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 Filaria
丝虫是由吸血昆虫传播的一种寄生性线虫,虫体细长形如丝线而得名。寄生于人体的丝虫有八种,我国仅有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ia bancrofti)简称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Brugiamalayi) 简称马来丝虫两种。丝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形态:成虫 两种丝虫的形态基本相同,乳白色丝线状。雌虫6-10cm,尾部略向腹面卷曲,雌虫产微丝蚴;雄虫2-4cm,尾端向腹面卷曲2-3圈。
微丝蚴(microfilaria) 两种微丝蚴光镜下的形态区别如下:
──────────────────────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大小 244-296×5.3-7.0μ 177-230×5-6μ
体态 柔和,弯曲较大 硬直,大弯上有小弯
头隙 短,长宽比1:2或1:1 长,长宽比2:1
体核 圆形,大小均匀,清晰可数 椭圆,重叠,不易分清
尾核 无 两个
──────────────────────
生活史:1、寄生部位:淋巴系统 2、感染阶段:丝状蚴
3、 感染方式及途径:蚊虫叮咬的伤口
4、中间宿主:蚊。蚊体内发育时间班氏丝虫10-14天;马来丝虫6-6.5天 5、成虫寿命:4-10年。6、微丝蚴寿命2-3月;具有夜现周期性。
致病:1、机理:丝虫寄生引起淋巴组织的变态反应,使淋巴瓣膜受损,导致淋巴回流障碍,引起淋巴水肿,刺激组织增生,纤维化,变厚、变硬。局部医学三基血供减少,易合并细菌感染。
2、临床表现:(1)急性期:丝虫热,淋巴结炎,逆行性淋巴管炎(包括精索炎、睾丸炎和附睾炎)。(2)慢性期:象皮肿、乳糜尿及睾丸鞘膜积液。马来丝虫不寄生在深部淋巴组织,所以马来丝虫病仅表现有象皮肿。
诊断:首选厚血膜法。低密度流行区可采用微孔滤膜法。
流行与防治:班氏丝虫病世界流行,马来丝虫病分布在亚洲,丝虫病是WHO重点控制的六大热带病之一。丝虫病流行于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山东、台湾和海南仅有班氏丝虫病流行。
丝虫病治疗首选药物海群生。在流行区推广使用海群生食盐的做法加快了我国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步伐。WHO将此经验在世界范围内推广。防蚊灭蚊是控制丝虫病的关键措施。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简称旋毛虫,是一种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小肠和肌肉内的线虫,由其引起的旋毛虫病对人体危害很大,严重感染时常能致人死亡。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形态:成虫 线状,微小,雌虫3.0-4.0mm,产新生幼虫;雄虫1.4-1.6mm。两性成虫的生殖器官均为单管型。
幼虫 新生幼虫大小约为124μm×6μm。寄生在宿主横纹肌细胞内的幼虫,长约1mm,卷曲于梭形的囊包中,称之为幼虫囊包。
生活史:1、寄生部位:成虫寄生在小肠,幼虫在横纹肌内
2、感染阶段:幼虫囊包 3、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4、生活史特点:成虫和幼虫寄生在同一宿主体内,在发育和完成生活史过程中,无外界的自由生活阶段,但必须通过吃不熟的肉,才能更换宿主使虫种延续。5、雌虫寿命:1-2月
致病:旋毛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幼虫,病情轻重与幼虫囊包的数量、活力和侵犯部位以及人体对旋毛虫的免疫力等诸多因素有关。轻者可无症状。重者患者可致死亡。其致病过程可分为连续的三个过程。1、侵入期 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粘膜发育为成虫的过程。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故又称为肠型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的症状。 2、幼虫移行期 指新生蚴侵入肌肉组织引起血管炎和肌炎的过程。主要病变部位在肌肉www.med126.com,又称肌型期。幼虫移行时所经之处可发生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烧、浮肿(以眼、脸面部常见)、全身肌肉酸痛、压痛,以腓肠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疼痛最明显,有的还可出现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还可表现有肺炎、胸膜炎和心肌炎等。患者可因心力衰竭、呼吸道并发症而死亡。3、成囊期 为受损肌细胞修复过程。患者全身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肌肉疼痛仍可持续数月。
诊断:病原诊断靠横纹肌活检,镜检幼虫,但阳性检出率仅50%左右,所以旋毛虫病的诊断常参考免疫学检查方法。
流行及防治:旋毛虫病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多种哺乳动物有自然感染。动物之间的广泛传播是通过相互残食的“食物链”来完成的。而人类的感染主要因为食入不熟的肉类。预防的关键是把住病从口入关,不吃生的或不熟的肉类。治疗本病首选的药物是阿苯达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