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生理学 > 正文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系统神经元,神经纤维突触神经递质.受体学说.神经营养性作用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8/24 字体:

 

  (四)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神经元的细胞体与轴突是一个整体,胞体和轴突之间必须经常进行物质运输和交换。实验证明,轴突内的轴浆是经常在流动的。轴浆流动是双向的,一方面部分轴浆由胞体流向轴突末梢,另一方面部分轴浆由轴突末梢反向流向胞体。胞体内具有高速度合成蛋白质的结构,其合成的物质借轴浆流动向轴突末梢运输;而反向的轴浆流动可能起着反馈控制胞体合成蛋白质的作用。在组织培养或在体的神经纤维中,用显微镜观察确实见到轴浆内颗粒具有双向流动的现象。用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蛛网膜下腔中,可以见到注射物质首先被神经元的细胞体报到,而在胞体内出现,然后逐渐在轴突近端轴浆内出现,最后在远端轴浆内出现,说明轴浆在流动。如果轴突中断,思浆双向流动被阻断,则远侧断端和近侧断端及胞体都受到影响;因此变性反应不仅发生在远端正,也发生在胞体。

  目前知道,自胞体向轴突末梢的轴浆运输分两类。一类是快速轴浆运输,指的是具有膜的细胞器(线粒体、递质囊泡、分泌颗粒等)的运输,在猴、猫等动物的坐骨神经内其运输速度为410mm/d。另一类是慢速轴浆运输,指的是由胞体合成的蛋白质所构成的微管和微丝等结构不断向前延伸,其他轴浆的可溶性成分也随之向前运输,其速度为1-12mm/d。

  轴浆流动的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在缺氧、氰化物毒化等情况下,神经纤维的有氧代谢扰乱使ATP减少到50%以下时,快速轴奖学金流动即停止,说明它是一种耗能过程。有人提出与肌肉收缩滑行理论相似的假说,来解释快速轴浆流动。认为囊泡等有膜的细胞器的运输与微管成微丝的功能有关,微管的成分与肌纤蛋白相似,微管上含有结合点和ATP,囊泡膜上有ATP酶和能与微管相附着的结合点;ATP酶作用于ATP,后者放出能量使微管与囊泡膜发生附着结合,而后又脱离接触,如此推动囊泡不断与下一个结合点相附着,造成囊泡等有膜细胞器沿着微管向前推移。

  目前对由轴突末梢向细胞体方向的逆向轴浆流动了解得比较少。这种逆向流动的速度约为快速顺向运输速度的一半左右。有人认为,伤风毒素、狂犬病病毒由外周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的机制,可能就是逆向轴浆流动。近年来,运用辣根过氧化酶方法研究神经纤维的发源部位,其原理也是因为辣根过氧化酶能被轴突末梢摄取,并由轴浆流动转运到神经纤维的细胞体。

  二、神经元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一)经典的突触概念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原生质相连,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仅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引相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主要的突触组成可分为三类:①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②轴突与树突相接触;③轴突与轴突相接触(图10-1)。突触有特殊的微细结构,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首先分成许多小支,每个小支的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贴附在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表面。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突触的接触处有两层膜,轴突末梢的轴突膜称为突触前膜,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胞体膜或树突膜则称为突触后膜,两膜之间为突触间隙。一个突触即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突触前膜和后膜较一般的神经元膜稍增厚,约7.5nm左右。突触间隙约20nm左右,其间有粘多糖和糖蛋白(图10-2)。在突触前膜内侧有致密突起,致密突起和网格形成囊泡栏栅,其间隙处正好容纳一个囊泡;因此设想,这种栏栅结构具有引导囊泡与突触前膜接触的作用,促进囊泡内递质的释放。在突触小体的轴浆内,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和大量聚集的囊泡(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的直径为20-80nm,它们含有高浓度的递质(图10-3)。不同突触内含的泡大小和形状不完全相同,释放乙酰胆碱的突触,其小泡直径约为30-50nm,在电镜下为均匀致密的囊泡;而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小泡,直径为30-60nm,其中有一个直径为15-25nm的致密中心。突触小泡在轴浆中分布不均匀,常聚集在致密突起处。

图10-1 突触类型

甲: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乙:轴突与树相接触丙:轴突与轴突相接触

图10-2 神经突触示意图

甲、乙:光学显微镜所见 丙、丁:电子显微镜所见

图10-3 突触结构模式图

显示囊泡栏栅引导囊泡与突触前膜接触

  由于突触传递功能有兴奋性的抑制性两种,因此有人认为,突触在形态上也可能存在两种类型。例如,有人观察了小脑皮层内突触的形态特征,见到所有平行纤维与哺肯野细胞之间的兴奋性突触的小泡呈圆于形,而篮状细胞与哺氏细胞之间的抑制性突触小泡呈扁平形;由此认为,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的突触小泡有形态学上的区别。兴奋性突触的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它对突触后膜的作用是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的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它对突触后膜的作用是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参见本章第二节)。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一般都分支形成许多突触小体,与其后的神经元构成突触,所以一个神经元能通过突触传递作用于许多其他神经元。另一方面,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可以接受许多神经元的突触小体构成突触,因此一个神经元又可接受许多不同神经元的作用。据估算,一个脊椎前角的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上可有2000个左右突触,而一个大脑皮层锥体细胞则约有30000个突触。

  (二)是突触

  神经元之间除了上述的经典突触联系外,还存在电突触。电突触的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参见第二章),是两个神经元膜紧密接触的部位。两层膜间的间隔只有2-3nm,连接部位的神经元膜没有增厚,其旁轴浆内无突触小泡存在(图10-4)。连接部位存在在沟通两细胞胞浆的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这些通道而传递电信号,这种电信号传递一般是双向的。因此,这种连接部位的信息传递是一种电传递,与经典突触的化学递质传递完全不同。电突触的功能可能是促进不同神经元产生同步性放电。电传递的速度快,几乎不存在潜伏期。电突触可存在于树突与树突、胞体与胞体、轴突与胞体、轴突与树突之间。

图10-4 几种不同形式突触的模式图箭头示传递方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第一节 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电生理检查(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
第三章 血液总论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