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 | 赵久波 | 课程名称 | 心理健康教育 | 课次编号 | 4 | |
授课日期 | 2006 | 授课年级 | 一年级本科 | 授课方式 | 理论课 | |
授课内容 |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 学时数 | 3 | |||
教 学 目 的 | 1.了解自www.med126.com/shouyi/我意识的有关理论知识; 2.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常见偏差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掌握培养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方法。 | |||||
含 主重 要点 内、 容难 点 | 内容提要: 一、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的概念 2.自我意识的结构 3.自我意识的特征 二、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困扰 1.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自傲、自卑、虚荣 3.独立感、依赖感、逆反心理 4.理想与现实距离过大 5.主观需求的偏斜与客观现实的冲突 三、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1.全面认识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 3.提升自我效能 www.med126.com/Article/重点: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难点:健康自我意识心理调节的理论与实践 | |||||
复 习 思 考 题 |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自己的自我意识及存在的困扰? 2.结合自己的实际,你认为自己该怎样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 | |||||
教参 考 文 材献 | 教 材: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程》,由张小远,解亚宁主编 | |||||
教 研 室 意 见 | 主任(教学组长): | |||||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用纸
教 学 内 容 | 时间 分配 | 媒体选择 | |||||||||||||||
导言: “认识自我“这句镌刻在古希腊戴尔菲城那座神庙里惟一的碑铭,犹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创办了一所学校,在这个学校的门口立着这样一块牌子:"认识你自己。"仅仅五个字道出了一个千百年来困扰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命题。当我们避开外界的喧嚣,静下心来,常常发现令我们困惑最多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尤其是在青年期,也正是我们军营多数人所处的年龄。宁静的夜晚,仰望着深邃的天空,我们会经常扪心自问:"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大社会里、小环境中我究竟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我行不行呀?""别人怎样看待我呢?"、"我应当成为怎样一个人呢?"、"我怎样改变现状成为理想中的那种人呢?"通俗地说,这些就叫做自我意识。 静坐观心,真妄毕现。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与结构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一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我的一切。包括三个层次:自我的生理状况(如身高、身材、形态等)、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性格兴趣等)及人际关系(如人己关系、群己关系等)三个层次的认识;简言之: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一个联结个体、社会影响和社会行为的概念。 由于自我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结构,它既包含生物的、生理的因素,又包含社会的、精神的因素,因此,自我意识的内容和形式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 1.从内容上看,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大致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和道德自我。 (1) 生理自我是最原始的形态,是个人对自己身躯(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等)的认识及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的感受等,包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如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 例:大学生对自己相貌的评价 (2) 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的意识。即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及自己与他人相互关系的评价和体验。是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经济状况、声誉、威信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如是否受人尊重和信任?在集体生活中举足轻重还是无足轻重?它的一个突出表现是:自我控制,自我控制包括坚持性和自制力。 (3) 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即对自己心理品质地自我认识和评价。主要是对自己个性心理特征的意识。包括对自己性格、智力、态度、爱好等的认识和体验。它的发展是同个体的生理、情绪、思维(包括性成熟、想象力丰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相联系的,主要表现在自我体验、成人感、性意识、自我反省和自我意识的矛盾性等方面。即自己的理解力、记忆力强还是弱?思维敏捷还是迟钝?做事果断不果断? (4) 道德自我是指对自己遵守道德行为规范、遵守法纪、思想政治品质、生活和思想作风等方面地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2 从形式上看 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 ,分别 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1) 自我认识属于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回答的问题是:“我是谁?”,“我怎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主要的方面 ,集中反映着个体自我认识乃至整个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 (2) 自我体验属于自我意识的情感成份,是伴随着自我认识产生的内在感受,反映为对自己的满意状况。主要涉及“我是否喜欢自己”,“我是否满意自己”等,主要是一种自我的感受。包括自尊感、自卑感、自豪感、自信、内疚等 ,其中自尊感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 (3) 自我调控属于自我意识的意志成份 ,是一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支配和掌握,即指一个人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能自觉调节自己的情感冲动和行为。它主要涉及“我如何成为自己理想的那种人”,“我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更有自信的人”。包括自主、自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实际上通过自我调节,使自己的行为适合于周围的情境。 自我认识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基础,自我体验能强化(含正强化和负强化)自我调控,自我调控的结果又会强化、校正、丰富自我认识。以上三者互相联系、有机组合、完整统一,成为一个人个性的核心内容。
总之,自我意识不是个别的心理机能,而是一个完整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自我意识是个体心理的调节结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体验和控制。体现着一个人的成熟度,决定着人个性心理的发展水平。是隐藏在个体内心深处的心理结构,虽然它是客观存在的,但难以把握。 (二)自我意识的特征 (1)自我意识的社会性——詹姆斯、中国人的大我与小我、理想与现实人格 中国人的社会教化 内容:推崇自制、喜欢自谦、强调自强、强调去小我成大我 方法:以服从与限制为纲的教化方法; 主张实践为先的教化路径; 注重耻感的培养; 法情并重的教化手段; 多元化的教化代理。 自我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社会个体本身的社会属性的反映。 社会性是自我意识的本质属性。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变化都是受社会环境所制约的。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就是个性社会化的过程。在社会环境中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情况下,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萌发的。人只有处于人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育成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产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对自己的认识,意识到自我的社会存在,在社会关系中所处地位,即形成了自我意识。所以,一个人通过社会化形成了“自我“,认识到自己是什么人,有什么特点,自己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等。 (2)自我意识的能动性——马斯洛自我实现、积极心理学、成功学火爆的启示 自我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个人不仅能根据客观评价和自我实践形成对自己的意识,而且能根据自我意识来控制和调整自身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就是指人能自觉、主动地认识、调节和控制自己。 个体的能动性使个体不仅自觉积极认识自我,而且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鼓励、自我教育。例如,在同一社会环境中地不同的人,有的能够客观评价自我,表现出谦虚好学,不断进取;而有的人则相反。 (3)自我意识的同一性——埃里克森、弗洛伊德 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指自我意识的协调统一性。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受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影响,但这些影响又是通过个体的具体生理、心理实现的。是在个体单独活动与社会交往的互动中完成的,自我意识是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本身的一种稳定的意识。但从青年期以后,个体对自我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会保持一贯,表现为前后同一的心理面貌。这种同一的心理面貌,使个体具有区别于其他人的个性。 (4)自我意识的形象性——人镜自我 自我意识,是从周围人们对自己的期待与评价过程中产生的主观体验而发展起来的,自己觉察到对方的态度与言语中所包含的内容,于是就丰富了自我意识的内容并产生分化,从人们对自己情感与评价的意识发展为自我态度。 库利指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可以作镜子,都能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就像我们可以在镜子种看到自己的面孔、体态、和服装一样,人们之所以引起我们的兴趣,是因为他们与我们自己有关……我们在自己的影象种,你设想自己的外貌、风度、目的、行为、性格、友谊等在他们的思想中怎样反映的,从而会以一定的程度影响着我们。(Cooley,1926) (5)自我意识的独特性——独特性模型 (6)自我意识的倾向性 ①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 ②自我服务偏见 ③个人神话与假想观众 ④自我障碍 ⑤巴纳姆效应 (三)自我意识的心理意义 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般都要经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心理成熟的标志,对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1.促进社会适应,和谐人际关系。大量的心理学实践证明,许多人社会适应不良及人际关系不协调是由于自我意识不健全或不正确造成的。如果一个人对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认识、体验不正确,尤其是在自我评价及自我概念上与客观的现实差距太大时,就可造成社会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不协调,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正确的自我意识通过正确的自我评价产生合理的理想自我,并且通过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群体双方不同的地位和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主动调节人际关系。对己、对人能够知己知彼,从而保持良好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维护心理健康。 2.促进自我实现,创造最佳心理质量。健全的自我意识通过合理的自我认识、良好的自我体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从而促进自我实现,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心理潜力。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自我实现是心理最健康和心理质量最佳的标志。 3.有助于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当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不能统一,或在理想的自我实现过程中受到挫折时,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能够自省,自觉地寻找其原因。一方面通过自我调节、控制,纠正心理偏差,努力缩小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差距;另一方面重新调整认识,形成新的"理想自我"的内容,使自己的心理行为个体化与社会化协调、平衡、完善发展。 4.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人类意识的最本质的特征、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分界线是自我意识。每个人的自我意识成了每个人的人格的核心。自我意识把人的愿望、爱好、欲念、习惯、利益结合成统一的体系,在日常生活中构成个人的内心世界,对人格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自我意识的发展程度来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成熟程度和心理水平。自我意识又称自我观念或自我观,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情绪的和意志的形式。因此,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可以从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态度、自己对自己的控制这三个方面来加以衡量。这就构成心理健康的三大标准。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体特点 人自出生8个月后,便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3岁以后,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从3岁至青春期,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他们虽然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主体,可以充分认识自己的行为,但却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不懂得情绪是自己的主观感受,不善于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世界,而大多是照搬成人的观点,尤其是自己认为威信很高的老师、学者的观点,以此作为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从青春期以后到成年的大约10年时间里,个体的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趋向成熟。他们逐步获得心理自我,开始关心自己的形象,关注自己的心理活动,不再简单地认同别人的观点,而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具有浓厚的主观性。大学阶段正是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阶段,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自我意识开始分化,并且迅速发展,自我矛盾开始出现。 进入大学以后,随着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心理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分化,并且迅速发展,导致矛盾冲突日益明显。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抱有幻想,而现实往往不是他们所想象的,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这种矛盾分化,使得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注意到“我”的许多细节,发生自我意识的改变,经过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而表现出各种激动、焦虑、喜悦与不安情绪。当理想自我占优势时,往往会将“客体我”萎缩到实际能力以下,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从而产生较强的自卑感,甚至放弃努力,形成自我怜悯或伤感的心理状态。相反,当现实自我占优势时,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自我陶醉,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担心暴露自己的缺点。另外,大学生自我意识中投射自我意识成份明显增强,人际关系也因此而变得较为复杂,同学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增多,常会产生自己不为别人所理解,常常要求别人理解自己,出现理解万岁的理念。 (2)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日益突出,但调控能力相对较弱。 由于自我意识的分化,“主体我”和“客体我”,“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的种种矛盾开始出现,随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作用下,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常常是矛盾的,对自己的态度也是波动的,对自己的调控常常是不自觉、不果断的。他们忽而看到自己的这一面,忽而又看到自己的另一面,时而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时而又高估或低估自己,时而感到自己很成熟,时而感到自己很幼稚,时而步入憧憬世界,仿佛回到了童年,时而又厌恶自己长大,时而对自己充满信心,时而又对自己不满,感到自己什么都不行等等。面对自我意识中的种种矛盾,大学生便开始通过各种活动来重新认识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调节矛盾中认识自己,完善自我。他们常常会问自己,“我聪明吗?”,“我长的美吗?”,“我的性格如何?”,“我有什么能力和特长?”,“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矛盾冲突和自我探究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就会在新的水平和方向上趋于一致,达到暂时的自我统一。然而新的自我意识矛盾又会产生,还需要不断地自我调控和自我探究。但大学生的这种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弱,往往需要借助外界环境的影响。既便如此,在自我意识的统一过程中,也会出现消极的、错误的、不利于心理健康的统一。例如想的多,做的少,自我认识清楚,但自我调控能力太低,过多关注自己,过于看重自己,而对他人、集体、社会考虑较少等。 (3)自我意识的矛盾转化不断进行,且渐趋稳定 在自我意识由“矛盾——统一——新矛盾——新统一”转化发展过程中,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生重大变化,由刚进校的“依赖性”和“盲目性”,渐渐转变为“想入非非”,到毕业前就显得沉稳多了。正是由于这种矛盾转化,使得大学生自我意识发生了明显的飞跃,个体之间出现了不同的差异,自我意识也逐渐趋向成熟。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大学生心理保健》3~27页) (1)大学生自我认识方面发展的特点 ① 自我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很大提高 自我概念就是我们怎样来看我们自己,是自我的认知部分。自我概念的四个相关的因素:身段上的自我概念、社会上的自我概念、情绪上的自我概念。才智上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能够知道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行为,包括体能表现、外表、和同辈的关系、和父母的关系。 大学时期的自我概念有了重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自我概念更丰富、更完整、更概括、更稳定。但由于社会的高评价,自觉社会责任重大,自己机认为自己已成了祖国的栋梁之材,自我概念往往偏高且不准确。 ② 自我认识更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大学阶段,大学生经常围绕个人发展,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主动积极的探索自我。大学生经常会思考一些涉及自我地问题,大学生总是对"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我应该成为怎样的人?""我的前途究竟如何?"这些问题十分感兴趣,而且期待获得较满意地答案,有时会将这种思考和期待体现在现实的行动中去。 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更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上升到更高的水平;经常参照周围的老师和同学进行自我评价,设想自己的发展或进行自我设计。能自觉的将自我的命运和集体、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经常考虑如何发展自我,如何为社会服务。 ③ 自我评价日趋完善而有具有不平衡性 随着大学生活的继续,大学生的知识增加了,社会经验丰富了,大学生善于根据社会、学校、集体和同学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地评价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且这时的评价逐渐变得全面、客观,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了较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无大的差异,自我评价逐渐从片面性向全面性发展,自我评价已从身体特点和具体行为的评价向个性品质方面的评价转化,大多数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基本与外界一致,并且能自觉按社会的要求来评价自己。 当然,大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仍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存在两极性:一是"高估自我",有着很强的优越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思维发展尚有水平不高的一面;二是"低估自我",这是因为自我期望水平偏高,引起学生对现实的不满,学习与生活缺乏科学的调节,适应能力差,易积累一定的挫折感,产生过强的自尊心等。这部分的内容在后面有详细的论述 。 (2)大学生自我体验方面发展的特点 自我体验是个体在自我评价地基础上对自己产生地情感体验。大学阶段可以说是一生中或各种社会群体中“最善感”的年龄阶段,大多数学生喜欢自己,满意自己,自尊、自信,好胜。其发展特点主要表现有: ①自我体验的内容日益丰富(《大学生心理保健》15~18页) a.独立感 独立感,是一个人力图摆脱别人的监督和管教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大学生在生理上已完全具备了成人的特点,明确意识到自己是社会主体 ,是社会的主人 ,迫切要求自立 ,渴望成才。喜欢独立思考和行动,不喜欢别人过多的干涉自己。参与意识突出 ,什么都想自己亲自去试试。 b.自尊心强烈 自尊心是指自我认可、接受和肯定的一种情感体验,大学生由于认识到自身的角色和存在的社会价值,渴望肯定自己和保护自己,对触及自尊心的刺激十分敏感。尽可能的使自己言行得到别人的尊重,以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本质是渴望一种与自己、家庭、朋友、周围环境以及其他事物的更深层的联系。大学生好胜、好强、上进心强,自信心足,满怀激情,不甘落后的心理十分突出,表现出强烈的自尊需要。 c.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是一相信自己精力和能力的自我意识倾向。多数学生的自信心十分强烈,不仅对自己的学历、充满了自信,而且对自己的能力也成满了信心。相信自己只要拼搏苦干,便能够应付困难,完成任务;相信只要自己肯苦干,环境就会改善,对自己有利。 d.好胜心强烈 好胜心是一个人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往往与自信心有密切联系。好胜心强的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希望能用行动表明自己是人生道路上的强者。例如:大多数学生把好胜心用在勤奋努力,博览群书,为将来的医学事业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好胜心本来是个体争取成功的一种积极的自我意识倾向,但有的大学生在学业上的好胜心超出了能力所及的范围,表现出逞强。 ② 自我体验的形式日益丰富 a.丰富性和波动性 大学生的自我体验是既丰富又复杂的,大学多彩的学习生活为他们发展自我体验的丰富性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自我认识的发展,大学生意识到自身的成长而产生成人感;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而产生义务感及爱国注意和集体主义的体验;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品德状况,而产生自豪、或自卑等的体验。 大学生的自我体验还会随情绪的波动表现出波动性,如情绪好的时候自我肯定多些,充满了自信,一旦情绪低落,自我否定就多些,容易产生自卑,内疚等情绪。在一项关于大学生自我体验基本情况的调查中,发现:男生自我体验的基调倾向于热情、憧憬、自信、紧张、急躁;女生则倾向于热情、舒畅、憧憬、愁闷、急躁。 b.内隐性和不稳定性 内隐性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心理活动开始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逐渐失去了儿童期的外露、直爽、天真、单纯、心理活动出现了内隐性。大学阶段,大学生有了自己的秘密,愿意有属于自己的小房间,在无人的时候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入日记,但此时的大学生,内心却强烈地想与人交往,不但交往得多,也想交往得深,希望能向自己的朋友敞开心扉进行交流。 大学生的独立欲望和自尊心比较强,不愿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轻易向人敞开,十分注重自己的面子,会有意无意地掩盖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内隐心理在军校大学生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妨碍了同学之间新的友谊关系的建立,这样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孤独感。大学生的自我体验还表现出不稳定性,时而信心百倍,情绪激昂;时而情绪低落、灰心丧气。 c.敏感性和情境性 随着自我认识的发展,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地许多方面都比较敏感,尤其是与他们相关的事物,很容易迅速引起情感情绪上的反应。凡是涉及“我”的及与“我的相关的事物或事情”都很敏感。学生开始重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威信,对他人的言行和态度十分敏感,对涉及自己的名誉、地位、前途、理想及异性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更易引起强烈的自我情绪体验。 敏感之中又带有情境性,这指在一定的刺激作用下,对自我产生了一种想象式的、灵感式的非逻辑体验。 (3)大学生自我控制方面发展的特点 ①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显著增强,自 我控制的水平明显提高, ②自我设计的愿望强烈 有强烈的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的愿望,大部分同学都奋发向上、力争成才,并且根据自我设计目标自觉调节行为。力图摆脱社会传统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们也能够自觉地根据社会的要求来调节自己不合实际的目标和动机。 但大学生自我控制的水平还不是太高,不善于及时、迅速地操纵自我追求的目标和行为,也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动。大学生的打架斗殴、违反校规校纪等现象就是不善于控制自我的结果。 ③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 4. 网络中的自我 二、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困扰 1.过多的自我中心、自我障碍、从众心理 2.自傲、自卑、虚荣 进入青少年时期,随着对外界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生活空间不断扩大,思想不断进步,要求与社会有更广泛交往,要求在学校里有一席之地,用武之地,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这时若不能很好地对自己及周围事物做出恰当评价,很容易在心理出现问题,或自傲或自卑。 自傲或自我陶醉,就是过高地评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的结果。这些人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孤芳自赏,不求进取。总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骄傲自大,缺乏自我批评,而且不允许别人批评,“老虎屁股摸不得”,从而唯我独尊,自我中心。这种人一般缺乏自知,易与人发生冲突。也许确实存在某些长处或优点,但由于沾沾自喜,不愿作进一步的努力,长处和优点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与自我陶醉地相反的是自卑或自我菲薄,指的是自我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体格、容貌等深感不足,有这种思想情绪的人,常对自己多有不满,觉得一切都不如意。作什么事情都不顺心,周围充满暗淡、沉闷的气氛。在生活中有许多使大学生产生自我菲薄或自卑的因素,例如:考试不及格、老师的责备、被异性拒绝等可都可能使青少年产生自卑。有自我菲薄或自卑感的人,往往性格比较孤僻,不大愿意与他人交往。 3.独立感、依赖感、逆反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学生正处于“第二断乳期”,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新生入学后,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一次飞跃。他们长大成人,常具有时代强者之感,十分讨厌居高临下的家长式教育态度。但对于刚刚脱离家庭而踏上独立之路的他们,面对许多实际问题他们却束手无策,缺乏信心,难以作决断,缺乏独立解决的能力。因此心理上产生了主观要求独立和客观上不能完全独立的自我意识矛盾。 这一时期的青年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迫切希望摆脱对成年人的依附。以成人自居,尤其是自认为已经成人的青少年,强烈要求自作主张,竭力摆脱成人的管束,自主地处理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表现出心理“断乳”愿望,表现为任性固执;有时也认为学校制度不合理,不合时,制度应该由学生自己制造,以得到更多的自由。但他们在心理上又依赖成人, 当面对陌生或复杂的环境时,遇到事情时,又不知怎样做,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的指点和帮助;无法真正做到人格上的独立,这种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矛盾也一直困扰着他们。这种心理矛盾使他们自叹自责,苦闷不安。 4.理想与现实距离过大 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逐步分化出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是指个人当前发展所达到的实际的自我状态。即自我在能力、品德、业绩等方面的实际表现。理想自我是指为自己的发展确定一种境界,它是指向将来的。也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希望自己能做些什么样的事、达到什么样的境界,等等。它是一种自我的向往和追求。 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当代大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发展。但自己“现实是什么样的人”,“将来应成为什么样的人”,“将来可能是什么样的”等问题,经常苦苦思索,但总是不具体,不确切。大学生随着自己主体意识逐步成熟,总是要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设想自己,“应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应成为什么样的人”,“当前环境条件怎样,社会责任我能承担多少。”内心中常为“自我画像”,既画自己当前现实的像,也画自己未来的像,这就是所谓自我意识分化出了“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 在进入青年期,自我意识显著发展,经常将自我与他人,特别是与自我强的人比较,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就突出出来了。 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成就欲望较强,但由于他们生活范围相对狭窄,社会交往比较单一,缺乏社会阅历,对自我认识的参照点较少,从而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产生的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在给大学生带来苦恼和不满的同时,也会激发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积极性,但如果这种矛盾与冲突不能及时加以调适,则会导致自我的分裂,从而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在大学生中有一段流传甚广的顺口溜:“大一理想主义,大二浪漫主义,大三悲观主义,大四现实主义”,内容可能有些不太符合实际,但较客观地描述了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理想—冲突—面向客观实际”的心理发展过程及自我意识的调适过程。 5.主观需求的偏斜与客观现实的冲突 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这样的故事,人幸运的得到一盏油灯或得到神仙的帮助,于是想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正如马斯洛所说,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出现另一种新的需要。在校大学生经常遇到的现实是:伙食太差、价格又贵,资料太少,管理太过于严格……。中学时代憧憬的美好的大学生生活理想破灭了,这种需要与现实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青少年多朝气蓬勃,想象丰富、富于幻想,胸怀远大的理想与信念,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对当前一时难以满足的需要,以“白日梦”来补偿现实。这种幻想或不切实际的“理想” ,容易和现实发生矛盾,甚至导致对现实不满 ,轻者苦闷牢骚 ,重者可能受不良倾向影响而做出越轨行为。 三、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认识自我"是人类智慧的表现,"改变自我"是成功人生的敲门砖,只要敢于突破自己那颗脆弱的心,拿出行动,你就能超越自我。"丑小鸭"就会变成世界上最美丽、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人。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我一边沿着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干死的。 (一)全面认识自我 1.乔韩理论——认识自我的窗口 我们常常想不开,正是因为我们我们无法解释自己矛盾的心情,无法解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无法解释我们自己,我们对自己感到迷惑,就像一个还没有自我意识的儿童无法解释镜子里的自己,对此充满了疑惑和好奇。然而当他长大,知道了镜子里的便是自己,问题便迎刃而解。多一些知识,便多一种解释,心中便少一份疑惑,生活便多一份快乐,乔韩的窗口理论便又给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自我的窗口。
乔韩窗口理论
自知 自不知
2.自我图式——认识自我的基础(张春兴主编《社会心理学》) 自我图式实验研究例证 3.心理测验——走进心灵深处的科学 人格测验、智力测验、心理健康评定量表 例1:二十问法,也称“你是谁测验”(Who Are You Test) 指导语:“现在,我问你二十次‘你是谁’,请你把想到的答案一一写在纸上,每个问题只有二十秒左右的时间供思考并写下答案。比如说,当我问‘你是谁’时,你们可以这样回答:‘我是xx大学的一年级学生’。”如果当我问‘你是谁’时,你们有时可能一下子想不出答案写不出来,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写,当我再问下一个‘你是谁’时,再继续往下写。请你们只写下自己想到的答案,不要参考周围其他人的答案。当我问完20个问题又20秒之后,你们要停笔不再作答。” 结果分析: ①自我压抑感分析:回答问题数大于12个——无压抑感;8~12个,可能存在一定的压抑感;少于8个,可能过分压抑自我。 ②自我肯定感分析:全部肯定——接纳自我,自信心较强,但可能显得自负,自尊心太强,不易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而固执己见;基本或全部否定——严重自我否定感,自卑;肯定否定都有,自我认识较客观。 ③自我意识内容完整性分析:物质自我多——注意锻炼身体,关注自身疾病,占有欲较强;心理自我多——关注心理健康或心理发展较成熟;精神自我多——对自我角色、责任、义务较了解,能按社会规范行动或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交往能力。 ④未来感的分析:未提未来的事情——现实感较强烈或缺乏生活目标;未来事情有一个以上——有一定的理想或生活目标;等于或大于三个——未来感较强,但也可能存在空想。 例二:自我和谐量表 4.不畏浮云遮望眼——多角度评价自我(张春兴主编《社会心理学》) 全面认识自我是形成自我意识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能够全面的、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准确地评价自己,就能够量力而行,确立合适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因此,大学生只有打破自我封闭,拓宽生活范围,增加生活阅历,扩展交往空间,积极参加活动,扩大社会实践,才能找到多种参考系,才能凭借参考系来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自我,做到不自卑也不过于自信,不骄傲也不过于谦虚,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通过以下途径来认识自我。 ①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 深刻的自我认识是以深刻认识和理解他人、理解社会为前提的。大学生应积极主支地投身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不断丰富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认识。通过认识他人、认识外界事物来进一步认识自我。 ②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正确地认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自我认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学生一般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有影响力的评价者。他们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引起两方面的反应,一方面积极的接受别人的看法,另一方面也许认为别人的评价不符合自己的实际。因此评价者的特点,评价的性质将会影响到他们对评价的接受程度,开展同学之间的互评,教师给予具体而有个性的评价,都有助于自我意识的提高。但应注意评价的准确性、全面性、公正性,不切合实际、片面的、不公正的评价,也可能导致自我认识的误区。当然,大学生应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进一步认识自我。而不应对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而耿耿于怀,更不应对自己的优点而沾沾自喜。 ③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人总是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明白存在的问题,认识自己能力的高低,道德品质的好坏,追求目标是否恰当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时,要引导他们不仅与自己情况差不多的人比较,更要敢于与周围的强者比较。在通过比较来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达到取长补短,缩小差距的目的。 ④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也可以从比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中认识自我。因此,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一方面应鼓励学生超越自我,不要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确立恰当的抱负水平,不要一味地跟自己过不去,从自己的发展历程中进行比较,从比较中认识自我。 ⑤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大学生在从事各方面的活动中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情感取向、意志特征和道德品质。通过活动认识自己,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检查自己。因此在培养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正确分析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知识才能,兴趣爱好,进一步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⑥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来认识自我 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能力,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培养中,要教育、引导他们不断地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反思、分析,勇于解剖自己,敢于批评自己,在自我解剖和自我批评中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二)积极悦纳自我 有的人从生下来就不满意自己,天天审判自己:如我为什么是个女孩,不是男孩;我为什么是单眼皮,不是双眼皮;我为什么生在穷家,没有生在富家;我为什么长得天使的身材,魔鬼的脸;我为什么不如别人那么优秀……等等。这种过度的审判就是不接纳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很多心理问题是由于不接纳自己造成的。同学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确地面对自我,接纳自我,是你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有位哲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如果能够战胜自己内心的黑暗,就永远站立在灿烂的阳光中。”是的,别人把你打倒了,你可以爬起来;自己把自己打倒了,或许永远也无法爬起来,因为你的信念倒了,意志倒了……。自卑、忧伤、烦恼,使你自己永远处于黑暗之中。所以,战胜自我需要的不仅是勇气、力量,更重要的是接纳自我。 接纳自我就是相信自我。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借用一下,你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有史以来,曾经有亿万人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但从来未曾有过第二个你。如果你不克隆自己,也将永远不会有第二个你。所以你有足够的理由自尊自爱,即使是遭受挫折、历经坎坷。如果你连自己都怀疑,还能指望谁能相信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对于贬抑性的评价不要盲目接受。事实上,社会上有些评价并不总是正确的。例如,发明大王爱迪生,上小学时被老师认为“智力迟钝”,刚念了三个月小学就被开除了;爱因斯坦在学生时代被老师斥责为“永远不会有出息”。而事实上呢,他们都在科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同学们,要学会把贬抑性的评价化为自己向上的动力,看成是对自己的鞭策和督促,这样就能防止自卑感的产生。 1.巴纳姆效应、皮革玛丽翁效应——神奇的暗示,创造自我的力量 王子的故事:有一个王子,长得十分英俊,但是他却是一个驼背,他请了许多名医来医治自己的病,也没有治好。这使王子非常自卑,不愿意在大众面前路面。国王见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专程请教国中的一个智者,智者帮他出了一个主意。回来后,国王请了全国的雕刻家,刻了一座王子的雕像。刻出的雕像没有驼背,后背挺得笔直,脸上充满了自信,让人一见就觉得风采照人。国王将此雕像竖立在王子的宫前。当王子看到这座雕像时,他心中像被大锤撞击了一下,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竟流下了泪来,国王对他说:“只要你愿意,你就是这个样子。”以后王子时时注意着要挺直后背,几个月后,见到的人都说:“王子的驼背比以前好多了。“王子听到这些话,更有信心,一后更注意时时保持后背的挺直。有一天,奇迹出现了,当王子站立时,他的后背是笔直的,与雕像一模一样。 自信的力量 第二天,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她感到同学们的目光时里充满了热情,男生还约她出去玩…… 2.克服自卑,建立自信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3.培养健康的自尊心(参考《大学生心理与训练》75-79) 一个纽约的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尺子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把1美元丢进卖尺子人的盒子里,准备走开,但他想了一下,又停下来,从盒子里取了一把尺子,并对卖尺子的人说:“你跟我都是商人,只不过经营的商品不同,你卖的是尺子。” “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世界上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所以绝不要企求得到每一个人的赞扬。画家的事迹,就是很好的说明。如果画家在受到指责之后,沮丧不已,认为自己不行,他可能就此消沉下去,没有信心再继续从事美术创作了。 4.我不是最棒的,但我是独一无二的! 洛克菲勒是石油大王,他有学习障碍,但他是社交能手。 (三)提升自我效能——完善与超越自我的策略 自我效能——一种积极的自我信念 成功信念之一:过去不等于未来 成功信念之二: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成功信念之三:上帝的延迟并不是上帝的拒绝 | 2min 38min 10min 30min | 幻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