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口腔/公卫/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护士/护师/主管护师、执业药师答疑周刊汇总
「医学免疫学」嗜酸粒细胞的作用属于
A.Ag的抑制性调节
B.抗体的抑制性调节
C.免疫细胞的抑制性调节
D.MHC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E.补体反馈的调节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嗜酸性粒细胞在瑞氏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浅红色,由于其中充满颗粒,常不易见到细胞质。颗粒呈鲜红色,直径0.5~1.5微米。核为杆形或分叶形。电镜下,胞质内有较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少量线粒体,多量糖原颗粒。颗粒分两型,内含组胺酶、芳基硫酸脂酶、磷脂酶、酸性磷酸酶、氰化物和不敏感的过氧化物酶等。
嗜酸性粒细胞:主要机能为缓解过敏反应和限制炎症过程,基本上没有杀菌能力,主要起抑制性调节作用。嗜酸性粒细胞亦属于免疫细胞。因此其作用属免疫细胞的抑制性调节作用。故本题选C.
「外科学」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时,最应防止出现的畸形是
A 向前成成角畸形
B 肘内翻畸形
C肘外翻畸形
D旋转畸形
E向后成角畸形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为5~12岁。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
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整复时未完全纠正尺偏移位或仅满足于刚好纠正。由于骨折端尺侧骨质有部分压缩,加之骨折时可能损伤了肘部尺侧的骨骺,生长不平衡,在骨折愈合及生长发育过程中即可出现肘内翻畸形。
「外科学」常表现为慢性低位不全性肠梗阻,黏液血便
A.右半结肠癌
B.左半结肠癌
C.阑尾周围脓肿
D.慢性阑尾炎
E.成人肠套叠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医学全在线网校老师解答:(一)右半结肠腔粗大,肠内粪便为液状,这段肠管的癌肿多为溃疡型或突向肠腔的菜花状癌,很少环状狭窄,故不常发生梗阻。但是这些癌肿常溃破出血,继发感染,伴有毒素吸收,因此其临床上可有腹痛不适、大使改变、腹块、贫血、消瘦或恶液质表现。
1.腹痛不适 约75%的病人有腹部不适或隐痛,初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常位于右下腹部,很象慢性阑尾炎发作。如肿瘤位于肝曲处而粪便又较干结时,也可出现绞痛,应注意与慢性胆囊炎相鉴别。约50%的病人有食欲不振、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现象。
2.大便改变 早期粪便稀薄,有脓血,排便次数增多,与癌肿溃疡形成有关。待肿瘤体积增大,影响粪便通过,可交替出现腹泻与便秘。出血量小,随着结肠的蠕动与粪便充分混合,肉眼观察不易看出,但隐血试验常为阳性。
3.腹块 就诊时半数以上病人可发现腹块。这种肿块可能就是癌肿本身,也可能是肠外浸润和粘连所形成的团块。前者形态较规则,轮廓清楚;后者形态不甚规则。肿块一般质地较硬,一旦继发感染时移动受限,且有压痛。
4.贫血和恶液质 约30%的病人因癌肿溃破持续出血而出现贫血,并有体重减轻、四肢无力,甚至全身恶液质现象。
(二)左半结肠肠腔较细,肠内粪便由于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硬。左半结肠癌多数为浸润型,常引起环状狭窄,故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慢性肠梗阻。肿块体积较小,既少溃破出血,又无毒素吸收,故罕见贫血,消瘦、恶液质等现象,也不易扪及肿块。
1.腹部绞痛 是癌肿伴发肠梗阻的主要表现梗阻可突发,出现腹部绞痛,伴腹胀、肠蠕动亢进、便秘和排气受阻;慢性梗阻时则表现为腹胀不适、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便秘、粪便带血和粘液,部分性肠梗阻有时持续数月才转变成完全性肠梗阻。
2.排便困难 半数病人有此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便秘情况愈见严重。如癌肿位置较低,还可有排便不畅和里急后重的感觉。
3.粪便带血或粘液 由于左半结肠中的粪便渐趋成形,血液和粘液不与粪便相混,约25%患者的粪便中肉眼观察可见鲜血和粘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