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沟通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沟通(communication)是一个遵循一系列共同的规则互通信息的过程,人们通过沟通与周围的社会环境相联系。沟通的过程由六个基本要素所组成
1.信息沟通时的背景或情景 是指沟通发生时的场所或环境,它包括物理的场所、沟通的时间和每个参与者的个人特征等。相同的信息在不同的背景或情景下代表不同的意义,离开背景来理解沟通的内容往往会产生曲解。
2.信息发出者 是发出信息的主体,可以是个人、群体、组织。
3.信息 信息是沟通时发出者所要传递的、并能被接受者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观点、思想、情感、意见等。信息是沟通的灵魂。
4.信息传递途径 是信息传递的手段或渠道。它必须是信息接受者所能感受到的,通常是与感官通路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相关。
5.信息接受者 是接受信息的主体。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判断、理解、接受同样受教育程度、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情绪、推断能力的影响。
6.反馈 是指沟通双方彼此的回应。信息接受者受到信息后,经过整理、判断,将对信息的反应返回到信息发出者。
(二) 沟通的方式
1.语言性沟通 使用语言或文字形式进行的沟通称语言性沟通。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工具。
医疗机构中的语言交流分为互通信息性交谈和治疗性交谈两种。
(1)互通信息性交谈:互通信息性交谈的目的是获取或提供信息,如患者入院时护士收集患者健康信息及介绍医院环境、规章制度等过程,都属于此类交谈。
(2)治疗性交谈:又分为指导性交谈和非指导性交谈。①指导性交谈:由医护人员为患者提出问题的实质,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患者执行,其特点是交谈进程较快,效率较高,但患者主动参与少;②非指导性交谈:是一种商讨性的交谈,沟通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处于平等的地位,患者有较多的自主权参与决策,但比较费时。
为了确保语言性沟通的有效性,护士应评估患者的教育程度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尽量使沟通双方使用相同的语言系统,对系统的语言有系统的理解,避免使用患者不能理解的医学术语。
2.非语言性沟通 非语言性沟通是通过面部表情、目光接触、 姿态、手势、触摸、类语言等非语言形式进行的信息交流,它常常伴随者语言性沟通而发生。非语言性沟通更能反应一个人的真实感受,同样一句话可以由于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和效果。护士应特别注意自己的非语言性表达,同时要善于观察患者的非语言信息,提高护患双方的沟通效率。
非语言性沟通主要的形式有体态语言、空间效应、类语言等。
(1)体态语言:包括仪表、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姿态、手势、触摸等。
人的仪表包括相貌、身材、衣着、装饰等。患者的仪表可为护士提供身体状况、职业、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线索;护士的仪表也同样会影响患者对护士的认识,护士的仪表应整洁、端庄、美观、朴实和大方。
面部表情是最常用的非语言沟通方式,一个人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表达他的“喜怒哀乐悲惊恐”。护士在沟通中,善于从患者的面部表情了解到患者的真实状况,并应意识到自己面部表情的重要性,尽可能控制那些容易引起误解或影响护患关系的表情,如不喜欢、厌恶等。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目光接触是指眼神的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讯号。沟通中保持目光接触,可以表示尊重对方并表示在注意听对方的叙述。
身体的姿态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健康情况和自我概念。观察患者的姿态和步态,可为收集资料提供信息;护士的姿态应得体、落落大方。
手势在沟通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可以强调、加强、澄清或代替语言信息。如用热情的手势请对方坐下,会使对方感到轻松、不紧张。与聋哑人或不能说话的患者交流时,手势的运用是最重要的沟通方式。
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式。护士应掌握恰当运用触摸的技巧。
(2)空间效应:是指沟通双方如何去理解和利用他们在沟通中的空间和距离,它关系到个人空间和周围环境以及他们的相互影响。在沟通中,应尊重患者的意愿,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安全感,并保持合适的距离。人际交往的距离大致分为四种:①亲密距离:指沟通双方相距小于50cm;②个人距离:沟通双方相距50~100cm;③社会距离:沟通双方相距1~4m;④公众距离:沟通双方相距4m以上。在护患沟通中,医护人员应保持对距离的敏感性,注意距离的有效性和舒适感所起的作用。
(3)类语言:指伴随语言沟通时所产生的语速、语调、语气、语量、节奏、语言的流畅性及“嗯”、“哦”、“呀”等附加音,类语言的表达反映了人说话时的情绪、情感和态度。同样一句话,伴随不同的类语言,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