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2006 ~ 2007学年第 1 学期
课 程 名 称 小儿腹泻及液体疗法
开 课 学 院 第一临床学院
开 课 教 研 室 儿科学教研室
授 课 教 师 王波
职称 副主任医师
授 课 班 级 2003级临床检验学本科
学 生 人 数
广州医科大学教务处制
广州医科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 第十一章第八节《小儿腹泻》及第四章第三节《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 |||||||
授课教师 | 王波 | 所属二级学院 | 第一临床学院 | 所属教研室 | 儿科学 | 职称 | 副主任医师 | |||
授课时间 | 2006年10月16日第7周星期一第1-2节第1次课 2006年10月18日第7周星期三第1-3节第2次课 | 授课时数 | 5学时 | |||||||
授课班级 | 医学检验 专业(本科√□ 专科□) 2003 级 1大 班 | |||||||||
教学课型 | 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习(践)课□ 其它□ | |||||||||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 全国统编教材《儿科学》第6版,杨锡强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出版。 | |||||||||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小儿腹泻 【掌握】 1.小儿腹泻的概念 介绍小儿腹泻的概念。 2.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熟悉小儿腹泻的鉴别诊断 重点讲述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包括腹泻的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重点讲解腹泻的诊断,包括病程、病情分类,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程度和性质;介绍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包括轮状病毒、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一般介绍腹泻的鉴别诊断。 3.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和液体疗法 重点讲解腹泻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特别是液体疗法,包括口服补液及静脉补液的具体应用。 【熟悉】 小儿腹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介绍小儿腹泻的原因(易感因素、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分别讲述饮食不当所致的饮食性腹泻病、细菌肠毒素的作用及细菌侵袭肠粘膜的作用以及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机理。 【了解】 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一般介绍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二)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掌握】 小儿常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表现 重点讲解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表现,包括脱水的程度和性质,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熟悉】 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掌握小儿液体疗法的原则和方法 介绍各种常用溶液的组成、特点及适应症,重点讲解小儿液体疗法的原则及计算方法。 【了解】 小儿体液代谢特点及水、电解质平衡的病理生理 扼要介绍小儿体液代谢的特点。 | ||||||||||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主要知识点】 (一)小儿腹泻 1.小儿腹泻的定义、概况和流行病学; 2.易感因素; 3.病因: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 4.发病机制; 5.临床表现; 6.诊断和鉴别诊断; 7.治疗; 8.预防。 (二)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1.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 2.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 3.液体疗法时常用的补液溶液; 4.液体疗法。 【重点与难点】 1.小儿液体平衡特点; 2.腹泻的液体疗法。 | ||||||||||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 讨论法□ 演示法□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 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案例法□ 其他√□讲授过程中穿插讨论和提问。 | ||||||||||
教学媒体(请打√选择): 教材√□ 板书√□ 实物□ 标本□ 挂图□ 模型□ 投影□ 幻灯√□ 录像□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 ||||||||||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板书设计等): 【讲授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排,讲授以下内容: (一)小儿腹泻 1.小儿腹泻的定义、概况和流行病学; 2.易感因素; 3.病因: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 4.发病机制; 5.临床表现; 6.诊断和鉴别诊断; 7.治疗; 8.预防。 (二)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1.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 2.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 3.液体疗法时常用的补液溶液; 4.液体疗法。 【讲授方法】 以课堂大课讲授为主,其间穿插讨论和提问。 【时间分配】 小儿腹泻需时2学时,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需2学时,腹泻病的液体疗法需1学时。 【媒体选用】 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包括文字、图片、Flash动画、流程示意图图解等,融合到授课幻灯片中。 【板书设计】 配合讲授的内容,适当进行必要的板书,帮助学生的理解和教学的进行。 | ||||||||||
提问、课堂讨论等师生互动的设计: 【提问】 1.医院门诊病人的疾病谱; 2.母乳喂养的好处; 3.血液中酸碱度的反映指标和PH值的涵意; 4.口服补液盐的英文全称。 【课堂讨论】 1.俗话说“女人是水造的”,对吗?男性和女性的体液分布特点有何异同。 2.腹泻时需要止泻吗? | ||||||||||
教学小结、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 【教学小结】 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将知识纵横向联系,易于记忆和理解,同时说明本课程的重点。 【复习思考】 1.利用学到的检验知识,如何运用简单有效的实验室检查快速鉴别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2.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利和弊。 【作业题】 1.ORS的使用原则 2.重度脱水的判断 | ||||||||||
教学中的创新点(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外语运用、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自学、介绍学科新进展等方面): 【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 1. 介绍医院门诊疾病谱的构成,说明腹泻病的流行病学概况。 2. 紧密联系检验系学生的专业特点,在讲授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大便性状)、诊断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内容时,充分结合临床病例资料、标本采集、检验结果分析进行教学,使学生有着直观的认识,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思想的共鸣。 【外语运用】 重要的医学概念、疾病名称和专业术语标注英文全称和缩写。 【启发学生思维】 结合学习的内容,对于临床中和社会上的一些模糊或不正确认识进行讲解、讨论,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运用学到的医学知识解决实际医学问题。 【指导学生自学】 因课时所限,对既往已在基础课中学过的,《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中部分有关酸碱失衡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和复习。 【介绍学科新进展】 在教前备课和课堂讲授过程中,将本课程相关的新知识、新观点和新研究进展融入其中。如中国腹泻病2006年峰会的相关资料、国外(印度)有关锌剂在腹泻病中的应用研究、WHO有关ORS配方的更新等。 | ||||||||||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等主编); 2.《实用临床儿科学》(吴梓梁主编); 3.《小儿内科学》(吴梓梁主编); 4.协编教材《儿科学》第2版; 5.中国腹泻病峰会(2006)、《中国医学论坛报》相关的光盘和文献资料。 | ||||||||||
教研室 意 见 | 教研室主任签章: 年 月 日 | |||||||||
教学后记(即教学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1.顺利执业药师完成本课程相关内容的讲授; 2.教学过程流畅,师生互动良好; 3.学生参与程度高,对临床问题感兴趣,对社会卫生问题有一定的触觉; 4.课程结束后,不少学生主动提问和索取教学资料,说明课程对检验系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 5.作为第一次讲授本科课堂大课,授课有两至五分钟延时,望日渐改进,力求完美。 | ||||||||||
教案制定日期: 2006年 10月 授课老师签名:关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