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本站测试中,内容每天更新!欢迎常来坐坐!  [凌云  2006年5月17日]        
 |网站首页 |医学考研 |考研院校 |医药考试 |医学图谱 |在线动画 |
 |视频下载 |医学课件 |医学E书 |医学软件 |医学商城 |医学新知 |
 |医学英语 |医学论坛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载中...
加载中...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公共基础 >> 政治复习 >> 文章正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80个热点         ★★★ 【字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80个热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时间:2006-6-2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80个热点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004年不定项选择题第17题)
  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
  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
  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ABDE】
  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的作用是通过生产力三要素为中介实现的。任何社会生产关系总和中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确切地说是生产关系总和。它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的。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作为生产关系本质的经济制度和作为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经济体制。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发展趋势。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经济规律起作用是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只要经济条件具备,经济规律必然起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点与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是一样的。
  经济规律分三类:一是在一切社会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规律;二是在几个社会共同起作用的规律,如价值规律;三是在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
  4.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所有制关系。经济制度和所有制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生产力是它们的物质基础。当一个社会经济制度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而随着生产力不断突破经济制度的限制又造成一切经济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这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经济制度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经济制度、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人类经济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不排斥国度的特殊性。
  5.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经济体制则是对其各个阶段矛盾本质的规定。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它们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并不是在经济制度之外另存在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体现着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存在于经济体制之中。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反映生产关系本质的经济制度,又要研究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经济体制。因为同样的经济体制可以反映不同的经济制度,而同样的经济制度也可以采用不相同的经济体制。
  6.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自然经济是一种生产者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一种通过交换为满足社会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与个体小生产相联系,生产目的是为了通过交换取得自己所需要的消费品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发达社会分工和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追求价值增值。发达商品经济又可分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不仅劳动产品成了商品,而且劳动力也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推动了社会一切劳动产品都采取了商品这一社会形式。
  7.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的属性能够满足人的需要。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只能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8.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9.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是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具体劳动具有质的差别。具体劳动虽然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它是商品生产社会中特有的范畴。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不是指两种劳动,也不是指两次劳动,而是指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具体劳动生产商品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生产商品价值。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0.商品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时间。商品价值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这个换算是通过交换、通过商品生产者背后的社会过程自发形成的。
  1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里所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的大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但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件数增加,而因为价值总量不变,单个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就会下降。反之,就上升。
  12.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决定了商品经济的一切矛盾,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之间的矛盾,商品与货币之间的矛盾都是由这一基本矛盾决定的。它贯穿于简单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这一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1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随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发展的结果。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货币出现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这种矛盾的外化,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4.货币的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其他职能由此产生
  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 (2005年单项选择题第5题)。
  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
  A. 实在的货币 B. 信用货币 C. 观念上的货币 D. 现金 【C】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无需现实的货币,只需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纸币是货币的符号,它代表金属货币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被贮藏起来。执行贮藏手段的货币不能是想象的或观念形态的货币,也不能是不足值的货币或仅仅是价值符号的纸币,而必须是足值的货币即具有实在价值的金银。
  支付手段是指在赊购赊销即延期支付方式买卖商品时,货币用于清偿债务的职能以及用来支付租金、利息、税金和工资的职能。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发挥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代表的作用,它是货币上述各种职能在世界范围的延伸和运用。
  15.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总量、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三个因素。
  纸币的流通规律要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即纸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16.纸币和信用货币
  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信用货币是指在信用关系基础上产生的能够执行货币职能的一种信用凭证和符号。信用货币有银行券、银行票据(如支票)、商业票据(如期票和汇票)、信用卡、电子货币等。信用货币和纸币一样,本身没有价值,是以信用关系为基础的一种价值符号。信用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能够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也增加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时造成通货膨胀,反之则造成做通货紧缩。
  17.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以价值为基础。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以价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自发地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按比例分配,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与优化;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生产者之间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和两极分化。
  18.市场机制
  价格与供求、竞争相互作用构成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了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通过市场机制表现出来的。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上升;供求相等,价格等于价值。价格也会反作用于供求:价格下跌,会引起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会引起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19.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之间的区别
  商品流通公式是:W-G-W。资本流通公式是:G-W-G′。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不同的,这可以从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区别看出来。两者区别是:买卖顺序不同;起点和终点不同;流通中充当的媒介物不同;目的不同,简单商品流通是为买而卖,目的为了消费,为了得到另一种使用价值,资本流通是为卖而买,目的为了价值增殖,为了得到更多的货币。
  20.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的总公式是G-W-G′(G′ = G +⊿G)。⊿G是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额,称为剩余价值。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的价值。
  价值增殖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2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但劳动力成为商品,却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特定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二是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两个基本条件是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劳动力商品也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这包括:(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劳动力商品还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2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是这两个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根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资本主义劳动的特点:一是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属于资本家。
  24.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
  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两部分:必要劳动用于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剩余劳动用于生产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25.资本的本质
  资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厂房、机器、设备等等,但是这些物本身并不就是资本。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在本质上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能够带来价值的价值。
  2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人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上,不改变价值量,称作不变资本,用c来表示;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被工人用于购买生活资料,而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再生产出来,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其价值量是可以改变的,称作可变资本,用v来表示。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有重要意义:(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即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它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27.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土地、设备、原材料等与具体劳动一起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离不开土地、设备、原材料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使用价值生产的物质要素和条件,所以它们和具体劳动一起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土地、设备、原材料等本身不创造价值。
  28.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m)同可变资本(v)的比率。它表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工人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剩余价值率有提高的趋势,它表明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加深。
  表示方法:物化劳动表示法:m′=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m /v;活劳动表示法:m′=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29.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就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绝对延长工作日或增加劳动强度,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的剩余价值的方法。相对剩余价值,就是在工作日总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都是资本家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两种基本方法。二者的共同点在于,无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还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物质技术基础不同,从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资本家主要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来榨取绝对剩余价值。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就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榨取相对剩余价值。在现实中这两种方法往往是结合使用的。
  30.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也是工人的剩余劳动。由于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单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实现的。
  31.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劳动的报酬。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资本家和工人的买卖关系中,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能成为商品的是劳动力,劳动不能成为商品。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区别劳动力和劳动,是揭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的关键。
  32.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再生产就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再生产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的特征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因而总是伴随着资本的积累。
  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作为资本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惟一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一方面,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动机;另一方面竞争规律从外部强制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迫使他积累。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33.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表示。从资本积累的规律来看,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主义生产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
  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求引起相对人口过剩,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所造成的大量失业现象,它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34.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使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方式 (2006年单选题第21题)。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A.资本循环 B.资本积聚   C.资本周转 D.资本集中 【BD】
  资本积聚指单个资本因积累而在生产规模上的扩大。积聚有两个特征:(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生产资料在单个资本手中积聚的发展,要受社会财富增加的限制。(2)社会资本分散在许多单个资本家手中,他们彼此相互竞争,相互排斥。
  资本集中是资本通过吞并和联合而扩大,是资本个体独立性的丧失。它与资本积聚不同之处在于:(1)它不是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积累而增大,而是现有资本的重组。(2)它不受社会财富绝对增长或积累的绝对界限的限制。资本集中的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是竞争和信用。竞争使大资本吞并小资本,而信用则一方面加强了竞争,另一方面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发展和资本的联合。
  3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当它不被看作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产物,而是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转化为利润,用p表示。而商品价值从W = c + v + m转化为 W = k + m,现在进一步转化为W = k + p,掩盖了利润的来源。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是:它们本来是一个东西,所不同的,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而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这种现象形式歪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36.利润率
  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叫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表示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利润率在量上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利润率掩盖了剥削程度。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原料价格的变动。
  37.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2004年不定项选择题第19题)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
  C.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  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
  E.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BCD】
  
  平均利润率是指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间竞争的结果。竞争围绕争得有利的投资场所展开,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即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直到利润率大体平均时才停止下来。所以,利润率平均化过程实际上是资本家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38.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就不再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出售了。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形成为前提的,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生产价格形成后,生产价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价值规律作用形式就变成价格随供求关系的变化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
  先进企业由于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数,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仍可以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39.商业资本及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就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是商品资本独立化的形式,是专门在商品流通领域发挥作用的职能资本。商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2006年单选题第6题)。
  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
  A.商业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 【A】
  商业资本家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叫商业利润。大致相当于平均利润。商业利润来自生产领域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由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40.借贷资本及其特点
  借贷资本就是为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另一个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具体来自于职能资本即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运动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本。
  借贷资本有三个特点:第一,它是一种资本商品,兼有资本和商品两重属性;第二,它是一种所有权资本或财产资本,即凭借资本所有权就可以直接取得资本收益的资本;第三,它具有自身独特的循环运动公式:G-G'。这个公式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因而借贷资本是一种最具拜物教的资本。
  利息是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分为企业利润和利息两部分。
  利息率等于利息与借贷资本的比率。利息率小于平均利润率。影响利息率的因素有平均利润率与借贷资本供求状况。 0< 利息率< 平均利润率。
41.银行及银行利润
  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债权人与债务人借贷关系中介的资本主义企业。银行资本的构成: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银行利润是由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减去银行业务费用形成的;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 [2] 下一页  

转帖于 医学全在线 www.med126.com
广告加载中....
文章录入:凌云    责任编辑:凌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西医综合的复习
    2007考研政治核心知识精粹(二
    2007考研政治核心知识精粹(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68个热点
    毛泽东思想概论44个热点问题
    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考研英语大纲高频词汇Mp3朗读
    理科生怎样拿到政治高分
    考研难点复习:政治经济学中
    2006年政治哲学部分需要特殊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诉我们,欢迎您对本站提出意见和建议! 站长:凌云 皖ICP备06007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