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是一种使病人本能地想通过搔抓达到缓解的感觉。
病因学
瘙痒只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可伴发于原发性皮肤病或全身性疾病。瘙痒严重,皮损明显的皮肤病包括:疥疮,虱病,昆虫叮咬,荨麻疹,异位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扁平苔藓,痱子和疱疹样皮炎。皮肤干燥(特别是老年人)常会引起严重的全身瘙痒。
伴有明显全身瘙痒而无皮肤损害的全身性疾病有梗阻性胆道疾病,尿毒症(常伴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淋巴瘤,白血病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瘙痒症也可以发生在妊娠后期。许多药物(如巴比妥类和水杨酸盐)可以引起瘙痒。未被证实伴有全身性瘙痒的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和许多类型的内脏癌。纯精神因素引起的瘙痒不常见。
症状和体征
持久的搔抓可引起皮肤潮红,线状风团性丘疹,表皮剥脱性丘疹,皲裂和沿着搔抓线分布的结痂,这些继发性损害可能会掩盖原来的疾病。苔藓化和色素沉着可以是长期搔抓和摩擦的结果。偶尔有的病人诉说有严重的全身性瘙痒,但很少发现有搔抓或摩擦的体征。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治疗
首先要发现并去除引起全身性瘙痒的病因。如果没有明显的皮肤病,则必须探查潜在的全身性疾病或与药物有关的原因。
如果可行,停用所有药物或改用其他化学结构不相关的药物。避免穿有刺激性的(如羊毛织物)或过紧的衣服。洗澡简单化或减少洗澡次数同时用温水洗澡,特别是在皮肤干燥的病人,否则会加剧全身瘙痒。润肤剂(如白凡士林或其他油质产品)在洗澡后皮肤仍潮湿时(皮肤上过多的水分应吸干)涂用是很好的湿润剂。避免使用合成的生物碱麻醉剂,但可以使用含0.125%~0.25%薄荷醇的洗剂或霜剂。皮肤照射中波紫外线和口服消胆胺对尿毒症和胆汁淤积引起的瘙痒症有治疗效果,有时对一些还未确诊的病人也有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很少能减轻没有皮炎的全身性瘙痒症。在皮肤干燥的老年病人,与润滑剂联合使用偶有效果。
如果瘙痒不是由于药物引起,可口服羟嗪类药(必要时10~50mg每4小时1次),对于较严重的病人,可以小量并逐渐增加剂量使用氯丙嗪或多虑平。如果抗组胺药物有效的话,主要是其有镇静作用。近十年来,一些镇静作用较小的新型抗组胺药逐渐问世,包括阿斯咪唑(astemizole),氯雷他啶(loratadin)和西替利嗪(cetirizine),这些新型抗组胺药对瘙痒症的治疗效果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