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
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故秋气者,病在肩背。
www.med126.com○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
○秋脉太过,为病在外,则令人逆气,背痛愠愠然。
○肺手太阴之脉,气盛有余则肩背痛。
○风寒,汗出气虚则肩背痛、恶寒、少气不足以息。
○岁火太过,民病肩背痛。
○少阴司天,热yin所胜,民病肩、背、 、缺盆中痛。
○邪在肾,则病肩、背、颈、项痛。(《素问》)
哲言
肘痛引肩,不可屈伸,寒热,颈项、肩背痛,臂痛,痹不仁,天井主之。
○肩不可举,不能带衣,清冷渊主之。
○肘、臂、腕中痛,颈肿不可以顾,头项急痛眩,yin泺肩胛小指痛,前谷主之。
○肩痛,不可自带衣,臂腕外侧痛不举,阳谷主之。
○臂不可举,头项痛,咽肿不可咽,前谷主之。
○肩痛欲折, 如拔,手不能自上下,养老主之。
○肩背头痛,时眩,涌泉主之。(《甲乙经》)
肺朝百脉。肺病则不能管摄一身,故肺俞为病,即肩背作痛。又背为阳明之府,阳明有亏,不能束筋骨、利机关,即肩垂背曲。至于臂,经络交会不一,而阳明为十二经络之长,臂痛赤当责之阳明。但痛有内外两因,虚实迥异;治分气血二致,通补攸殊。如营虚脉络失养,风动筋急者,不受辛寒,当仿东垣舒筋汤之意,佐以活络丹。劳倦伤阳,脉络凝塞,肩臂作痛者,以辛甘为君,佐以循经入络之品。阳明气衰,厥阴风动,右肩痛麻者,用枸杞、归身、黄 、羚角、桑枝,为阳明、厥阴营气两虚主治。血虚风动者,因阳明络虚,受肝脏风阳之扰,用首乌、枸杞、归身、胡麻、柏子仁、蒺藜等味,以柔甘为温养。失血背痛者,其虚亦在阳明之络,用人参、归身、枣仁、白芍、炙草、茯神,以填补阳明。若肾气上逆,则督虚为主病,宜用奇经之药以峻补其阳。至于口鼻吸受寒冷,阻郁气隧,痛自胸引及背者,宗《内经》诸痛皆寒之义,以温药两通气血。更有古法,如防风汤散肺俞之风,指迷丸治痰流臂痛,控涎丹治流痹牵引,此皆从实证而治,所谓通则不痛也。(《临证指南》)
臂痛有六道经络。究其痛在何经络,以行本经药行其气血,血气通则愈矣。以两手伸直,贴身垂下,大指居前,小指居后而定之www.med126.com/wsj/。其臂 之前 痛者,属阳明经,以升麻、白芷、干葛行之。后 痛者,属太阳经,以本、羌活行之。外 痛者,属少阳经,以柴胡行之。内 痛者,属厥阴经,以柴胡青、皮行之。内前 痛者,属太阴经,以升麻、白芷、葱白行之。
内后 痛者,属少阴经,以细辛、独活行之。并用针灸法,视其何经而取之。(李东垣)
肩背痛,不可回顾者,此太阳气郁而不行。或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者,宜通气防风汤。有因湿热肩背沉重而痛者,宜当归拈痛汤。有因汗出小便数而痛者,风热乘脾,脾气郁而肩背痛也,当泻风热则愈,宜升麻柴胡汤。有因痰饮流注肩背作痛者,宜星香散,或导痰汤。有因肾气不循故道,气逆挟背而上,致肩背作痛,宜和气饮,加盐炒小茴香。有因劳力或看书、着棋久坐而致脊背痛者,宜补中益气汤,或八味汤加黄 。背者胸之府,肺主气居胸中,肺气滞则血脉泣,肺气虚则不能营运阳道,肺中有痰,流注肩背皆作胀疼。
○臂为风寒湿所搏,或痰流气滞,或因提挈重物,皆致臂痛。有肿者,有不肿者。因于风寒,宜五积散加羌活。因于湿,蠲痹汤加苍术。因于痰,导痰汤。因于气,乌药顺气散。因提重伤筋,劫劳散或和气饮加姜黄,盖姜黄能入臂故也。(《赤水玄珠》)
脉候
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