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临床检验基础 > 广州医科大学 > 正文
临床检验基础授课教案-理论授课教案: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Hb+形态+HCT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网 更新:2013/9/22 字体:

 

 

 

教   案

 

  

2007  ~  2008 学年第学期 

 

 

课  程  名 称  临床检验基础学 

开  课  学 院   广州医科大学检验系

开 课教 研 室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授  课  教 师 刘荣静  

职    称  副主任技师 

  授  课 班  级 2005检验本科  

学  生  人 数   89

 

 

 

广州医科大学教务处制


广州医科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

临床检验基础学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形态,血细胞比容测定,均值

授课教师

刘荣静

所属二级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

所属教研室

临床检验基础

职称

副主任技师

授课时间

2008 年3 月4 日第二 周星期二 第1-2 节第 1 次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班级

  检验 专业(本科 专科□)2005   级   1,2,3   班

教学课型

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习(践)课□  其它□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临床检验基础 熊立凡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第4版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血红蛋白测定,血细胞比容,三种均值测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熟悉血红蛋白测定,血细胞比容测定的评价、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

熟悉正常和异常红细胞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主要知识点

1.   血红蛋白测定HiCN法的实验原理,HiCN参考品的性能指标

2.   血红蛋白测定的质量控制与考核方法,血红蛋白含量病理性降低的临床意义

3.   血细胞比容的定义、微量法血细胞比容测定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

4.   三种平均值的计算

5.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与评价

 

重点:血红蛋白测定HiCN法的实验原理;血红蛋白含量病理性降低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  讨论法  演示法□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

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案例法□  其他□

教学媒体(请打√选择):

教材  板书  实物□  标本□www.med126.com  挂图□ 模型□ 投影□ 幻灯□   录像□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设计等):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媒体选用

血细胞手工检验

红细胞检验

2

教授、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多媒体教学,辅以板书

二、血红蛋白测定

Hb测定法

血液物理特性---比重法,折射仪法

Hb分子组成—全血铁法

与氧可逆性结合特性—血气分析法

衍生物光谱特点—比色法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原理】

血红蛋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再与氰离子结合,生成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HiCN在波长540mm处有吸收峰, 可用标准的高精度分光光度计进行直接定量测定,或用HiCN参考液进行比色法测定。

【实验步骤与方法学评价】

【结果分析】

一般情况下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浓度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但在部分贫血患者,同时测定二者,对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

【注意事项】

1、HiCN法是ICSH和WHO推荐的标准化方法, 其准确性和稳定性被公认为最好。

2、氰化钾是剧毒品,配试剂时要按剧毒品管理程序操作,测定后的HiCN不能与酸性溶液混合,因氰化钾遇酸可产生剧毒的氢氰酸气体。

3、废液处理:为防止氰化钾污染环境,比色测定后的废液集中于广口瓶中。可按每升HiCN废液加次氯酸钠溶液(安替福民)40ml,充分振摇混匀,敞开容器,置室温3h。

 

三、红细胞形态检查

正常和异常红细胞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1)用多媒体投影演示正常红细胞形态,详细讲解正常红细胞形态。

(2)用多媒体投影演示各种异常红细胞形态,详细讲解其形态特征,介绍临床意义。

 

四、红细胞比积测定

【原理】

将EDTAK2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由此测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方法学评价】

放射性核素法:参考方法

离心法:无法完全排除压积红细胞间的残留血浆(包括温氏法、微量高速离心法)

血细胞分析仪:避免血浆残留误差,但受红细胞计数和MCV制约

【临床意义】

1.Hct升高

2.Hct降低  见于各种贫血

3.用于计算MCV和MCHC

4.是影响全血粘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四、红细胞三种平均值的计算

(1)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参考值:80~100fl

(2)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参考值:27~34pg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VHC) 参考值:320~360g/L

【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

(1) 小细胞性贫血:直径小于正常,峰顶左移

(2) 大细胞性贫血:直径大于正常,峰顶 右移

(3) 红细胞大小不均:基底部增宽

(4) 正常细胞性贫血:与正常人曲线相同

 

 

 

 

 

 

 

 

提问、课堂讨论等师生互动的设计:

一、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测定有哪些方法?WHO和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是什么?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的主要优点和缺点是什么?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增高有何临床意义?

三、血细胞比容

何谓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测定有哪些方法?

四、红细胞平均指数

已知RBC、Hb、Hct的测定结果,如何计算MCV、MCH和MCHC?

 

 

 

教学小结、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

一、血红蛋白测定

1. 简述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的实验原理。

2. 如何处理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的废弃物?

3.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测定结果降低有何临床意义?

二、血细胞比容

1. 血细胞比容的离心沉淀法测定有哪些方法?其原理如何?各有何优缺点?

2. 血细胞比容有何临床意义?

三、红细胞平均指数

如何进行贫血形态学分类及其评价?

四、试述靶形红细胞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及常见于何种疾病?

教学中的创新点(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外语运用、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自学、介绍学科新进展等方面):

1.  增加图片,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2.  课堂及课件上,多使用英文专业术语

3.&nbwww.med126.com/kuaiji/sp; 采用课堂互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4.  加强教学互动,了解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1.《今日临床检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1997年.丛玉隆、王淑娟主编

2.《血细胞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王淑娟、王振中、吴振茹主编

3.《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叶应妩、王毓三主编

4.《临床实验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朱汉民、沈霞主审

5. 《临床检验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版.2003年第三版.熊立凡主编

6. 《临床检验基础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刘成玉主编

 

 

教研室

意 见

 

 

 

教研室主任签章: 年  月  日

教学后记(即教学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相关文章
 解剖学(专科)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生物化学实验评分标准
 内科学图片库:肝硬化腹水
 病理生理学授课教案: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
 卫生学实验指导:实习五 营养状况案例分析与
 内科学图片库:贫血体内铁分布示意图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