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侣山堂 > 中医书籍 > 正文
子午流注说难:手太阳小肠经六穴

<<子午流注说难>>目录

字体:

一、少泽(井穴)

部位 在小指之端.去爪甲下一分陷中.

证治 疟.寒热.汗不出喉痹.舌强.口干.心烦.臂痛.螈 .咳嗽.颈项急不可顾.目生肤翳覆瞳子.

针灸 针入一分.可灸一壮.

按∶少泽井金.乃手少阴交手太阳之起穴.心乃五脏六腑之主.合于小肠.山泽通气.一手小指而两井穴出其内外.心井曰少冲.小肠井曰少泽.

二、前谷(荥穴)

部位 在小指外侧本节之前陷中.

证治 热病汗不出. 疟.癫疾.耳鸣颔肿喉痹.咳嗽衄血.颈项痛.鼻塞不利.目中白翳.臂不得举.

针灸 针入一分.可灸一壮.

按∶前谷荥水穴.乃手太阳脉之所溜.在小指本节前.故称前谷.

三、后溪(俞穴)

部位 在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握掌取之.

证治 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挛急.

针灸 针入一分.可灸一壮.

按∶后溪俞木www.med126.com/xinli/穴.乃手太阳脉之所注.在手小指本节之后.掘掌视之.较前谷高起.故称后溪穴.内通督脉.乃灵八穴之一.照www.med126.com/yishi/开时针之.可针六分或八分.

四、腕骨(原穴)

部位 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

证治 热病汗不出.胁下痛.不得息.颈颔肿.寒热.耳鸣.目冷泪生翳.狂惕偏枯.臂肘不得屈伸. 疟头痛烦闷.惊风螈 .五指掣.

针灸 针入二分.留三呼.可灸三壮.

按∶腕骨乃手太阳脉所过之原穴.手外侧腕前一小骨.手常屈伸转侧.则此骨宛转.穴在骨稍前故名腕骨穴.继起针灸家更名起骨.以免与穴名混同.亦可.

五、阳谷(经穴)

部位 在手外侧腕中兑骨之下陷中.

证治 癫疾狂走.热病汗不出.胁痛.颈颔肿.寒热.耳聋耳鸣.齿龋痛.臂腕外侧痛不举.妄言左右顾.螈 目眩.

针灸 针入二分.留二呼.可灸三壮.

按∶阳谷经穴.乃太阳脉之所行.在手外侧腕中.斜上兑骨.则为养老.与腕上手少阳阳池及大次指两筋间之阳溪穴成一横线.然此穴不如阳溪阳池之宽深.故名阳谷.

六、小海(合穴)

部位 在肘内大骨之外去端半寸陷中.伸臂而得之.

证治 肩 肘臂外后廉痛.寒热.齿龈肿.风眩.颈项痛.疡肿.振寒.肘腋痛肿.小腹痛.四肢不举.

针灸 针入二分.可灸三壮.

按∶小海合穴.乃手太阳小肠脉之所入.合治内府.其脉入缺盆者.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胃为水谷之海.小肠与胃相连缀.故肘内合穴名小海.且手三阳脉皆起于足.小肠合于巨虚下廉.大肠反合巨虚上廉.盖大肠展转反侧.为传导之官.小肠乃受盛之官.直趋于下.化物出焉.故合穴反居大肠合穴之下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子午流注说难>>目录

    相关文章
     神曲豆蔻丸
     暖肝煎
     大父拙吾府君家传
     四气
     地黄煎(《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健忘病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