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医学微生物学 > 南华大学 > 正文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实验二十三 细菌耐药基因的重组
来源:南华大学资源网 更新:2013/9/10 字体:

第四部分  分子微生物学实验方法

基因重组可通过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等方式进行。本部分所选的细菌耐药基因的重组实验属转化和接合的范畴。

分子诊断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生物科学技术,其最大的优点在于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并适用于快速诊断;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主要方法可分为核酸检测和蛋白质检测二大类。本部分主要介绍几种最常用的分子诊断方法。

实验二十三  细菌耐药基因的重组

一、细菌质粒的提取与转化

细菌的子代具有与亲代相同的特征,这由细菌的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决定。但有些遗传特性是由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质粒所编码的,如抗药基因即可存在于质粒上。这种特性可以通过质粒的传递,在同种或种属关系相近的细菌间转移,使细菌产生广泛耐药性。

本实验以碱裂法提取耐氨苄青霉素供体菌E·coliTG-1 (Amps)的质粒DNA,并以冰预冷CaCl2溶液处理对氨苄青霉素敏感的受体菌JM109,制备感受态细胞;在42℃短暂热休克作用下,可提高接受外源DNA的效率,从而使JM109接受质粒转为耐氨苄青霉素菌。

【材料】

1.菌种:供体菌E·coliTG-1 (含Amps质粒);受体菌JM109株。

2.LB培养基:10g/L蛋白胨,5g/L酵母浸出液,10g/LNaCl,960ml双蒸水;加5M/LNaOH调PH值至7.0;定容至1L,高压蒸汽(1.034×105Pa)灭菌20min备用。

3.STE溶液:0.1mol/LNaCl;10mmol/L Tris·HCl;1mmol/LEDTA,pH8.0。

4.溶液Ⅰ:50mmol/L葡萄糖;50mmol/L Tris·HCL,pH8.0;10mmol/LEDTA,pH8.0;高压蒸汽灭菌15min,存于4℃。

5.溶液Ⅱ:(临用时配)0.2mol/LNaOH(临用前用10mol/L NaOH储存液现用现稀释);1%SDS。

6.溶液Ⅲ:5mol/L乙酸钾60ml;冰乙酸11.5ml;双蒸水28.5ml;配制成100ml量,4℃冷藏备用。

7.酚∶氯仿(1∶1)液、无水乙醇和70%酒精、含RNA酶的TE溶液(pH8.0)、氨苄青霉素(Amp)250mg/ml、0.1mol/LCaCl2等。

【方法】

1.碱裂法提取质粒DNA:

(1)将供体菌接种入2~5ml含100μg/mlAmp的LB培养基中,37℃摇床培养过夜,使细菌生长繁殖旺盛。

(2)将菌液用移液器移至1.5ml EP管离心,13000rpm离心30s,沉淀菌体。

(3)弃上清,菌体沉淀物加入STE液,使菌体充分悬浮后13000rpm离心30s,吸去培养液,使细菌沉淀尽可能干燥。

(4)加入冰预冷的溶液Ⅰ100μl,剧烈振荡混匀菌液。

(5)加入新配置的溶液Ⅱ200μl,盖紧管口,快速颠倒EP管5次以混匀内容物,使整个EP管内壁均接触有溶液,冰浴5min。

(6)加入冰预冷的溶液Ⅲ 150μl,温和振荡约10s以混匀溶液,置冰上3~5min。

(7)13000rpm离心5min,将上清液转移至一新EP管,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1∶1)液。

(8)混匀溶液后,13000rpm离心2 min,将上清液转移至一新EP管,加入双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双链DNA。振荡混合,于室温放置2min。

(9)  13000rpm离心5min,小心吸去上清,倒置EP管于纸巾上,以使所有液体流出,加入1ml70%酒精,4℃洗涤沉淀。

(10)13000 rpm离心5min,尽量弃尽管内液体,打开管口室温干燥10min或37℃温箱内置5~10min以尽量除去残留液体。

(11)加入30~50μl含RNA酶(20μg/ml)的TE溶液溶解沉淀,振荡后置-20℃冰箱内保存。

2.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要求无菌操作。

(1)取受体菌JM109接种入5mlLB培养基中,37℃摇床过夜。

(2)取菌液100μl接种至5mlLB培养基中,37℃水浴摇床振摇培养1~2h。

(3)取菌液在波长650nm OD读数在0.75左右即可。

(4)取1.5ml置冰预冷的EP管中,冰浴5min,13000rpm低温离心30s,沉淀菌体。弃上清,倒置管口约1min。

(5)加入500μl冰预冷的0.1mol/LCaCl2溶液,轻轻吹打混匀溶液,置冰上5min,再13000rpm低温离心30s,收集菌体。

(6)加入150μl冰预冷的0.1mol/L CaCl2溶液,轻轻吹打混匀,即为感受态细菌。冰浴30min后可立即使用,也可置4℃12~24h内使用。

3.质粒DNA的转化:

(1)取制备好的上述感受态细胞150μl轻轻混匀加供体菌质粒DNA10μl,混匀后置冰浴中30min;再42℃热休克90s;冰浴2min后加入800μlSOC培养基37℃水浴摇床振摇培养1h;再取培养液100μl,移入含Amp的LB琼脂平板上,用涂布棒涂布均匀,37℃培养过夜,如有转化成功的受体菌,即可以生长。

(2)对照

未经质粒DNA转化的受体菌100μl,接种于含Amp的琼脂平板上,37℃培养过夜,不应生长,但接种于不含Amp的琼脂平板上,37℃培养过夜,可以生长。

(3)结果判断

因本质粒携带Amp的耐药基因,故通过转化进入受体菌后,可使原来对Amp敏感的受体菌成为耐药菌,可在含有Amp的琼脂平板上生长。

二、细菌间耐药基因的转移-接合

细菌的耐药基因既可通过质粒转化的方式,在亲缘关系相近的细菌间转移;也可在亲缘相近的细菌间通过性菌毛的接触,将耐药菌(供体菌)的耐药质粒基因转移至不耐药的细菌(受体菌)菌体内,使受体菌同样获得与供体菌相似的耐药遗传性状,这种传递遗传基因的方式,称为接合。

【材料】

1.菌种:对链霉素敏感的福氏痢疾杆菌株、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株、对链霉素耐药的大肠杆菌。

2.培养基

(1) 肉汤培养基、肉汤琼脂斜面培养基、SS平板、双糖铁培养基。

(2) 微量www.med126.com/zhicheng/发酵管: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5种单糖发酵管,蛋白胨水、枸橼酸盐微量管。

(3) 含100μg/ml链霉素SS平板;将配制成的普通SS培养基在烧瓶内煮沸,待冷却至50℃以下时,加入链霉素注射液,使成相应浓度,立即摇匀后倾注平板。

3.诊断血清:福氏痢疾杆菌诊断血清。

4.抗生素:链霉素每安瓿含粉剂1g,用时加注射用水稀释(加4ml注射用水后,每ml含0.25g)。

【方法】

1.将3株细菌分别接种于SS平板上,37℃培养24h,以证明SS平板适宜于上述3株细菌的生长。福氏痢疾杆菌不分解乳糖,菌落为无色透明;大肠杆菌分解乳糖,菌落呈粉红色。在普通SS平板上,3株细菌均生长良好。

2.将3株细菌分别接种于含100μg/ml链霉素SS平板上。结果,敏感的福氏痢疾杆菌、敏感的大肠杆菌不生长;耐药的大肠杆菌能生长,出现粉红色菌落。

3.正式试验(接合):将3株细菌分别移种于肉汤培养基内,37℃培养12h后,取4份敏感的福氏痢疾杆菌液分别与敏感的大肠杆菌、耐药的大肠杆菌各1份,分别混合于无菌试管内。置37℃,室温或4℃2~3h后,接种于含100μg/ml链霉素的SS平板上,37℃培养18~24h,取出观察结果。结果显示,在接种敏感的氏福痢疾杆菌与敏感的大肠杆菌混悬液的SS平板上无菌落出现;在接种敏感的福氏痢疾杆菌与耐药的大肠杆菌混悬液的SS平板上,出现无色透明与粉红色二种菌落。

4.细菌鉴定:在含100μg/ml链霉素SS国家医学考试网平板上挑选2个无色透明菌落,分别接种双糖管中。37℃培养24h,双糖铁培养基上层仍为红色,下层转为黄色,无动力。然后取双糖铁培养基中的细菌接种葡、乳、麦、甘、蔗5种单糖微量管,及枸橼酸盐、蛋白胨水微量管中,37℃培养24~48h,鉴定其生化特性是否符合福氏痢疾杆菌。再取双糖铁培养基中的细菌,与抗福氏痢疾杆菌诊断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观察是否会发生特异性凝集反应。

通过上述步骤鉴定,可以证明:在含100μg/ml链霉素SS平板上新出现的无色透明菌落为获得了耐药基因的福氏痢疾杆菌。

相关文章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稿:第三节 产后排尿异
 电子教材:第五节 眼与儿科病
 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材(中文):第二节 机体的代
 人体解剖学授课教案:理论授课教案总论、运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参考文献
 药理学教案:第二十五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