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2007 ~ 2008 学年第 二 学期
课 程 名 称 临床检验基础学
开 课 学 院 广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开 课 教 研 室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授 课 教 师 刘荣静
职 称 副主任技师
授 课 班 级 2005检验本科
学 生 人 数 89
广州医科大学教务处制
广州医科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 | 临床检验基础学 |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 第二章第三、四节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 |||||||||||||||||||||||||||||||||||||||||||||||||||||||||||||||||||||||||
授课教师 | 刘荣静 | 所属二级学院 | 第二临床学院 | 所属教研室 | 临床检验基础 | 职称 | 副主任技师 | |||||||||||||||||||||||||||||||||||||||||||||||||||||||||||||||||||||
授课时间 | 2008 年3 月13 日第4 周星期二 第1-2 节第 1 次 | 授课时数 | 2学时 | |||||||||||||||||||||||||||||||||||||||||||||||||||||||||||||||||||||||||
授课班级 | 检验 专业(本科√ 专科□)2005 级 1,2,3 班 | |||||||||||||||||||||||||||||||||||||||||||||||||||||||||||||||||||||||||||
教学课型 | 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习(践)课□ 其它□ | |||||||||||||||||||||||||||||||||||||||||||||||||||||||||||||||||||||||||||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 临床检验基础 熊立凡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第4版 | |||||||||||||||||||||||||||||||||||||||||||||||||||||||||||||||||||||||||||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原理,试剂,操作,注意事项,参考值,临床意义。 2.熟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质量控制。 3.了解: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及其临床意义。
| ||||||||||||||||||||||||||||||||||||||||||||||||||||||||||||||||||||||||||||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主要知识点: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原理,试剂,操作,注意事项,参考值,质量控制,临床意义。 重点: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原理,试剂,操作,注意事项,参考值,临床意义 难点: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操作 | ||||||||||||||||||||||||||||||||||||||||||||||||||||||||||||||||||||||||||||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 讨论法√ 演示法□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 读书指导法□ 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案例法□ 其他□ | ||||||||||||||||||||||||||||||||||||||||||||||||||||||||||||||||||||||||||||
教学媒体(请打√选择): 教材√ 板书√ 实物□ 标本□ 挂图□ 模型□ 投影□ 幻灯□ 录像□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 ||||||||||||||||||||||||||||||||||||||||||||||||||||||||||||||||||||||||||||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设计等):
2.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 骨髓干细胞 分化 嗜碱性粒细胞祖细胞® 数量少(0~1%)® 主要参与超敏反应(与肥大细胞相似)®
组胺: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肝素:抗凝慢反应物质: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Eos趋化因子:正向趋化,抑制过敏反应血小板活化因子:PLT释放5-羟色胺(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basophilia)® 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
(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basopenia)&nbs执业药师p; 多无临床意义可见于过敏性休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应用及应激反应3.淋巴细胞(lymthocyte,L)® 骨髓干细胞 分化 淋巴系祖细胞® 数量较多(20~40%)® 分为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主要免疫细胞® 常用于观察机体免疫功能状态(1)淋巴细胞增多(lymphocytosis)指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成人>4.0×109/L4岁以上>7.2×109/L4岁以下>9.0×109/L与中性粒细胞的两次交叉1)年龄neutrophil与lymphocyte两次交叉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的原因和意义
(2)淋巴细胞减少(lymphopenia)指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减低成人<1.0×109/L |
原因 | 意义 |
流行性感冒 | 流行性感冒恢复期 |
HIV感染 | 选择性破坏CD4+细胞 |
结核病 | 早期减少,治疗有效可正常 |
药物治疗 | 烷化剂?等 |
放射治疗 | 破坏Lym |
免疫性疾病 | 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抗Lym抗体 |
先天性免疫缺陷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营养不良或锌缺乏 |
原因 | 意义 |
感染性疾病 | 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慢性感染 |
SLE、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 |
血液病 | 急单、慢单或粒-单、淋巴瘤、MM、慢淋、ITP、恶组等 |
恶性疾病 | |
胃肠道疾病 | |
其他 | 化疗后骨髓恢复、骨髓移植后、药物反应、烷化剂中毒 |
提问、课堂讨论等师生互动的设计:
1.简述中性粒细胞的动力学。
2.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3. 嗜酸性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教学小结、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
白细胞计数的方法学评价?
白细胞计数时标本采集的质量保证?
www.med126.com/pharm/如何减少白细胞计数的固有误差?
教学中的创新点(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外语运用、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自学、介绍学科新进展等方面):
1. 使用大量图片,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2. 课堂及课件上,多使用英文专业术语
3. 采用课堂互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4. 组织课间小测验,了解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1.《今日临床检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1997年.丛玉隆、王淑娟主编
2.《血细胞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王淑娟、王振中、吴振茹主编
3.《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叶应妩、王毓三主编
4.《临床实验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朱汉民、沈霞主审
5. 《临床检验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熊立凡主编
6. 《临床检验基础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刘成玉主编
教研室
意 见
同 意
教研室主任签章:吴晓蔓 2008年2月13日
教学后记(即教学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本次课继续白细胞的学习,结合上次课内容,采用比较、综合分析,与病例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把松散、零碎的知识点贯穿成线、成面,对白细胞的检查形成较全面的认识。病例分析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