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原发性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遗传——在糖尿病病因中占重要地位。1型糖尿病具有遗传易感性;2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疾病。
(二)自身免疫——1型糖尿病人体内存在胰岛细胞抗体,医学.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多在病毒感染后触发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1型糖尿病。
(三)胰岛素抵抗
2型特别是肥胖者常伴有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
糖尿病主要病理改变:胰岛B细胞减少;大、医学.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中血管病变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是PAS(糖原物质)沉积于血管内皮下,引起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管腔变窄。微血管病变常见于肾、视网膜、神经等组织。
二、临床表现:多数起病缓慢。可见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一)症状
1.多尿——由于血中葡萄糖增多,超过肾糖阈而经肾脏大量排泄,尿液渗透压升高伴随大量水分排出,产生多尿。多可达3~5L/d以上。
2.多饮——继发于多尿失水,患者常烦渴多饮。
3.多食——葡萄糖大量丢失,体内能量来源减少而易饥饿,进食量明显增加。
4.消瘦——组织葡萄糖利用不好,则脂肪、蛋白质分解消耗增加,加之失水而体重减轻。
(二)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诱因——常见诱因为各种应激情况,如感染、手术、外伤、精神刺激等。也可由于饮食过量、治疗不及时或不充分、停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等。
(2)临床表现——早期酮症阶段仅有多饮、多尿、疲乏等,继之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嗜睡、呼吸深大,呼气中出现烂苹果味;后期脱水明显、尿少、血压下降、休克、昏迷,以至死亡。
(三)慢性并发症
1.大、中血管病变
2.微血管病变
3.神经病变
4.眼部病变
5.感染
6.糖尿病足
三、治疗要点
(一)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治疗方法,更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措施。其原则是通过科学的饮食维持正常的生理的需要,同时将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和保持血糖、血脂、血压的正常,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二)运动治疗
运动可改善糖尿病人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对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患者更为有利。
1.原则:强调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定时、定量。
2.运动强度及时间:一般每日坚持半小时左右,可酌情延长至lh.
运动时间:餐后一小时运动可达较好降糖效果,最好不要空腹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
(三)口服降糖药物
1.磺脲类——主要作用机制是刺激胰岛素分泌,适用于有一定胰岛功能、经饮食控制效果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
2.双胍类——可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糖糖,加速无氧糖酵解和抑制葡萄糖异生。适用于症状轻、体形肥胖的2型糖尿病,与磺脲类合用可增加降血糖作用。
3.α-葡萄糖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α-葡萄糖酐酶来延迟各种多糖在肠道的吸收,可降低餐后高血糖。
(四)胰岛素治疗
1.适应证
(1)1型糖尿病。
(2)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3)对口服降糖药无效的2型糖尿病。
(4)糖尿病合并应激及其他情况。
(5)糖尿病合并结核。
2.用法和用量
2型糖尿病病人一般选用中效胰岛素,于每天早餐前使用。1型糖尿病病人多需强化胰岛素治疗,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一般分别于早、午、晚餐前注射。强化胰岛素治疗时,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应注意及早识别和处理。
(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
1.胰岛素治疗
2.静脉补液.
3.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4.治疗诱因和并发症::包括休克、严重感染、心功能衰竭和脑水肿。
四、护理
(一)主要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糖代谢障碍、蛋白质过多分解消耗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
5.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有关饮食、活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二)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
①三餐热量分配
②食物的选择
2.运动治疗的护理
(1)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2)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
(3)作用及其预防:
1)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高血糖和酮症、心血管意外和运动系统损伤。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活动强度、时间、活动前进餐时间、食品种类、活动前血糖水平及用药情况有关。
2)副作用的预防:1型糖尿病人在活动前须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l5~30min为宜。
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身携带甜点心及病情卡,以备急需。
3.药物护理
(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
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低血糖多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胰岛素过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变而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应有计划地改换注射部位。
4.预防感染
(1)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2)进行皮下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
(3)预防糖尿病足关键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
5.并发症的护理
(1)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每l~2h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2)低血糖护理:当病人出现强烈饥饿感,伴软弱无力、恶心、心悸甚至意识障碍时,或于睡眠中突然觉醒伴皮肤潮湿多汗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发生低血糖时,采取的措施包括:有条件应先做血糖测定,然后进食含糖食物,静脉推注50%葡萄糖和肌注胰高血糖素。
五、健康教育
1.进行疾病知识教育,使病人基本掌握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施,治疗是终身的,以使病人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2.告诉病人饮食治疗对于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性,帮助病人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3.让病人了解体育锻炼在治疗中的意义,帮助其掌握体育锻炼的具体方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4.给病人讲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并讲解胰岛素和各种降糖药的药理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5,指导病人学会尿糖定性测定,有便携式血糖测定仪者向病人说明并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同时让病人了解尿糖和血糖测定的结果意义。
6.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每日应做好足部护理。
7.定期随访,一般要求每2~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并及时调整用药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