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第189节及下文青春期忧郁症)
儿童期存在抑郁症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相比成人中的表现,儿童中相对罕见有严重的情绪障碍,包括两极性情感障碍。
学龄期甚至学龄前期儿童抑郁近年来引起极大的关注。一些严重病例更多见有抑郁家族史,提示有遗传因素,有抑郁家族史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
症状,体征和诊断
儿童期抑郁症的基本表现与成人相同,但相对比较典型地与儿童的关系更大,如作业和游戏。症状包括悲伤的表情,淡漠和退缩,欢乐能力降低,有被人拒绝和讨厌的感觉,躯体不适(头疼,腹痛,失眠),阶段性滑稽和粗鲁的行为,持续的自我谴责。长期抑郁反映出相关的厌食,体重下降,失望,自杀动机。抑郁可以被过度好动,攻击性,反社会性行为所掩盖。
极端的激惹和攻击性,相对抑郁的情绪本身,是相当常见。当这些表现与典型的成人抑郁情感的症状和体征共存时,诊断为情绪障碍比调节障碍和行为障碍更合适。情绪障碍可以发生在精神发育迟缓的儿童中,但可以被躯体症状和行为混乱所掩盖。周期性的行为紊乱病史以及两极性疾病的家族史有助于鉴别诊断。
治疗
需要对家庭和社会环境进行评估,确定促使抑郁发生的压力因素。在对患儿直接治疗的同时,必须对家庭和社会环境采取适当的措施,治疗的重点在增强自尊以其延续作用。在急性发作时可能必须短期住院治疗。
对青春期前的抑郁,用抗抑郁药物的指征和剂量范围还没有确定;最好先用保守剂量然后再用加量剂量。虽然仍然在进行相应的研究,但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每日1~2.5mg/kg有辅助治疗效果。新的药物如氟非那嗪和丁氨苯丙酮(bupropion),已经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但其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没有确定。针对个人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给药,监测血浆药物浓度有助于确定最佳的药物剂量。血浆浓度在150~250ng/ml时,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浓度,但是儿童药物浓度的高限还没有确定。在开始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前,应进行心电图检查。在整个治疗期间,应监测PR间期和QRS波的特征。临床医生必须警惕"开关征",因为儿童期发作的抑郁常常是两极性情感障碍的前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