 瞿麦丁香(各半钱)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灯芯麦门冬汤温服。

消肿散

治水气浮肿,喘呼,不得睡,烦热躁扰,渴燥,大小便不利。

大黄(蜜蒸) 山栀(炒) 甘草(炙) 干葛 橘皮 麻黄(去节汤) 马牙硝 川芎(各等分)
上为细末。蜜汤调下二钱。

枣仁

治水气浮肿,无问久新老少悉可服,唯禁盐必效。

枣仁 赤茯苓 桂心(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禹余粮

治十肿水气。凡脚膝肿,上气喘满,小便不利,但是水气悉皆主之。

蛇黄(大者三两,以新铁铫盛入一秤炭火中烧蛇黄与铫子一般通赤,用钳取铫子出,便 倾蛇黄,入酽醋二升中,候冷取出,研极细则止,即含石) 禹余粮(三两,用真针沙五两,先 以水淘净控干,更以铫子炒干,入禹余粮,一处用米醋二升就铫内煮醋干为度,却用铫并药 入一秤炭火中烧通赤,倾药净砖地上,候冷研无声即止) 以三物为主,其次量人虚实,入下项药。

治水多是取转,唯此方三物,既非大戟甘遂芫花之比,又有下项药扶持,故虚老人可服。

羌活 木香(煨) 茯苓 川芎 牛膝(酒浸) 白豆蔻(炮) 土茴香(炒) 蓬术(炮) 桂 心 干姜(炮) 青皮(去瓤) 京三棱(炮) 白蒺 附子(炮) 当归(酒浸一宿,各半两,虚 人老人全用半两,实壮人减之)
上为细末,拌极匀,以汤浸蒸饼捩去水和药,再捣极匀,丸如梧子大。食前温酒、白汤 下三十丸至五十丸。

唯忌盐,虽毫末许不得入口;若无以为味,即水病去后,且以醋少许调 和。食不能忌盐,勿服;果欲去病,切须忌盐。但试服药,即于小便内旋去,不动脏腑。病去,日日三服,兼以温和调补气血药助之,真神方也。

第一退水丸

能化气,退水肿,去苑,利湿,通小便。

蓬术(炮) 三棱(煨) 桂心 青皮 益智(各半两) 巴豆(二两,去皮,出油,别研)
上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用黄栀十个劈破,荆芥、黑牵牛、酸浆草各少许煎汤,空 腹下二三十丸。

第二退水饼

服前药未效,即服此方。

甘遂 大戟(各等分)
上为末,入面打水调为饼,如棋子大,火煨熟。五更淡茶汤嚼下一饼。

第三大腹子

取转后,调正胃气,进食。

大腹子(炒) 桂心 茴香(炒) 陈皮(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红散

治正水胀急,大小便不利,逆欲死方。

甘遂(半两,半生半炮) 坯(十文,别研)
上为末,研匀。每用一钱,以白面四两水调,入药搜和,切作棋子,白水煮浮,更不得 使盐料物,只淡食,候大小便利去五六分,却用后药调补。 平胃散(一两) 附子(炮) 白术(各一两) 丁香(半两)
上为末,和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七片,枣三枚,煎七分,不拘时候,日三五服。 若脚未退,可灸三阴交及风门穴,肿退必矣。

大丸

治通身肿满,及痰气食积,伤寒感风,脾气横泄。

羌活 白术(各半两) 陈皮 木通 黄 桑白皮(各三分) 木香(一分) 黑牵牛(五两,炒,五 两,生)
上为末,蜜丸,如弹子大。

治风痰,散腹胁壅滞,清头目,浓煎生姜汤下;取食伤,止赤白痢,煎枣汤下;小便不利,灯芯汤下;伤寒,葱茶下。如未快,用稀粥投之;用热茶汤 亦可。须七日后方可服,已得泻,急欲止之,投冷白粥,即自止。妇人产前并宜服之。既服 此药,须住他药三日,及不得吃生冷荤腥及滋味一日,只软饭淡粥可也,次日早进千金散

藿香 甘草(炙) 干姜(炮) 神曲(炒) 茯苓(各一两) 人参 桂心(各半两) 陈皮 浓朴 (制,各二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盐一捻,通口服。

葶苈大丸

治肿满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涩浊。 甜葶苈(纸隔炒) 荠菜根(等分)
上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陈皮汤嚼下,只三丸,小便清;数丸,腹当依旧。


料简

病有风水、皮水、石水、黄汗,皆与正水同,为治自别。

大豆汤

治风水,通身肿,骨节疼,恶风自汗,眼合不得,短气欲绝,其脉浮。

大豆 杏仁(炒去皮尖) 麻黄(去节) 防风 防己 猪苓(去皮,各四两) 泽泻 黄 乌头(炮,各三两) 半夏(汤,七次) 茯苓 白术(各五两) 甘遂(炒) 甘草(炙,各二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酒半盏,姜七片,煎七分,去滓,不计时服,以大小 医学全在线 便利,肿消则停药。未知,加生大戟五两、葶苈二两纸炒香,无不快利。甘草反甘遂,似不 当同用之,却效,非人情所可测也。

五皮饮

治皮水,四肢头面悉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故,不喘不渴,脉亦浮。

大腹皮(炙) 桑白皮(炙) 茯苓皮 生姜皮 陈橘皮(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热服,日二三。近人磨木香水同煎亦妙。

泽漆

治石水,四肢瘦,腹肿不喘,其脉沉。

泽漆(洗去腥,五两) 桑白皮(六两,炙) 射干(泔浸) 黄芩 茯苓 白术(各四两) 泽泻 防己(各二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三盏,乌豆一合,煎二盏,纳药,同煎七分,去滓空腹温服,日三。 黄汗,依五疽法治之,用黄 酒。

料简

病有水肿相类者,曰肤胀、鼓胀、肠覃、石瘕、脾气横泄五种,治法亦复不同,除鼓胀 见胀满门,肠覃、石瘕见妇人门,今具肤胀及脾气横泄如后。

附子绿豆

治寒客皮肤,壳壳然而坚,腹大身肿,按之陷而不起,色不变,病名肤胀。一剂未知,再作。

大附子(重七钱者,一只,生,去皮脐,半破) 绿豆(二两)
上以生姜一两切,水二碗,煎至一碗,绞去滓,分三服,空腹温服;次日将前附子破作 四片,再用绿豆二两、姜一两,如前煎服;第三日,复将附子作八片,如前煎。

无碍丸

治脾气横泄,四肢浮肿,心腹胀满,喘不得卧。

蓬术(煨) 三棱(煨,各一两) 大腹皮(炙,二两) 木香(炮) 槟榔(一分,生)
上为末,炒麦 捣粉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

小三棱煎 治如前。(方见 瘕门)

茯苓分气饮

治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心下胀满,饮食不进,呕 吐不止;兼脾气横泄,四肢浮肿。 五味子 桔梗 茯苓 甘草(炙) 陈皮 桑白皮 草果 大腹皮(各二两半) 苏叶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盐少许,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麻黄甘草汤

治气急,积久不瘥,遂成水肿,如此者众。诸皮中浮,以水攻面目身体, 从腰以上肿,当以此汤发汗。 麻黄(二两,去节汤) 甘草(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空腹温服。

茯苓苏子

治面肿,小便涩,心腹胀满。 茯苓 苏子 杏仁(去皮尖,各二两) 橘皮 防己 葶苈(纸炒,各一两一分)
上为末,蜜丸,如小豆大。以桑白皮汤下三十丸,食后服。

料简

夫洪肿,门类极多,自正水之余,有风水、皮水、石水、黄汗等,分入水门,如脾气横 泄,脚气支满,肤胀鼓胀,肠覃石瘕,与夫造作干犯土气,皆作浮肿,属血属气,理自不同。奈外证相类,执业护士网未易甄别,若不预学,临病必迷,错乱汗下,皆医杀之。更有气分血分,亦 入肿门类,治法颖别,其可不学?古方类例虽明,多见不学人抄写数方,一道施治,倘非其 病,妄投其药,盛者致困,困者必死,况有饮食禁忌,种种不同,学人勉○ 。不可轻玩,以 病试药,甚为不仁,戒之戒之。(血分方见妇人门,气分方论附于后)

相关文章
 名医的教诲
 胆囊炎,中医是怎么治疗的?
 艾炙完了是否可以热水 洗澡,泡脚,吹风?
 岭南草—小叶榕
 独活汤(《千金翼》卷十七。)
 关于药罐的大小?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