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病理生理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正文
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材(中文)-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第二节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二、止、凝血功能障碍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网 更新:2013/9/22 字体:

二、止、凝血功能障碍

止、凝血功能障碍是指由先天性或获得性原因引起的,以血液凝固性异常降低为特征的一种病理过程,表现为出血倾向,易出现自发性出血或受伤后出血不止。其主要发病机制如下:

1.血液凝固性降低

(1)遗传性血液低凝状态  ①遗传性凝血因子减少或缺乏,如FⅧ缺乏引起血友病甲,FIX缺乏引起

血友病乙,www.med126.com/yaoshi/vWF缺乏引起血管性假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Fbg缺乏可分为无或低Fbg血症;②遗传性血小板减少及功能缺陷,如有些患者可因遗传因素导致血小板的粘附、聚集或释放功能缺陷。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约为13.3%—20%,但更为常见的是因止、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自发性出血现象,其原因与血小板功能缺陷有关。

(2)获得性血液低凝状态  ①获得性凝血因子减少,如严重肝脏疾病、维生素K吸收不良、口服维生素K阻断剂或某些新生儿等,可发生凝血酶原、F、FX和FIX等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肝脏疾病、白血病、某些自身免疫病等可使FⅫ缺乏。库存血中常缺乏FV,故输入大量库存血会引起血液低凝状态。DIC可使多种凝血因子消耗过多;②获得性血小板减少及功能缺陷,如再障、各种感染、电离辐射、某些药物及自身抗体抑制巨核细胞造血干细胞,可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免疫因素可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血液稀释或脾功能亢进可引起的血小板分布异常;慢性肾衰竭、严重慢性肝脏疾病、DIC、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和异常蛋白血症等可使血小板功能缺陷;③病理性抗凝物质的作用,包括抗凝血因子抗体和肝素样抗凝物质的作

用。比如血友病甲血浆中缺乏FⅧ,在反复输入富含FⅧ的血浆制剂治疗之后,体内产生了抗FⅧ抗www.med126.com体。严重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其血浆中可能出现肝素样抗凝物质。

    2.纤溶功能亢进

(1)先天性或遗传性纤溶亢进  主要有:①先天性循环中PAs增多,主要是t—PA水平增高;②遗传性抗纤溶酶(α2—antiplasmin,α2—AP)缺乏症;③先天性或遗传性PAI—1结构异常所致活性降低。

(2)继发性纤溶亢进  最常见于DIC的继发性纤溶亢进期。详见本章第三节中DIC的发病机制。

相关文章
 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材(中文):第三节 阿尔茨海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营养不良及小儿肥胖的
 执业卫生与执业医学授课教案:第十四章 振动
 社会心理学授课教案:第五章 社会认知
 内科学讲稿:急性胰腺炎
 外科护理电子教材:急性胰腺炎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