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断
根据病史及症状,诊断多不困难,但应明确瘘管的性质和部位,可用窥阴器及手指触诊来确定。暴露不够满意时,可用导尿管或探针探测来查明。
瘘孔较小不易查清时,可在阴道内放置干净纱布一块,经导尿管将美兰或龙胆紫稀释液注入膀胱内,抽出纱布,根据纱布上染色部位来确定瘘的部位。如纱布被打湿但不染色,可重新放入纱布,从静脉注射0.4%靛胭脂3~5ml,5~7分钟后阴道内纱布如染有淡兰色,说明系输尿管阴道瘘,必要时行肾盂输尿管造影。
少数经上述检查仍不能确诊时,可行膀胱镜或尿道镜检查。
五、预防
提高产科工作质量与妇科手术技术,绝大多数尿瘘是可以避免发生的。认真执行产前检查,正确处理异常分娩,防止滞产或第二产程延长,如膀胱及阴道受压过久,疑有损伤可能者,产后应放置导尿管,持续开放8~12天,使尿流通畅,保持膀胱空虚,改善组织血运,有利受伤组织的恢复,有可能防止尿瘘形成。
六、治疗
以手术为主。因局部病变(癌、结核)造成者,先针对病因治疗,然后再根据病情考虑修补术。
(一)手术时间的选择 器械损伤的新鲜清洁瘘孔应立即修补。如因感染、组织坏死,当时不能修补或第一次修补失败者,应在3~6个月后,待局部炎症水肿充分消退以后再行修补。有的瘘孔不太大,2个月自愈者也属可能。手术宜在月经净后3~5天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
(二)手术途经的选择 主要经阴道修补。瘘孔部位较高者可经腹(腹膜外或腹腔内)切开膀胱或于膀胱外进行修补,或经阴道与经腹部联合手术。
(三)术前准备 目的在于创造手术有利条件,促进伤口愈合:⑴控制炎症,如皮炎、尿道感染等;⑵老年或闭经患者,给少量雌激素,促进阴道上皮增生变厚,有利伤口愈合;⑶疤痕严重者,术前给肾上腺皮质激素、透明质酸酶或糜蛋白酶等促使疤痕软化;⑷术前作尿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便于术后抗生素的选择应用。
(四)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根据瘘孔的部位、大小及手术难易,采用保留导尿管或耻骨上膀胱造瘘,保证膀胱引流持续通畅。多饮水,增加尿量,以达到自身冲洗膀胱的目的,每1~2小时记录尿量1次,如未及时发现导尿管阻塞,易导致手术失败;导尿管一般放置8~12天,时间太短,影响伤口愈合,太长,易引起感染;应保持大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