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其它 > 社会心理学 > 正文
社会心理学-授课教案:第三章 社会动机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网 更新:2013/9/22 字体:

 

教   案

 

  

  2005   ~   2006  学年第2 学期 

 

 

课  程  名 称 心理

开  课  学 院  人文院 

开 课教 研 室 普通心理学

授  课  教 师    建   

职 称    授  

  授  课 班  级  2004级应用心理学系 

学  生  人 数  3 2 

 

 

 

 

广州医科大学教务处制

 

 

  广州医科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

社会心理学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侵犯与权力

授课教师

龙建

所属二级学院

人文学院

所属教研室

心理学

职称

教授

授课时间

2006 年 4月17  日第9 周星期1 第4、5节第1次课

授课时数

2  学时

授课班级

   应用心理学  专业(本科∨□ 专科□) 2004   级  班

教学课型

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习(践)课□  其它□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社会心理学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侵犯行为概念及特点

熟悉侵犯理论

了解侵犯的影响因素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nb执业医师sp;  侵犯行为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侵犯行为的理论(难点)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  讨论法□  演示法□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

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案例法□  其他□

教学媒体(请打√选择):

教材√ 板书□ 实物□  标本□  挂图□ 模型□ 投影□ 幻灯□   录像□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板书设计等):

第三章  社会动机
第四节 侵犯行为   (aggressive  action)  

一.概 述  (15‘)

1、侵犯行为的含义

定义:

-----指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

2、特点:

行为的外显性

伤害性

有意性

 

 侵犯的普遍性

3、侵犯行为的种类

1).西尔斯(D.O.Sears,1960)的分类

反社会的侵犯

亲社会的侵犯

被认可的侵犯

2).伯克威茨(L .Berkowitz,1993)的分类

敌意性侵犯

手段性侵犯 (工具性侵犯)

二、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20‘)

愤怒

温度

侵犯性线索

去个体化行为

饮酒  

归 因  

大多数情况下 , 攻击或受折必须被知觉为有伤害意图时 , 才会导致愤怒与攻击行为。

当攻击或挫折被意识到是由他人有意造成的时候 , 处于他人内在控制之下时 , 愤怒就成了最可能的反应

具有攻击性的少年对他人意图有更多的归因偏差 , 更易怒 , 更易造成攻击行为。

 “去个体化”  Deindividuation

---群体中的个体有时候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使自身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甚至丧失,从而做出平时不敢做的反社会行为。

三、侵犯行为的理论解释(40‘)

(一)侵犯的生物观

1.侵犯行为的生理基础

(1)激素 :侵犯与雄性激素的分泌有关

(2)遗传 :

  动物选择性繁殖----后代攻击

   性的强弱出现极端的趋势。

  ---动物侵犯行为有遗传的特征

人类:

1986年罗施通(Rushton)等人对296对同卵双生子和277对异卵双生子进行了攻击行为的追踪研究。

   结果发现同卵双生子攻击行为的相关性(r=0.40)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r=0.04),  

  人类的攻击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人类攻击和犯罪行为中似乎有很重要的遗传基因因素。某些特定的反社会攻击行为具有高遗传性 , 而且在家族中的表现很明显 

(3)神经系统 :

  具攻击性的儿童大脑半球均衡性发展与协调功能较正常儿童低,左半球抗干扰能力较差,右半球完形认识能力较弱。

2、本能论

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有两种本能

生的本能, 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指向生命的成长和增进。

死的本能, 代表了恨与破坏的力量,指向毁灭和死亡。

侵犯本能是一种死的本能,标志着人类有一种无意识的死亡愿望.

死的本能本来是一种对内的自我破坏倾向.人活着死的本能的表现会受到生的欲望的妨碍,从而对内的破坏力量转向了外部,以侵犯的形式表现出来.

社会许可的代替方式,如体育、搏击、做警察等,都是很好的侵犯冲动释放的途径。

3.习性学观点

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洛伦兹 (K. Lorenz) 认为攻击本能具有进化意义

当侵犯的本能驱力在体内积蓄达一定水平后,就必须转变为侵犯冲动释放出来,从而引发侵犯行为。

动物通过侵犯来获得生存的权利和延续种族。

人类要想避免战争,就要多开展冒险性的体育活动,消耗侵犯本能,或者把侵犯本能升华到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对象上。

(二)、侵犯的挫折观

挫折一侵犯理论:

1.早期观点

1939年出版的《挫折与侵犯》一书,首次提出了“挫折一侵犯假说”。认为挫折和侵犯是互为因果的,

巴克等(R.:Barker,T.Dembo,&K.Lewin,1941)  儿童挫折与侵犯的实验。

2、修正的观点

米勒1941年提出,认为挫折也可以产生侵犯之外的其他后果,

理论观点 ;  

  挫折 →其他反应,例如退缩 

  侵犯的发生→内向侵犯

  外向侵犯 → 直接侵犯

  ↓

替代侵犯  

著名社会心理学伯克威茨(Berkowitz)认为,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行为本身,而仅仅引起一种唤起状态,即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如愤怒。

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与侵犯有关的刺激倾向于使侵犯行为得到增强。

  “武器效应” (weapon effect)

挫折与侵犯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挫折是引起人类侵犯行为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并不是唯一条件 。

 (三)侵犯的学习观  

攻击行为主要是习得的反应 ,www.med126.com 而强化是助长攻击行为的主 要因素。

学习是侵犯的主要决定因素,侵犯是习得的,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过程予以改变或消除。

1.强化  

2.观察与模仿

班杜拉提出人类很多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而习得的,

父母、老师、英雄、伟大人物以及与模仿者性别相同的人都容易受到模仿者的模仿。  

(四)侵犯的认知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研究者提出从认知和信息加工能力方面探讨侵犯行为发生的原因,了侵犯行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式  

基本观点: 对环境信息的认知加工存在偏差,或由于社会认知能力低下和社会技能低下  攻击性强的人攻击他人或采用攻击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主要以儿童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四、侵犯行为的消除与控制

1、宣泄法

2、惩罚法

3、移情法

4、置换法(替换性侵犯 )

5、认知干预

6、大众传媒的控制

 

提问、课堂讨论等师生互动的设计:

   在什么情景下易侵犯?

 

 

 

 

教学小结、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

   

  思考: 侵犯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教学中的创新点(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外语运用、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自学、介绍学科新进展等方面):

 介绍了学科新进展。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社会心理学 郑雪著

  社会心理学 周虹著

教研室

意 见

 

 

 

教研室主任签章: 年  月  日

教学后记(即教学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在教学中介绍了服从和从众的经典实验来加深了解研究的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思路。

 

 

 

 

 

相关文章
 外科护理电子教材:肿瘤病人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考核办法
 医学电子学授课教案:第五章 振荡电路
 医学统计学作业习题:第八章 秩和检验
 内科学讲稿:系统性红斑狼疮讲稿
 病理学病理学习题集:综合练习题(一)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